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微课、课件与学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记临高中学杨亮数学名师工作室倪小娣老师的一节展示课

李媚

<h3>2018年12月12日,临高中学杨亮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倪小娣老师,在临高中学科技录播室展示了一堂融合微课、课件和学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示范课《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前学生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并完成课前学案,课上老师反馈预习质量,然后开展课题教学,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h3> <h3>倪老师精心录制的微课视频《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a href="https://m.youku.com/video/id_xmzk2ntmymtkzng====.html?spm=a2h2a.8293802.0.0&amp;source=https%3a%2f%2fi.youku.com%2fu%2fprofile%3fspm%3da2h0j.10182321.myoukutopbar.4"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倪老师精心录制的微课视频。</a></h3> <h3>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制作的学案。开头的小标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周而复始,踏着朝霞当思如何学习,踏着晚霞反思是否进步”,“确认过眼神,你是会做题的人”,见字如人,仿佛和蔼可亲的老师就在身边。</h3> <h3>根据认知规律,确定知识的呈现顺序,并生成了课堂学案。选题很有针对性,题目难度由浅入深。</h3> <h3>环节一、复习引入。教师引导学生温习线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定理,并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直观具体,方便理解。然后总结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把线面平行的问题,转化为线线平行,降低难度。用表格表示常用的找平行的方法,简洁凝炼,一目了然。</h3> <h3>环节二、例题再现。回归课本,提供答题模板,规范答题格式,强调判定定理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h3> <h3>环节三、课前学案习题反馈讲解。用投影仪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通过学生讲述、教师初评、学生互评,逐步完善习题的解答过程,并呈现标准答案。强调易忽视的小细节,规范答题格式,总结方法和规律。</h3> <h3>教师亲切细心地点评</h3> <h3>同学之间相互指教</h3> <h3>环节四、课堂研讨。呈现问题(一次一个,共2个),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站起来讨论,打破物理隔离,创建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氛围,讨论好后即可坐下,同时也将讨论的进程反馈给教师,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讨论结果,为后面的展示和讲评收集素材。</h3> <h3>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同学们</h3> <h3>上台展示的同学,有学霸的风采</h3> <h3>环节五、课堂小结。教师启发同学们用思维导图表达本节课主要内容和方法,构建知识网络。</h3> <h3>一位同学把知识网络画成了一棵树</h3> <h3>环节六、布置作业。教学环节完整,时间把握的刚刚好!</h3> <h3>认真听课的老师们</h3> <h3>课后,数学组老师对倪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进行点评。</h3> <h3>杨亮老师说倪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微课视频很有观赏性,达到了融合微课、课件和学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h3> <h3>刘益志老师点评说,倪老师的信息技术运用的很熟练,特别是用几何画板展示直线平移的过程,非常形象生动,对学生理解空间图形有很大的帮助。</h3> <h3>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一直在努力,与你共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