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就听说莲花山上充满“莲”的气息,而我一直喜欢“莲”,所以决定这个周末寻“莲”去。</h3>  <h3>  莲花山位于番禺区的东郊,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顶上有一块酷似莲花的岩石,所以后人把这座山称为莲花山。</h3>  <h3>         细雨蒙蒙的莲花山显得别样的美。我决定坐穿梭巴士上山,希望上到山顶天气转晴,然后从山上往下走。</h3>  <h3>  到了山顶果然天晴了,首先看到巍峨的莲花塔。</h3><h3>       莲花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举人李惟凤、刘如性及生员陈奎聚等筹资兴建。塔呈八面形,取“天、地、阴、阳、风、雷、水、火”八卦之意。每层外檐角均设风摆铜铃,共七十二个,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原名“文昌塔”,又称“狮子塔”。塔高50米,外观9层,内11层。粉墙红柱,八面设门窗或龛。造型古雅,工艺精湛,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顶供奉万世师表的孔子像.</h3>  <h3>  一路上充满“莲”的气息。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莲花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h3>  <h3>  1664年(清康熙三年)建造的莲花城古迹,里面有清朝的服饰、古钱、精美的古炮和年代久远的古文物……让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清朝年代。</h3>  <h3>  莲花城烙下祖国近代史的重要印记,体现出古建筑的精湛技艺之美。初次登上瑰丽宏伟的莲花城,幽深的林壑、习习的凉风,无不让人无酒自醉。</h3>  <h3>  登城可远眺壮丽浩瀚的珠江景色。</h3>  <h3>  “咚——咚——咚——”,远处传来的佛钟声在山间回荡。远眺可看到慈航普渡的望海观音宝像,那是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它传颂着和谐、吉祥之美。</h3>  <h3>  望海观音金像是1994年建成的,宝像由何厚铧先生首倡,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及各方善信襄助筹建,高40.88米,用120吨铜铸成,外贴180两纯金箔,。宝像碑文“引慈航以庇桑梓,施甘露而润粟榆,保居者安,护行者顺,佑善者昌,启愚者蒙,普众生缘开因果,渡信士普结菩提”记述了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要义。</h3>  <h3>  望海观音在广东人心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纵观最近几年,广东省一直都是台风预警频繁,但是有望海观音坐镇,加上麒麟瑞兽保驾,台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h3>  <h3>         我忽然理解了那句话“吾心安处即吾乡”,时间和世界好象静止了。这带着灵气的莲花山真的是修行的好去处。</h3>  <h3>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h3>  <h3>         接着还看了古采石场,燕子岩、飞鹰崖、观音岩、狮子石......,这些先人斧凿刀劈而成的奇形怪状的巨岩,有的如刀削、有的石壁深陷、有的屹立水中,仿如擎天巨柱,成为莲花山沧海桑田变化的最佳见证。置身于古采石场里,犹如走进了历史,耳畔仿佛响起凿石的叮当声,先民们艰辛而冒险的悬空作业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h3>  <h3>  虽然现在不是赏莲最好的季节,但众多的莲池中仍然有不少莲花在怒放,颜色、形态各异。</h3><h3>       五颜六色的莲花承载着廉洁自爱、不染不妖、独立自强之品质。我不禁脱口而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h3>  <h3>            莲花禅寺门前有一个很大的金鱼池和一只大乌龟。。。</h3>  <h3>  走出东门,美妙绝伦的莲花飞瀑把我吸引住了。一条瀑布从峡顶直泻而下,水流气势磅礴,令人赞叹。被山石击碎的水流形成了一片水幕,如雾似尘,不知不觉,我已融入水中、山中,感觉身在画中。真是“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h3>  <h3>  山是莲花山,塔是莲花塔,城是莲花城,阵是莲花阵,洞是莲花洞,湖是莲花湖,寺是莲花禅寺,另有倚莲池、睡莲池、莲花池、莲花园、莲花亭.....,还有就是一路上到处悬挂的红灯笼,每一盏灯笼上都有一个“莲”字,让人真真正正能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莲的气息。</h3>  <h3>  莲花山,这座由观音菩萨的莲台化成的小山,确实不同凡响!它的奇、特、异、秀、灵深深震撼到了我,满山遍野都是莲的气息,让我依依不舍。。。</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编辑:瑛瑛 </b></h3><h3><b>文字:瑛瑛</b></h3><h3><b></b><b>手机拍摄:  同游好友</b></h3><h3><b>出镜:瑛瑛 </b></h3><h3><b>场景:番禺莲花山</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