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2月16日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前几天西安还是雾霾沉沉,气温一直在零下,这两天忽然好转,直奔零上。今日更加晴好,湛蓝的天空,暖暖的冬日,我和老婆开着刚刚洗的锃亮的明锐,约上父母一同前往咸阳湖晒太阳。</h3> <h3> 我家位于三桥,距离市区和咸阳市区距离差不多,咸阳湖是我们一家经常去的地方,爸妈嫌麻烦我们,开始还推脱不去,我说就是去换的地方晒个太阳,他们一听也就欣然前往。</h3> <h3> 我们先来到古渡公园。<h3> 咸阳古渡公园位于咸阳市东郊,在渭城区中心靠市火车站附近,南临渭河、东靠渭河铁桥、北为人民东路、西接渭阳东路,交通方便。游客主要来源于市渭城区、秦都区居民及外地游客,预计年游客约百万人次。公园园址原为市绿化队苗圃,地势西高东低,为一片平堤凹地,公园地势为楔形状,属区级公园。</h3><h3> 前几年,咸阳市政府投入资金,将渭河从河床中心一分为二,南侧为渭河天然河水,自然东流;北侧用拦河大坝将长达几公里的河道封闭,注入大量清水,形成一大片水域。河水清澈,野鸭浮沉,碧波万顷,凉风怡人,成为咸阳市民游乐的好地方。</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处是去年才开放的风雨廊桥,桥上景物也颇为美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标,不长的距离分布着渭滨公园、统一广场、咸阳钟楼、清渭楼、咸阳博物馆、凤凰台、咸阳古桥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渭河边的人行道上,隔几米就是这样的石刻或者瓦当石雕。</h3> <h3> 河边还有昭陵六骏石刻,当然都是仿制品。</h3><h3>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h3><h3>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h3><h3>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罗振玉在其著作《石交录》中记载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令文物商人将昭陵六骏运往洹上村,文物商因石体重大不方便,将"飒露紫"、"拳毛騧"二石剖而运之。袁克文"怒估人之剖石也,斥不受。"之后被驻京美国文物商购得运往美国。</h3> <h3> 上图为六骏之一——"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h3><h3>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h3><h3> 石刻中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再现了当时的情景。</h3> <h3> 我们将车停放在清渭楼旁,这里地方宽敞,停车只需三元,周围景点集中,步行便捷。<h3> 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唐代诗人许浑曾以"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述了这座千年名楼的壮丽景象。</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边有好多家饭店,各种档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清渭楼西侧小巷进入,五十米处就是“新兴油店”遗址。</h3> <h3> 顺着小巷继续向西200米就到了咸阳文庙——现在是咸阳市博物馆。<h3> 咸阳博物馆位于咸阳市古文化一条街--中山街中段,创建于1962年,是国家著名的中型博物馆之一。馆址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所建文庙改造而成,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巍峨壮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明示范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点。</h3><h3> 咸阳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秦汉历史文物为主。馆藏文物 1万余件。现有九个展厅,主要陈列为: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陈列,咸阳碑石陈列,宗教文物陈列,以及咸阳出土历代马俑珍品展。<br></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身份证在售票处换票即可,不花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夏瑰宝——石鼓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诏铭文铁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喜欢金货的朋友看过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片的拴马桩,其中精品多多。</h3> <h3> 横亘于咸阳市区北面的黄土台塬,分布着西汉(前 206-公元25)九位皇帝的陵寝和数百座为之陪葬的后妃、功臣墓。这里展出的兵马俑,1965年出土于本布以东约20公里的杨家湾附近,地属汉高祖刘邦(前256或247-前195)长陵陪葬墓区。<h3> 埋藏兵马俑的竖穴土洞式陪葬坑, 7座一穴一洞,3座一穴二洞,形成13个方阵,东西相对,排成两列。共清理出士兵俑1965件,骑马俑583件,盾版模型410件,号称"三千人马"。从俑坑地望分析,这些遗物应是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杨家湾汉墓的陪葬品。</h3><h3> 1965年8月在咸阳杨家湾汉长陵陪葬墓从葬坑出土的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大规模兵马俑群。它塑造了我国西汉皇家卫队的形象,人有骑兵 583人,步兵1965人,指挥车一辆。</h3><h3> 骑兵组成六个方队,有甲骑和轻骑两类,甲骑的骑士和马区都较高大,通高68厘米,骑士多数身穿铠甲手执戟,轻骑的骑士和马区都较矮小,通高50厘米,不披铠甲,手执弓弩背负箭囊。</h3><h3> 步兵组成了七个方队,有队率、队史、千卒、乐卒蹶张士、戟矛手等不同职能的将士,他们的服饰、姿势、神态各不相同。</h3><h3> "三千人马"曾赴西欧、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为弘扬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h3></h3> <h3> 据专家考察,这些兵马俑是汉代初年平定诸吕之乱的大将周勃、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将周亚夫父子陵墓出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随便一处,就足以吸引游人的目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了博物馆向东30米,顺着仪凤南街向北进入,50米外就是凤凰台。</h3> <h3> 凤凰台位于仪凤西街北口,原为咸阳北城楼,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台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台上有大殿4座,传说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箫史吹箫引凤至此;另一说是其建筑形制颇似凤凰,故名凤凰台。</h3><h3> 凤凰台是市区内惟一保存较完好的高台古建筑群,同时又是革命旧址,被誉为"咸阳古城明珠",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台,在美好名字的背后,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秦迁都于咸阳,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于此。</h3><h3> 《列仙传拾遗》记载:"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局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br></h3><h3> 弄玉公主,是秦穆公的另一个女儿。她是带玉出世的人,和贾宝玉一样,让周围的人对她的来历和去向肃然起敬。不过她的玉不是一出世就神奇地含在嘴里的,而是她出世那天秦穆公正好得到别人进贡的美玉,晶莹洁白,是罕有的宝贝。她周岁的时候,按风俗要"抓周"。这块美玉放在一堆小器具和小玩具中,小公主慧眼识宝,一把抓住美玉就不放手,后来成为她喜欢把玩的随身之物。于是秦穆公就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做弄玉。</h3><h3> 她还有个好听的绰号,叫做"玉女"。"玉女"的现代含义是清纯美丽、纤尘不染的大众亲情人。弄玉没有辜负这个称号,她漂亮温柔、冰雪聪明,喜欢古笙等高雅音乐。秦穆公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露天音乐厅--凤凰台,让她对着无垠的星空表演。</h3><h3> 这一天,长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有吹奏起"凤凰鸣"的曲子来。乐声回荡夜空,如天上仙乐。忽然,她听到一阵袅袅的洞箫声,似乎从东方天际飘忽而下,分明和自己的曲子相和相鸣。过了一会,只见东南方天门大开,倾泻楼台,五光十色,一个美少年跨这彩凤,翩翩降落。</h3><h3> 这位少年说:"我叫萧史,本是神仙,因为和你有缘,才应曲而来。"他们两人--应该说一人一仙,在凤凰台切磋音乐,十分情投意合。萧史不愧是神仙,箫音所达数百里。一曲奏完,引来彩云缭绕;二曲奏完,引来赤龙飞舞;三曲奏完,引来凤凰和鸣。满朝文武和凡夫俗子都赶来看这千年不遇的景象,被仙界的光芒和超炫的音乐笼罩、震撼。</h3><h3> 秦穆公欣然把弄玉嫁给萧史,这对年轻夫妇就到华山静修。在萧史的培训下,弄玉公主离仙女的标准越来越近,她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所奏音乐可以抵达天庭。</h3><h3> 终于有一天,上天派来两只仙物--一条赤龙和一只彩凤,弄玉骑着凤,萧史跨上龙,双双成仙而去。"乘龙快婿"的说法,就从此来的。</h3> <h3> 安国寺位于咸阳市区仪凤街路口北,北依毕塬,南望渭水,原存明代古建三座,依次为安国寺、圣母行宫、关帝庙。寺院原有围墙,南北宽,东西窄,呈四合院状。据记载,安国寺创建于隋,盛于唐,明万历(1573)年间重修。大门正上方有“安国寺”三个楷书大字,书法洒脱,端庄有力。《旧咸阳县志》载“安国寺,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流失。2005年重修安国寺,增其旧制,刻古贤,复渭水之盛景,现有大殿四座娘娘庙、关帝庙、菩萨庙、城隍庙和圣水池,青砖布瓦,朱门玄关,忍冬蔓草,锦鲤芙蓉,牡丹月季,桂花清香,樱花绽放,梵香渺渺,木鱼声声,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精华,院内殿庑雕梁画栋,复原了安国寺的原貌,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神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康熙皇帝御书——深沉节制碑静静地站立在寺庙西侧,现为廉政教育基地。</h3> <h3> 康熙皇帝御书——深沉节制碑简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焚化香表的大炉子,外形很奇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隍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菩萨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殿壁画色彩艳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帝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国寺文保碑</h3> <h3> 离开凤凰台,一直向南200米,就来到了渭河边的咸阳古渡遗址公园。<h3>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咸阳古渡"真正成为"秦中第一大渡",并一直沿用至解放初。<h3> 明嘉靖年间,曾以舟为浮桥,可常年通行;冬春水浅,露出沙滩,架设便桥;夏秋水涨,舟楫相渡。著名的关中诗人白纶曾作诗云:"渭水黄华古渡来,山河表里几千秋。临流不见褰裳客,冬自桥梁夏逢舟"。</h3><h3> "咸阳古渡"正对城东门,渡口旁的青渭楼、龙王油为过往行客憩息地,至今遗址仍在,唯过河的季节性便桥未能发现,令无数神往、凭吊的人空生遗憾之叹。</h3><h3> 2015年4月初,附近农民在2号桥附近河道中取沙时,连续挖出数十根粗细均匀的木桩,直径约30厘米,4根一排,宽约5米,其纵向分两列,一列木质较好,一列已腐烂破朽。</h3><h3> 木桩顶部高出河床仅1米余。咸阳市考古所的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这正是咸阳各地方志中所记冬春用的便桥。</h3><h3> "咸阳古渡"为丝绸之路上的要道。木桥的发现,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h3></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样,可以用身份证换票后进入免费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桥遗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内设施现代,文化含量大,爱好古代文化的朋友很值得一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馆内景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就是木桥遗址,这些木桩可都是一千多年前的文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午十二点,我们又转回到清渭楼,在前边图片上出现过的“大老碗面”吃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碗饸咯面,两碗油泼面,外加辣子蒜羊血、面筋拌豆芽,一共花了63元,吃的我们直叫过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妈牙齿不好,面筋咬不动,我就让她多吃羊血,老人家吃的很满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完午饭,我们一家打道回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