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炭疽病 <h3>【危害情况】该病是荔枝幼龄树的重要病,严重发病时,病叶率可达30-45%。严重影响幼龄树的生长发育。</h3><h3>【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尤其是幼苗、未结果和初结果的幼龄树发病特别严重,成龄树的嫩梢、幼果也可被害。1、叶片:叶片上的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慢性型:叶片病斑多从叶尖开始,亦有叶缘、叶内发生的。初在叶尖出现黄褐色小病斑,随后向叶基部扩展,严重时,病斑占据整个叶片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以上,病斑变为褐色。病健界线分明。前期叶面和叶背均为深褐色,后期病部叶面为灰色,叶背仍为褐色。叶缘或叶内发病的则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潮湿时,叶背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叶向内纵卷,易脱落。急性型:一般多在未转绿时的嫩叶边缘或叶内开始发病,初未针头状褐色斑点,后变为黄褐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凹陷病斑,初期有不明显的轮纹,后期呈黑褐色,病部易破裂。后期叶背病部生深黑色小粒点。2、嫩梢:顶部先开始呈萎蔫状,然后枯心,病部呈黑褐色,后期整条嫩梢枯死。嫩梢一般发病较少,多在阴雨天气下呈急性型发生。3、果实:在幼果直径10-15毫米时开始发病,先出现黄褐色小点,后呈深褐色,水渍状,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后期病部生黑色小点。 </h3><h3>【发病规律】 荔枝炭疽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树上和落在地面的病叶上越冬。借助雨水和气流进行传播,以雨水传播为主。该病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发生。</h3> 荔枝霜疫霉病 <h3>【危害】此病不仅为害近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叶片、花穗、结果小枝、果柄及幼果。在潮湿条件下,可引起大量落果、烂果,损失率可达30%-80%。在运输销售期间,此病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荔枝鲜果的贮运和外销。 </h3><h3>【症状】主要危害近熟的果实,亦可危害青果、果柄、花穗、结果小枝和叶片。1、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处开始发病,先在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无明显边缘;迅速扩展直至全果变为暗褐色至黑色,果肉糜烂,具有强烈的酒味或酸味,并有褐色汁液流出;在发病中后期病部表面布满白色霜状霉层(孢囊梗及孢子囊)。2、果柄及结果小枝:果柄及结果小枝发病产生褐色病斑,病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霜状霉层。花穗受害造成花穗变褐色腐烂,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3、叶片:嫩叶受害形成淡黄绿色至褐色不规则斑块,病部正、背面都长有白色霜状霉。老叶发病通常多在中脉处断续变黑,沿中脉出现少量褐斑 。</h3><h3>【发病条件】1、湿度和温度:湿度是影响本病发生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在高湿条件下,温度为11-30℃均可侵入,在温度18℃左右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病菌侵入后,即使温度适宜(最适宜为22-25℃),而无持续的高湿度,也不能发病。在4-6月间,荔枝从开花至果实成熟,如果4-5天连续阴雨,或久雨不晴的梅雨季节,则发病严重。在一般情况下,枝叶繁茂结果多树,发病较多;枝叶稀疏结果少的树,发病较少。同一株树上,树冠下部隐蔽处的果实发病早而严重;树冠四周比较通风透光处发病迟而轻。果园地势低洼隐蔽,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发病亦较重。2、果实成熟度:成熟的果实比未成熟的果实容易发病。3、品种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无明显差别。一般早、中熟种发病较重,迟熟种发病较轻。迟熟品种在田间表现较抗病,主要原因是结果较晚,此时雨水较少,温度较高,避开了病害的发生季节。</h3> 荔枝酸腐病 <h3>【危害情况】本病为荔枝果实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生在荔枝蝽象危害严重的果实上,在贮运期间也常发生,发病率可达10%。
【症状】此病多危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果蒂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部呈现淡褐色,其后逐渐变为暗褐色,并迅速扩大,使整个果实变黑褐色而腐烂。腐烂果实表面布满白色霉层,果肉烂臭,并散发出酸臭气味和流出酸臭水,外壳呈褐色硬化。其上白色霉层。
【发病条件】病害的发生与荔枝的成熟度、伤口的多少,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荔枝酸腐病的病菌从伤口处侵入,成熟的果实受蝽蟓、蒂蛀虫为害,或受创伤而感染炭疽病、霜疫霉病后,或采果时损伤的果实最容易发病容易感染酸腐病。贮运或销售期间高温高湿条件均有利病原菌的侵入和病害的发生。 <br></h3><h3>【酸腐病与霜霉疫病区别】与霜疫霉病的区别是,此病只危害成熟果实,且不像霜疫霉病病果可以见到明显的病斑。一般发生于荔枝椿象危害严重的果园,以及贮藏一定时间后。霉层呈粉状,而不是白霜状。由于病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因此重点应放在防治虫害上。<br></h3> 荔枝鬼帚病 <h3>【危害】本病又称为丛枝病,发病枝梢的花穗不能结实,或造成枝梢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h3><h3>【症状】病梢上的幼叶狭小;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严重的整张叶片呈带状。成长叶呈波浪状,叶面凹凸不平,叶脉黄绿色,呈明脉现象,叶脉间呈黄绿色斑纹。叶缘向叶背卷曲,叶尖向下弯曲。小叶柄常扁化变宽。发病严重时,叶片畸形,暗褐色,不能展开。病梢上的各种畸形叶不久干枯脱落成为秃技。发病严重者,新梢丛生,节间缩短,顶部有各种畸形的叶片。当病叶脱落后,整个枝梢呈扫帚状,故名“丛枝病”。花穗受害时,节间缩短,丛生簇状,花朵畸形,膨大,褐色,不正常地密集在一起。病花发育不正常,常早落,不能结实。偶尔能结1-2个小果,则果小,不能食用。【发病条件】发病条件通常幼龄树比成年树容易发病。高压苗比实生苗发病率高。各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红核仔、牛仔、大粒、赤壳、油潭本、普明阉、福眼、蕉眼、花壳、乌龙岭等品种均较感病;而信代本、东壁龙眼等则较抗病或耐病。果园管理不良,荔枝椿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多,树势衰弱的植株,容易发病。</h3><h3> </h3> 荔枝藻斑病 荔枝灰斑病 叶枯病 荔枝溃疡病 龙眼地衣 龙眼白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