夏晓华名师工作室北闸小组教研活动

共青团昭阳区北闸中学委员会

<h3></h3><h3>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当你迷惘中时有人懂你,拉你一把,我很庆幸,作为一个刚进入教师行列的新兵,遇到懂我,助我的那些人,而我,怎可以不做好。而作为一名老师,教学是其首要任务,可是作为一个新兵,以前可能只是听说,而现在却是真枪实弹,作为一名老师,要真正做到敢于登台,上规范语文课,做合格语文老师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学习成了必然,而新环境,陌生的面孔,有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教材,该如何做,摸索了半学期,好像效果并不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一起出去听课学习,有幸得到夏晓华老师的赏识并于2018年秋季学期加入昭通夏晓华名师工作室,在这里面有着更多优秀的同仁,他们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一路听了很多优秀前辈们的公开课,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希望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负众望。<br></h3><h3>原本定于11月份的公开课,因为校园加固,事情繁杂,一拖再拖,终于于2018年12月12日下午第二节课开展了自己加入工作室后的第一堂语文公开课,完成自己本月的“任务”,特邀请了全校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为我打磨课,地点在小会议室高62班,主讲《咬文嚼字》<br></h3><h3><br></h3><h3> </h3> <h3>认真备课的手稿</h3> <h3>课堂风采展示,条件有限,只能是三尺讲台之上移动步伐</h3> <h3>语文组全体老师们认真的进行听课,评课</h3> <h3>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风采</h3> <h3>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能认真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做到“切合学生实际,紧密联系高考”,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善用鼓励性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h3> <h3>在本次语文教学活动中,新老教师们积极评课,指出不足,与各位老师深入交换思想,对于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提高和帮助,有助于整体提高我的语文教学水平,普及国语教育。以下摘选部分教师精彩评论:</h3> <h3>杨蒙老师作为第一个评论的人,一针见血指出本堂课不足之处,导入太长,文体偏向议论文讲解有待商榷。</h3> <h3>马晓曦老师如是说,本堂课黄老师所讲内容与高考相结合,紧密联系,设计的教学目标尤为恰当;展示了教师魅力,师生关系融洽;问题设置之后,教师提出要联系文章作答,并提出细致要求,如“快速阅读”、“用原文回答”等等。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寻找议论文中心论点,如何寻找举例论证的例子。</h3> <h3>锁鹏老师这样讲到:这堂课,看得出来,很认真的准备了,整体也非常不错,就是稍稍注意几点,就相当成功了,比如导入你可以用前几天才公布的2018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热词,作为导入,再顺势引入课文,时间缩短了,或者就用你写的诗导入,也会很好,后面的话,就是课堂的驾驭,与时间的把控等着注意一下就更好了,我发现你力求“全”,但“深”方面还需要提高一下,当然上次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好,如果前面在精简一下,后面绝对是一场非常棒的课。赵姣老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及需要注意的几点:导入过于散,可以把最后面的诗歌提前,学习目标未完成,生字词可以齐读加深印象,学与练的结合。曾敏老师讲到,导入可以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分析绿来进行,文体知识讲得过多,学生读错的字音为纠正等问题。其他老师各有精彩发言,总的来说本堂课有精彩部分,也有许多不足,感谢各位老师辛苦的付出,希望通过这样的锻炼让自己进步越来越快,也希望本着加强语文教学交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做优秀高中语文教师的思想,多与新老教师交流,多学习</h3> <h3>马老师认真听课评课的记录值得学习,我认真的记录着每位老师的发言,希望下来再反思本堂课的不足之处,争取做到更好</h3> 教学反思 <h3>  本堂课我认为是一堂最值得反思的课,这也是我从教以来第三次公开课,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总结,对于我来说都做得不够,这儿的不够不是自己没花时间,而是在教学上的认识还是有所欠缺,正如锁鹏老师所说,求全,却未能深入,学情估计不足,准备也就不够充分,课堂教学任务未完成,也是准备不充分,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是一堂失败的课,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失败,让我学到了更多,认识到了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更多。</h3><h3> 回到文本,本文是文艺随笔,针对性强,观点集中明确,学生不难自己理解。但结果却是答非所问,原本是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快速掌握文章关键语段、语句,分析、评价作者观点,学习作者一丝不苟,探究质疑的治学态度,培养准确运用祖国语言的精神。抓住重点语段与关键词,并且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归纳的一堂课,上成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理解不到位,基础的文体知识不明确,但议论文,又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中文体,这也让我反思自己,该如何权衡学生的基础与文本解读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一课一得。</h3><h3> 学生还未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加以分析和比较,以后可以让他们在课后互相合作,通过报刊阅读或生活语的采集,做进一步的比较提炼与提高。也可以提供平时习作片段,大家都来“咬文嚼字”,互挑毛病,互相促进。</h3><h3>本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太多,不能够很好的完成,造成课堂脱节,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h3><h3>我努力把文本提供的实例与生活情境结合,贴近学生生活与生命、情感体验,学生较为吸取,学习效果较好,对语言的运用,希望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实例,咀嚼品味语词的不同用法与作用,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运用语词,精确遣词造句的能力。<br></h3> <h3>最后附上课堂瞬间及所作小诗一首</h3> 云海 <h3>文/黄志国</h3> <h3><font color="#167efb">若不是与你亲密接触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我绝不会相信,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你是风干的水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若不是你如此顽皮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我绝不会被你的幻像所迷惑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你是天地间的游客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从不停留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从不安于现状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可是,我却如此痴迷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于你,毫无所忌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我愿,随你一起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如影随形</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注:诗有所更改</font></h3>

老师

学生

本堂

教学

语文

教师

导入

公开课

学习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