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拼板大变身

大庆市幼教中心第七幼儿园

它是什么玩具? <h3>  彩色拼板是一个玩法多样,新颖有趣的合作类材料,适宜中大班幼儿操作的材料。</h3><h3> 玩具构成:由拼板、底板、骰子组成。拼板共计104块,分为四个颜色和八种尺寸,面积分别为1、2、4、6、8、9,底板四个,骰子两个分别为颜色骰子和数字骰子。</h3> <h3>  它是一款益智类材料,学期初就投到了草莓班,本以为玩具颜色鲜艳,在众多区域材料中会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但是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以后,却很少有人问津。为了找到玩具不受欢迎的原因,教师化身为“孩子”体验颜色拼板玩法,发掘玩具的教育价值。</h3> <h1><b>为什么会这样?</b></h1><h3> 我和娜娜老师不断“试玩”,发现彩色拼板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操作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感知图形间的面积关系,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构建出不同的游戏策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这么好的材料为什么无人问津呢?</h3><h3> 可能是幼儿对材料不熟悉、操作的规则掌握的不好?这些不熟悉让他们无从下手?</h3><h3> 可能有的幼儿喜欢挑战一些积木游戏的材料,有的幼儿喜欢玩自己熟悉的材料?</h3><h3> 可能有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不喜欢合作? &nbsp;</h3><h3> 可能是幼儿在某一阶段喜欢某类材料?</h3> 主动介绍,由陌生到熟悉 <h3>  为了让孩子喜欢这个玩具,我和娜娜老师研究出两个创新的玩法,并在区域活动时重点介绍给孩子们:</h3><h3> 玩法一(基础玩法):每名幼儿一个底板,幼儿按顺序同时掷两个骰子,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和颜色拿取相应的拼板,最先将底板铺满,并保证底板里有四个颜色拼板,最先拼好的幼儿获胜。<br></h3> <h3>  玩法二(升级玩法):每名幼儿一个底板,幼儿按顺序同时掷两个骰子,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和颜色拿取相应的拼板。最先将底板上的两个正方形都用四个颜色拼好的游戏者为胜,当底板已经摆不下了,但两个正方形并不是用四个颜色拼成,则游戏失败。<br></h3> <h3>  这次重新介绍成功吸引了4名小朋友的参与,他们在活动区里尝试游戏,没过一会儿耿若涵小朋友兴奋的欢呼声引起我的注意。<br></h3> <h3>  原来耿若涵小朋友已经把她的底板填满了。借着这个机会我及时介入到活动当中,说:“发生什么事?耿若涵小朋友的填充板怎么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孙霖:“全都是大块儿拼板。”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让幼儿自发的、主动的去发现别人的游戏策略,即选择比较大的底板,就可以快速将底地板填满。幼儿通过再次游戏,感受到竞技游戏的魅力,同时通过学习、探究、发现,再一次感受到游戏的好玩之处。<br></h3> 陪伴游戏 <h3>  我“扎根”到益智区,陪伴幼儿与他们共同游戏。虽然玩儿的人多了起来,但是幼儿的操作时间并不长,看来孩子们对玩具还没有产生主动探索的兴趣。<br></h3> 终于等到你 <h3>  终于有一天文文和她的好朋友淼淼走进了益智区选择了颜色拼板,两名幼儿的观察力都很强,也都很喜欢有挑战性的材料。她们在游戏中操作很专注,也很自觉地遵守规则。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我让两名幼儿把游戏中获胜的小技巧与小朋友一起分享。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分享学习、教师的引导,相信其他幼儿会更了解此款游戏。</h3> 出现问题 <h3>  选择彩色拼板的幼儿渐渐地多了起来,而且都是以同伴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随着玩游戏人数、次数的增强,我也发现了游戏中的一些问题。幼儿游戏出现冲突情况之一:同伴频繁换拼板。幼儿游戏出现冲突情况是之二:顺序问题。针对以上我决定通过提问方式把问题抛向幼儿,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h3> <h3>  这个问题在进区结束后的分享时间由我提出,请全体幼儿讨论。首先我问幼儿为什么要换拼板?有的幼儿回答因为对拼板的大小选择没有规划好,如果选择大拼板后面的拼板就放不下,如果选择小的,颜色集齐了但是底板填不满。最后师幼讨论决定在游戏初期幼儿可以换拼板,因为幼儿在换拼板的过程同时也是大脑在思考的过程,幼儿在观察、选择拼板的同时也是感知了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如果选择大拼板,铺满的速度快选择机会少。如果选择小拼板,铺满速度慢,选择机会多。但是对于玩具玩法较为熟练的幼儿就不可以换拼板了。这样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灵活调整游戏规则。关于顺序的问题,就是幼儿在游戏时发生的争抢、遗漏投掷骰子的行为。<br></h3> <h3>  在每次区域结束的分享时间我也会和小朋友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如何决定顺序?有的孩子说:“石头剪刀布”。有的孩子说:“可以按照座位顺时针依次投掷,小朋友用完骰子以后就给下一个小朋友,这样就不会弄错了”。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办法:“可以放一张记录纸,这样就不会弄错。”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认为我提出的办法可行。第二天我就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记录纸,上面有投掷骰子的顺序,也有每轮游戏获胜者的记录,一个小小印章就是对幼儿自信心的一个大大的鼓励。<br></h3> <h3>  5 -6岁的大班幼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会逐渐明白游戏要遵循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在幼儿们发表意见发生分歧时,教师介入提供的办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迁移经验,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br></h3> 玩具大变身 <h3>  快看!彩色拼板又有新玩法了!这个玩法是彬彬小朋友发明的。彬彬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小男孩,总是喜欢玩熟悉的材料,喜欢独自游戏。有一天彬彬小朋友徘徊的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数学区的柜子前走了一圈又一圈,拿起了彩色拼板又放了下去,转过身去,他的小眼睛寻觅了很长时间,最终独自一个人开始了材料的操作。我决定先观察一下孩子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再进行介入,彬彬一个人观察了一会,最后决定一个人分饰两名小朋友,玩游戏时也是很投入。过了一会他停止了游戏,开始用拼板创意拼摆,第一个作品就是一个小汽车,过了一会第二辆小汽车也完工了,第三辆、第四辆……</h3><h3> 彬彬用拼板拼出来四辆小汽车,大小一样但使用的拼板不同,彬彬的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开始向附近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h3> <h3>  我把这个精彩的瞬间记录了下来,进区结束以后向小朋友展示了彬彬的作品并鼓励小朋友尝试彬彬发明的新玩法。孩子们的无限的创造力也给了我和娜娜老师启示,可以加入轮廓线的纸张工作,让幼儿把自己填补轮廓线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幼儿在记录中潜移默化的感知拼板之间的面积关系,同时也实现了玩具的教育目标。<br></h3> <h3>   在园里的业务学习时间,我把颜色拼板“变身”的整个过程与同事们一同分享,一同感受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获得发展的喜悦。<br></h3> 我的感受 <h3>  《彩色拼板》这个材料走进草莓班从被冷落到被关注到被热衷,思考整个观察过程核心在于教师是按照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来进行介入与支持的。对于班级区域材料的投放老师都是有所期待的,希望材料能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些期待都要以幼儿为中心相结合,抛开成人的想法与视角,只需要提供支持策略激发幼儿的兴趣。 &nbsp;</h3><h3> 我和娜娜老师发现幼儿在与颜色拼板这个教具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真正的学习动机,这些学习动机驱使幼儿主动的去操作、探索、学习,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就是对幼儿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是幼儿真正的、自发的进行探索。有了这次对孩子操作活动的跟踪指导,我们更有信心做好对幼儿、对玩具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br></h3>

幼儿

拼板

游戏

小朋友

玩法

骰子

底板

材料

彬彬

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