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疆的大美一直存于脑海,自驾新疆是不二的选择,做了一个多月的出行功课后,2018年8月下旬我们出发了。</h3> <h3> 昆明出发,经四川宜宾、广元进入甘肃,穿越河西走廊,由哈密的星星峡入疆,先北疆后南疆,再从若羌的依吞布拉克出疆,进入青海,过西宁、兰州后入川,经四川雅安、攀枝花返昆。全程48天,1万5千公里。</h3> <h3> 出发后一路游玩,第十一天由甘肃进入新疆,沿G312前行,道路两旁已是茫茫戈壁。</h3> <h3> 哈密住了一晚,继续前进,吐鲁番境内,公路旁出现了葡萄林和凉房。</h3> <h3> 路过火焰山,对于这处名气很大,而在外就可一览无遗的景点,没有进去,隔着护栏拍了一张照片。</h3> <h3> 直奔距吐鲁番40多公里,距火焰山6公里的高昌故城,故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曾经的古丝绸之路重镇。</h3> <h3> 乘景区车进入,高昌故城面积很大,断断续续的城墙掠过眼前,城墙高10余米,夯士筑成。</h3> <h3> 据出土资料记载,鼎盛时期高昌故城有 12 个城门,全城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与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布局相似。有考古学家说:“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h3> <h3> 唐朝,陈玄奘西行取经路过高昌,此时的高昌城经济发达,佛寺林立,三万多居民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是僧侣。国王对玄奘的到来喜出望外,让玄奘给民众讲经。在高昌逗留一段日子后,玄奘谢绝了国王的挽留,执意西行,高昌国王送给玄奘许多盘缠并亲自送行。站在当年唐僧讲经的地方,西游记中描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h3> <h3> 可汗堡,残檐断壁露出了曾经的高大雄伟。</h3> <h3> 因吐鲁番地区干旱少雨,虽然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 故城中断壁残垣林立,还能看出大致的建筑布局。</h3> <h3> 十三世纪以后,天山以北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发动叛乱,多次侵犯高昌国,战火延续四十余年之久,高昌城在战乱中被毁。</h3> <h3> 吐鲁番停留了两天,走在几公里长的青年路步行街葡萄架下,成熟的葡萄一串串。</h3> <h3> 距吐鲁番10余公里的交河故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这座城池建在形如叶片的台地上,周围是河谷,谷深30多米,宽约1百米,陡直的崖壁就是天然的城墙,两条绕城并相交在一起的河是天然的护城河,因而交河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堡。</h3> <h3>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城市,它不是常规意义上用砖瓦建盖的,而是向下一寸一寸挖掏出来的一座城。在地表规划好建筑结构后,采用“减地留墙”的方式,向地下挖凿形成的,建筑的墙体都是原生土。</h3> <h3> 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公元前2世纪,交河故城是西域车师前国国都,西汉设戊己二校尉,魏晋设交河郡,唐设交河县。公元640年,唐在交河设西域“安西都护府”,交河成为唐朝控制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九世纪以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十四世纪被废弃。</h3><h3><br></h3> <h3> 交河故城现存遗迹大都是唐代鼎盛时期的规模,曾经的官署、寺院、佛塔、民居和街道遗迹可辩。</h3> <h3> 城内街道纵横,有些临街的墙又厚又高没有门、窗,有防御作用。</h3> <h3> 寺庙区域很大,有若干佛寺,当年,故城佛寺林立,香火鼎盛。</h3> <h3> 与佛寺相邻的是一片塔林,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仍然屹立,当初一定雄伟。</h3> <h3> 在丝绸之路繁华的时期,高昌与交河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交通枢纽,东来西往的使节、商队鱼贯入城,马嘶驼吼,人来车往,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肤色、发式不同,服装各异,一派繁华景象。为争夺这两座城池,千年间发生了若干战争,故城最终毁于战火。两千多年后, 故城“美丽的废墟”仍然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h3> <h3>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到吐鲁番必打卡的地方。 坎儿井是干旱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人工挖掘的地下水渠,将天山的雪水引到人们生活的地方并灌溉农田。据说唐代以前吐鲁番地区就掌握了挖掘技术,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h3> <h3> 秋天,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葡萄皮薄、汁多、蜜甜,这回吃得真过瘾。</h3> <h3> 在维吾尔人家葡萄架下休息,感受欢乐与凉爽。</h3> <h3> 在乌鲁木齐与上海飞来的朋友回合,进行了短暂的休整。</h3> <h3> 专程到大巴扎体验民族风情。</h3> <h3> 大巴扎里的商品以新疆的各种果干为主,美食街集中了各种美食,吃了烤羊肉、手抓饭。</h3> <h3> 整装待发,向着北疆前进。</h3> <h3> 国道沿准葛尔盆地东缘向前伸沿,蓝天下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让人体会到天地的广阔。</h3> <h3> 第一次看到公路上的箭头标识,原来是大雪天的路面标识。</h3> <h3> 一路走一路玩,傍晚抵达富蕴县。这里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冷极地,东北漠河名列第一。</h3> <h3> 富蕴县城到可可托海景区50多公里,逆额尔齐斯河前行,一路风光秀美。</h3> <h3> 富蕴可可托海镇的地名曾经在中国地图上消失过,因为这里有个三号矿,世界上已知的140个矿种,它占了86种。上世纪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7%的债务,为中国第一颗核弹提供了必须的稀有金属,“神舟”系列航天工程也用了矿坑中的部分金属,人们称其为“共和国的功勋矿”。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采掘,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峦,变成深143米,长250米,宽240米的矿坑。如今,三号矿坑成为国家地质公园。</h3> <h3> 在游客中心乘景区车,约20公里的路程,终点是额尔齐斯大峡谷神钟山处。</h3><h3><br></h3> <h3> 这里是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河水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国,流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最后汇入北冰洋。全长4248公里,在中国境内546公里。</h3> <h3> 在峡谷中走了一段,空气清新,部分树叶开始变黄。</h3> <h3> </h3> <h3> 下午16点30离开可可托海赶往北屯市,途中的克孜哈巴克休息站,20点,阳光大好。</h3> <h3> 北屯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的师部所在地,始建于1958年,命名寓意为兵团屯垦最北之地。住了一晚,感觉不错。 </h3> <h3> 离开北屯不久,一片荒漠中的额尔齐斯河格外引人注目,河边的胡杨树绿油油的,河水湍急。</h3> <h3> 驱车进入,我们在此地逗留了很久。</h3> <h3> 有魔鬼城的感觉</h3> <h3> 旷野中风光迤逦,释放着喜悦。</h3> <h3> 若不是要赶路,还想多留一会。</h3> <h3> 中午在布尔津吃午饭,小城干净整洁。</h3> <h3> 继续向北,大漠中有骆驼出入,甚至在公路上漫步,在新疆驾车不仅要礼让羊群、牛群还要让马群和骆驼群。</h3> <h3> 穿过大漠后,进入阿尔泰山,山与山之间是另一番景象,路牌标示着这里是俄罗斯村。</h3> <h3> 继续攀爬了若干座山峰,山上飘雪花,山下出太阳,一山不同季。傍晚抵达贾登峪,这里距喀纳斯景区5公里多,是喀纳斯旅游接待大本营。贾登峪属高寒区,的确冷,选择了有地暖的客栈,近800大洋一间房,不巧,碰到停电,地暖不热,也没有洗脸水,摸黑睡了一夜,有2人感冒了。</h3> <h3> 一大早,来到景区大门,热门景点游人真多。好在头一天已在网上购好了票,只需排队乘景区巴士。</h3> <h3> 此时太阳刚升起不久,神仙湾栈道上还有一层薄冰,云雾也在升腾,冷!但景物静美。</h3> <h3> “喀纳斯”蒙古语意“美丽而神秘的湖”,是阿尔泰山友谊峰下的高山河谷型湖泊,也是额尔齐斯河的支流喀纳斯河最宽的部分。</h3> <h3> 月亮湾几乎是喀纳斯的名片,很早就见过照片,当自己站在这里时,还是被它的美折服。</h3> <h3> 拾阶而下,来到月亮湾湖边,眼前的景色可与九寨沟媲美。</h3> <h3> 沿水边从月亮湾走到卧龙湾,2公里的路程,赏着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是惬意。</h3> <h3> 卧龙湾,原来湖中卧着“翼龙”。</h3> <h3> 不同的时段看不同的景色, 虽然树叶没有全黄,但此情此景已经留在记忆中。</h3> <h3> 喀纳斯到白哈巴村30多公里,必须乘景区巴士。途中的高山、草甸、村庄美不胜收。尤其是那一群群转场的羊群和牛群,在牧人的带领下,奔跑在山坡和公路上的情景,很是诱人,真想下车抓拍几张,可惜不是自己的车。</h3> <h3> 白哈巴村地处中国版图最西北角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距县城117公里,是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的村庄,设有边防站。进村须持有边防通行证。</h3> <h3> 阿尔泰山雪峰下的西北第一村,村里的房屋都是原木筑成的木楞屋。</h3> <h3> 我们住在半山腰的一户图瓦人家。村庄与哈萨克斯坦只有一条小河相隔,每户人家都挂着国旗。</h3> <h3> 这里距国境线1公里多,从望眼镜中观看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h3> <h3> 据说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滞留兵勇的后代。村里的图瓦人除了放牧和狩猎,开客栈、饭店接待游客,住宿条件一般,价格高。</h3> <h3> 夕阳下的村庄</h3> <h3> 清晨,炊烟袅袅。</h3> <h3> 喀纳斯的下一站是克拉玛依,戈壁荒漠不时出现雅丹地貌。</h3> <h3> 1955年,克1 号井出油,拉开了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序幕,成为国家的重要石油基地。60多年进程中,成就了克拉玛依这座城。</h3> <h3> “克拉玛依”维语意“黑油”。2015年,在克1号井处,建了直径28米、高15米的金属大油泡,以示纪念。大油泡和若干小油泡非常耀眼,象征着石油涌出。<br></h3> <h3> 在克拉玛依住了一夜,第二天中饭后,前往精河县。</h3> <h3>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h3> <h3> 湖面海拔2071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我们到时已经不允许自驾车环湖了,只能乘景区车入内。</h3> <h3> 天山下的湖泊水清澈,湖边大片草甸,若是夏天,草甸上开着野花,那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湖区从东门到北门再到南门,几十公里环湖路畔的草地不见牛羊,这难道是湖区圈起来管理的结果?少了牛羊也就少了生气。</h3> <h3> 游湖还是自驾更好,乘景区巴士不能尽兴。有人说,冬天的赛里木湖更美,湖面结冰,有冰凌,还能看到冰眼,留着希望下次冬天来看湖。</h3> <h3> 果子沟大桥是新疆第一座斜拉桥,2011年9月30日通车。果子沟是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通道,全长28公里。成吉思汗西征时,凿石建桥修道,打通了果子沟天险,为古丝路新北道找到了一条捷径。果子沟的春夏是新疆西线最美丽的山谷,有"伊犁第一景"之称。</h3> <h3> 当晚住霍城,次日专程到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 霍尔果斯2014年建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口岸城市。霍尔果斯蒙古语意“驼队经过的地方”,隋唐时期就是古丝路北道的驿站。1881年成为中俄通商口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口岸时开时关。在新丝路的推动下,霍尔果斯口岸生机勃勃,骑警威风。</h3><h3><br></h3> <h3> 2004年9月,中哈签订协议,在霍尔果斯口岸建设由两个国家国土构成的跨国界的边境合作中心。2006年6月开工,2012年4月正式运营。中哈合作区有很多优惠政策,内地不少人到这里“淘金”开店。入内须持当地办理的边防通行证,合作区分中、哈两个区域,游人可以自由出入两边,购买免税商品。中方区域高楼林立,商品繁多。哈方市场稍显简陋。</h3> <h3> 距霍城十余公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惠远古城,清乾隆时期,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南疆大小和卓之乱,统一了新疆,在此地设立伊犁将军府并筑城,乾隆赐名"惠远"。围绕着惠远城又修建了八座城池,称为伊犁九城,其中一座宁远城是如今的伊宁市。1763年至1884年,惠远是新疆的军政中心。古城毁于沙俄侵略军的战火,现存的惠远古城为同治年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重建。林则徐被革官流放到此两年多。伊犁将军府正在修缮中。</h3> <h3> 在古城的遇到了网红人物“钢筋老太”,攀谈中得知,七十多岁的她正骑车游新疆呢。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家在重庆的老太骑车游遍了中国,又骑到了国外,多次遭遇车祸,体内植入了钢筋。在去往伊宁的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了她矫健的骑行身影。</h3> <h3> 在伊宁住了一晚,走伊昭公路到昭苏。伊昭公路(S237省道)是古丝绸之路“弓月道”的一段,也是新疆最美的公路之一。这是一条季节性公路,每年5--10月通车。</h3> <h3> 伊宁到昭苏100多公里,要翻越天山支脉乌孙山的安格列特达坂(达坂是垭口),最高海拔3000多米,这是昭苏公路中最精彩的一段。乌孙山的高峰“白石峰”在此,垭口四周有若干U型大转弯的惊险山路。走走停停,4个多小时抵达昭苏。</h3> <h3> 昭苏县是古乌孙国故地,乌孙人是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公元前60年起,就统属于汉朝在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府,盛产良马,张骞出使西域到乌孙,带回礼品马数十匹,汉武帝得到乌孙马,赐名"天马"。</h3><h3></h3><h3><br></h3> <h3> 昭苏是伊犁河谷降水最充沛的地方,草原美,秋天草黄了。</h3> <h3> 特克斯是一座八卦城。传说南宋道教丘处机前往西域时,路过特克斯河谷,看好这块地貌,设计了八卦城。1936年,精通易理的伊犁屯垦使丘宗浚来到特克斯,发现了八卦城的雏形方位,再次修建。如今,这座城以中心花园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m,每隔360米左右有一条连接八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设四条环路。一环八条街,二环十六条街,三环三十二条街,四环六十四条街,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六十四卦。</h3><h3><br></h3><h3><br></h3> <h3> 县城中心,也是八卦的中心。住了一晚,整个县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沿着二环走了走,有八卦的方位,就不会迷路。这是一座很特别的县城。</h3> <h3> 喀拉峻大草原在特克斯县境内,距县城30多公里,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的过渡地带,海拔在2000-3600米之间,东西长89公里、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达2848平方公里,分西喀拉峻、东喀拉峻、和阔克苏峡谷三个部分,一天之内游不完这三个地方。乘景区巴士进入,过西喀拉峻,直奔东喀拉峻。</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秋季的喀拉峻草原色彩浓郁,山坡起伏,雪山连绵。远处墨绿的云杉,近处微黄的牧草,层次分明地展示着油画般的美景。</h3> <h3> </h3> <h3> 喀拉峻草原是哈萨克人的牧场,有100余种优质牧草,2013年6月喀拉峻申遗成功。</h3> <h3> 那拉提草原是旅行团队必到的地方,我们舍弃了, 在那拉提镇住了一晚。次日去巴音布鲁克时路过那拉提草原,圈起来的景区有人工造的彩虹滑梯,与环境不太和谐。</h3> <h3> 从那拉提开始,我们就行进在独库公路上了,前进中草原景色自然,不停地驻足,这才是我们喜欢的风光。</h3> <h3> 秋天的草原,虽然没有了鲜花,但却添加了浓墨重彩。</h3> <h3> 在巴音布鲁克镇留宿,独库公路穿过小镇,镇上都是酒店、客栈和饭店。离开小镇不久就进入了草原,中途的高原湿地让我们停留了很久。</h3> <h3> 与西藏的风光相似,牛群自由自在。</h3> <h3> 巴音布鲁克草原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天山山脉中部,海拔2500米,面积2383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草原。游客中心乘车,在草原上行进48公里方才到达核心景区。</h3> <h3> 第一个停车点是天鹅湖。十余只天鹅在水中游弋,放牧的羊群在岸边喝水.</h3> <h3>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主人是蒙古族土尔扈特人,1628年,他们为寻找新的生活环境而离开了家园,到了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1771年,为了摆脱沙俄帝国的残暴统治,在27岁的首领渥巴锡带领下,土尔扈特部族17万人,开始了义无反顾的东归。历时半年多,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后仅7万人回到祖国。1773年,清乾隆皇帝将巴音布鲁克草原赐予了土尔扈特人安居。</h3> <h3> 开都河发源于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据说是西游记里的通天河,全长516公里,朝东南方向流淌,最终汇入博斯腾湖。</h3> <h3> 九曲十八弯是开都河赏落日的极佳之处,山顶窄小,为了观日的一席之地,须提前1小时占领有利地点。</h3> <h3> 在平坦的草原上,开都河宛如金色绸带,蜿蜒曲折的向天边伸延着,时机好的话,每个水面都会映射着一个太阳。</h3> <h3> 再见了, 巴音布鲁克草原! 再见了, 北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