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游记

豆汤捞

<h3>泰北到老挝,要从泰国清孔口岸出关,老挝会晒口岸入关。清莱汽车站有直达清孔的班车,每小时一趟。<br></h3> <h3>早上,吃了早饭,坐上嘟嘟车,来到清莱汽车站。还没下车,有人上来问去哪儿?听说我们去清孔,立刻招手一辆刚开出站台的班车。班车上一位大姐跑过来,不由分说,把我们的行李拎到了班车上。我们只好跟着上了车。<br>车上只有十多个乘客。司机回过头问:“老挝?”我们回答“是!您会中文?”司机笑着说:“会一点点。一人65泰铢(13元人民币)。”<br>清莱到清孔直线距离150里左右,大约2个半小时车程。快到清孔的时候,司机停车,打开车门,指着前面丁字路口,对我们说:“去老挝在这儿下车,坐嘟嘟车去口岸。”我们告诉司机,明天去老挝,今天住清孔。司机关上车门,车子又走了十多分钟。我们在清孔汽车站下了车。</h3> <h3><h3>我们入住的“清空居绿色酒店”位于清孔主街中间,酒店下面是“711便利店”,是街上比较热闹的地方。打开窗户,下面就是湄公河。清孔主街南北走向,傍水而建。主街东侧的建筑,很多是正门临街,后门面水。街上东侧的巷口,走不了几步,就到湄公河边。<br><br></h3><h3><br></h3></h3> <h3>酒店下面,是个游船码头。路口竖着游船游览景点的标识图片。看样子,应当是个很热闹的地方。<br></h3> <h3>河边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游船。可能是我们来的时候不对,岸边显得非常冷清。在岸边转了一圈,就看见一拨游客。<br></h3> <h3>对岸就是老挝博胶省首府—会晒。<br></h3> <h3>在这里,能够听到对岸的嘈杂声。<br></h3> <h3>回酒店吃了点儿东西,稍事休息,逛街去。<br>清孔县城不大,只有一条主街。<br></h3> <h3>清孔是金三角的核心区。2011年10月5日上午,两艘中国商船13名船员就是在附近水域全部遇难。以“湄公河惨案”为真实背景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再现了金三角大毒枭糯康一伙的凶残,令人不寒而栗。随后,中老缅泰建立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四国相关负责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2012年糯康及其同伙被抓获。2013年被执行死刑。随着时间的消逝,“10·5”惨案阴霾早已散去,但留在人民心中的伤痛永远不会抹去。 <br></h3> <h3>夕阳下的清孔。<br></h3> <h3>清孔小学校。<br></h3> <h3>清孔海关。专供泰国人过境。<br></h3> <h3>清孔警察局。<br></h3> <h3>街上很安静,车辆行人都不多。<br></h3> <h3>尤其是晚上,六七点钟以后,街上几乎看不到车辆和行人了。<br></h3> <h3>第二天早上起床,打开窗户,哇!彩霞铺满天空,太漂亮啦!<br></h3> <h3><p>赶忙跑到湄公河边。</p><p>天渐渐亮起来,彩霞慢慢消退。<br><br></p></h3> <h3>回酒店退房。酒店门口一位卖早点的小哥帮我们叫了一辆嘟嘟车,十多分钟后,到了清孔口岸。<br></h3> <h3>手续非常简便。盖章、出关。</h3> <h3>坐摆渡车,过泰老大桥,直达老挝会晒口岸。</h3> <h3>在老挝会晒口岸办理落地签。手续也非常简便。在右边窗口递进护照、进出境表、一张2寸照片、20美金;几分钟后,在左边窗口取护照。<br></h3> <h3>旁边大厅盖章、过关。连安检都没有。<br></h3> <h3>出关后,大门口有嘟嘟车,第一站到会晒汽车站,第二站到渡口。</h3> <h3>从会晒到琅勃拉邦有三种方式:一是汽车,大约十四五个小时,100多人民币;二是慢船,需要两天,200元人民币;三是快船,大约六七个小时,300元人民币。听说坐汽车路不太好走;快船又怕不安全。我们选择了坐慢船,虽然时间比较长,但中间要在北宾留宿,估计不会太累。</h3> <h3>渡口售票处。可以买到北宾,100人民币,第二天在北宾再买到琅勃拉邦,100人民币;也可以直接买到琅勃拉邦,200人民币。但要留好船票,第二天在北宾上船时出示。<br></h3> <h3>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中国境内部分叫澜沧江,中国境外部分称湄公河;总长约4909公里,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七长河,东南亚第一大河。其中31公里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与缅甸界河为234公里;老挝境内干流为777.4公里;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公里;柬埔寨境内为501.7公里;越南境内为229.8公里。<br></h3> <h3>会晒是湄公河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渡口,从泰北到琅勃拉邦的游船要在这里启程;泰国、老挝和中国贸易往来的船只也要经过这里。渡口停泊着各种船只。</h3> <h3>在船上,游客只携带随身小包;刚一上船,就有人接过行李,安放在船板下面的底舱里;下船的时候,有人从底舱把行李拿出,递给游客。船上都要打赤脚,鞋子放在塑料袋里。船舱尾部设有一个吧台,据说东西贼贵。<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游船虽说比较破旧,但船舱里很干净、整洁;一条船二三百人,游客上下船,秩序井然,有条不紊。</span><br></h3> <h3>船上游客大多是欧美人。在船上200多名游客中,偶然看到一对亚裔面孔的夫妇,一接触才发现是亚裔欧美人。<br>上午11点,游船准时启航,顺流而下。窗外,左侧是老挝会晒,右侧是泰国清孔。<br></h3> <h3>右手边的清孔码头。比会晒码头阔气一些。</h3> <h3></h3><h3>柚木花园河滨酒店。清孔高档酒店,标间300多人民币。<br></h3> <h3>太熟悉了,我们昨天入住的清空居绿色酒店。标间100人民币。<br></h3> <h3><p>湄公河畔的民宿、酒吧。背包客的最爱。<br>在泰国和老挝,发现不少民宿甚至酒店也辟出房间,按青旅模式运营。按国际惯例,房间一般4-8个床位,设公共浴室、洗手间和公共活动室;配备上下两层的大床和带锁的个人木柜;按床位收费,一个床位大概为当地买一个快餐的价格。<br>从清迈到清莱的大巴上,遇到一个中国小伙。聊天时他说,一路上住的都是这种民宿。在清迈,他住的一个床位80B(约合16元人民币),而且包早餐。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年轻人,在一起同住、同吃,拼车同游。其乐融融。</p><p><br></p></h3> <h3>连接会晒和清孔的第4座泰老友谊大桥。大桥全长480米。总投资为15亿泰铢(约合3亿人民币),其中一半资金由中国政府提供,泰国政府负责另一半资金。由中国铁建五局和泰国功吞工程有限公司合资承包施工。2013年12月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会晒和清孔之间往来靠船只摆渡的历史。<br></h3> <h3>泰国一侧的佛塔。<br></h3> <h3>清孔是泰国清莱府的下属县,会晒则是老挝的一个省会。从湄公河两侧对比看,泰国与老挝富裕程度的差距不小。<br></h3> <h3>船开出不久,大多数人慢慢静了下来。有的静静看书,有的喃喃私语,有的远眺两岸风光。<br></h3> <h3>一对小兄妹很可爱。哥哥六七岁。<br></h3> <h3>妹妹有四五岁。粘着妈妈。<br></h3> <h3>兄妹俩看上IPAD,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了。<br></h3> <h3><p>有几个欧美年轻人,聚在吧台前,又唱又跳那个闹腾,从会晒到琅勃拉邦一路都没闲着。</p><p><br></p></h3> <h3>湄公河水面非常平静。</h3><h3>湄公河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欧洲的多瑙河流经欧洲中部九个国家。湄公河把中国和东南亚六个国家串在一起,虽然流经的国家不如多瑙河,但却比多瑙河长2000多公里。<br></h3> <h3>中国与湄公河流域的其他几个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五十年代,陈毅外长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表达了中国和湄公河流域国家人民的情谊,贴切自然,脍炙人口。<br></h3> <h3>湄公河旱季和雨季流量变化大,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和瀑布,特别是河中石滩多,造成了航运能力差。为了提高湄公河的航运能力,中国曾开展清除河中石滩计划。但一些环保组织却担心该计划对湄公河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沿岸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情况带来影响。计划被暂时搁置。<br></h3> <h3>现在,湄公河上很少有大船通行。停靠或行驶的多是一些小型船只。河面非常安静、开阔。<br></h3> <h3>河边不时看到这种村民打鱼的小船。<br></h3> <h3>偶尔也会有快艇风驰电掣般驶过。<br><br></h3> <h3>传说,这种快艇以烧煤气罐作动力。从会晒到琅勃拉邦只需要六七个小时。湄公河有许多暗礁。快艇在湄公河上经常发生事故。这种传说,并非空穴来风。</h3> <h3>湄公河上往来行驶更多的是我们乘坐的这种游船。</h3> <h3>游船中间有两个舱,前舱是开放式的座位,乘坐的主要是外国游客,欣赏两岸风光,一览无余;后舱是封闭式的,乘客主要是当地人。两个舱位的票价估计差距很大。在北宾上来一些当地人,看到前舱有空位,从后舱坐过来。立马有人跟上来让他们补交票款。</h3> <h3>游船是湄公河两岸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不时停靠在两岸船码头,接送上下船的乘客。</h3> <h3>小哥俩跑向码头。</h3> <h3>接到外出归来的父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h3> <h3>小家伙,抱起袋子,蛮有力气。</h3> <h3>打工归来,航路通勤。</h3> <h3>外出求学的学子,归心似箭。</h3> <h3>游船停靠的瞬间,船上的游客窥见到湄公河两岸居民一些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很感兴趣。</h3> <h3>岸边的房子。</h3> <h3>运化肥的父与子。这些都成了游客消除漫漫路途辛劳的谈资。</h3> <h3>下午4点多钟,游船到了北宾。北宾是会晒和琅勃拉邦的中转渡口。</h3> <h3>游船靠岸。</h3> <h3>外国游客在这里上岸,找住宿。第二天早9点,重新启航。</h3> <h3>我们住在街口的这家客栈。客栈门口悬挂着老挝国旗和党旗。站在门口的是这家客栈的老板。</h3> <h3>没想到,在这个小地方还看到了布施。</h3> <h3>虽然布施的憎侣不多,但依然是那么庄重、虔诚,已经成为老挝人心中神圣的仪式。</h3> <h3>这项持续千百年的宗教活动,也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绝美的橙色风景。<br></h3> <h3>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有出来,北宾笼罩在雾气中。</h3> <h3>码头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最早出现在码头上的是这些码头工人。等待装卸货物,也帮助游客搬运行李。</h3> <h3>游客们也陆续汇聚到码头,准备登船。</h3><h3><br></h3> <h3><p>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看到的所有游客,都是背包客。我和老伴一人拉着一个行李箱,非常另类。</p><p>年轻的背包客。</p></h3> <h3><p>年老的背包客。</p><p><br></p></h3> <h3><p>年老的背包客。</p></h3> <h3><p>年轻的背包客。</p></h3> <h3>在船上找好座位,一看时间还早,下船溜达,看见几位年龄同我们相仿的中国人,倍感亲切,立刻上前搭讪。</h3> <h3>原来,北宾码头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工程兵建的。这几位就是当年的亲历者。<br></h3><h3><br></h3> <h3>他们纷纷拿出手机,向我们展示当年的纪念照。一张照片上写着:“湄公河留念-73.8.1”。</h3> <h3>40多年过去了,战友们相约,带着夫人,重返故地,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照片上风华正茂、飒爽英姿的战士,如今已年逾花甲。临别的时候,他们痛心的说,快50年了,没想到北宾码头变得这么破旧。</h3> <h3>早上九点,游船驶离北宾。换了一艘船,比来时宽大一些。除了昨天的游客,还有几位当地的居民。<br></h3> <h3>还有一位老憎人。</h3> <h3>游船开出不久,河面出现一个弯道,礁石多了起来,水流有些湍急。</h3> <h3>游船比较长,船老大在船头一手紧握舵把,回过头来,小心的注视着船尾。<br></h3> <h3>游客也打起精神,观看着河道的变化。</h3> <h3>过了弯道,河面豁然开朗,两岸的村寨也多了。河岸边玩耍的孩子们吸引了游客们的眼球。<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孩子们手里拿着塑料泡沫板,玩儿滑沙。</span></h3> <h3>孩子们把衣服挂在后面的竹竿上,有的甚至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看船过来了,爬上岸边。</h3> <h3>岸边游玩的孩子们。</h3> <h3>在岸边停泊的小船上玩儿叠罗汉。</h3> <h3>也有些孩子,站的远远的,好奇的看着停靠的游船和游客。</h3> <h3>码头附近,还有一些等待游船靠岸的孩子们。<br></h3> <h3>船一靠岸,孩子们马上奔过来。</h3> <h3>向游客兜售她们自己制作的手工品。</h3> <h3>有的孩子跑到水中,把自己的手工品递到游客手里。</h3> <h3>不少游客都是把钱给孩子们,并不要她们的东西。</h3> <h3>不远处,巨大的桥墩渐渐映入眼帘。高大的塔吊顶端,赫然写着:中国中铁。</h3> <h3>这是2016年正式开工的老挝高铁建设工程,从中国昆明到老挝万象,途经琅勃拉邦,计划2021年建成。2021年老挝高铁竣工后,从昆明到万象用不了3个小时,到琅勃拉邦估计也就1个多小时。尽管如此,我看还会有人从会晒坐慢船到琅勃拉邦,欣赏湄公河绚丽多姿的风光,探寻湄公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湄公河迷人的魅力不会被时间所磨灭。</h3> <h3>下午四点,游船顺利抵达琅勃拉邦码头。再见,湄公河!我们还会再见面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