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中的梅花和酒(二)

寒塘鹤影

<h3> 李清照南渡漂泊,与赵明诚分离,独自闺中,不知世事,时间流逝,韶华老去,又对丈夫思念不得,遂作临江仙。说起《临江仙》这个词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估计也能背出几首。《临江仙》,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被用作词牌,它还有《谢新恩》、《庭院深深》、《瑞鹤仙令》等等别名,其格式也有多种。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影响最大的《临江仙》,有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所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h3><h3>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h3><h3>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h3><h3>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h3><h3> 其次是 晏几道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br>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h3><h3> 排第三的当属苏轼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br>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h3><h3> 李清照的两首《临江仙》借梅咏志,虽比不上前三位,但读起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h3><h3>   临江仙·梅</h3><h3>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h3><h3>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h3><h3>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h3><h3>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h3><h3> 庭院深深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h3><h3>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h3><h3> 这首咏梅词,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面写梅,实际上写人。把赵明诚比做春天的和煦东风(暖风迟日),而担心自己将成为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梅”则是作者的化身,而“杏花”可喻指美女。“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无限恨”,赋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说是写人,却有梅花的物态形象:“发南枝”、“玉瘦檀轻”、“浓香”,真是亦花亦人,梅与人浑然一体。寄托着女主人对远离身边的心上人的深情思念,为相思而憔悴瘦损,忧心韶华易逝、红颜衰老,心上人会对自己冷落和疏远。意味悠远深长,把闺人幽独的离思与韶华易逝的怅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h3><h3> </h3><h3>  “庭院深深深几许”,袭用欧阳修词,一字不改,而又融化不涩,别具意境。这种问鼎名篇的作法,表现了漱玉词人的魄力与艺术上的自信。以设问的口气一连迭用三个“深”字,能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院宇深邃,气象雍容的声情效果。迭字用得好,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首《临江仙》一、二两句用得浑然天成而又气象万千,避免了袭用成句容易造成的雷同之感。“庭院”言其深,“云窗”状其高。一纵一横,交相映衬,便将一座贵家池馆的富丽与清幽的气象勾画出来了。云簇疏棂,雾迷高阁,令人想起苏轼那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春迟”语义双关,包蕴甚深,乍看起来,仿佛是主人公慨叹春光的姗姗来迟。其实,这个“迟”字所反映的意蕴是一种主观感情。作者是借春光不到的艺术构思来表现春闺思妇的凄黯心绪。它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等等,可谓同出一辙。“为谁憔悴损芳姿?”更设一问,以跌宕的笔触,补足上文。指出了原来使闺中人赏春无绪、芳姿悴损的,不正是对远人的思念和被爱情的折磨吗?几经铺垫,到此才将一篇题旨揭出来。“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歇拍处点出梅花,承上启下之笔,高华中带有一些凄丽的意味。</h3><h3>  以清新婉约之词写苦思,倍感凄冷……她不是以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梦联系起来,因好梦而溯及梅花,又以“应是”云云推测之词,加以摇曳,愈觉意折层探,令人回味不尽。漱玉词富于形象之美,尤长于活用比况类形容词。如“绿肥红瘦”与此处之“别到杏花肥”等,皆能别出新裁,赏新耳目。“杏花肥”犹言杏花盛开也,巧而不尖,新而不怪,真能超越凡庸,别开生面。此处着一“肥”字,上与“瘦”字关合,以梅花之玉瘦,衬红杏之憨肥,益觉鲜明生动。同时两相映带,还点明了时间的跨度。从早梅绽蕊直盼到杏花开遍,春光半过,伊人未归,花落花开,只成孤赏。难怪园中的春色,尽作愁痕了。末尾以景结情,春情雅韵,令人凄然无尽...</h3> <h3>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h3><h3><br></h3><h3>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h3><h3>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h3><h3>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h3><h3>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h3><h3> 这首词应该是赵明诚去世后所写,在动乱岁月里,李清照颠沛流离,作客异乡,年老无依,当春归大地之时,触景生情,遂写了这首《临江仙》,抒发感旧伤今的悲凄之情。</h3><h3> 此词仿照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而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此词不单是作者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全词格调苍凉沉郁,几乎全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h3><h3> 词的开头通过景色描绘表现词人矛盾的心情。深锁庭院,怕见春光,柳芽梅萼,又见春光,这是第一层对照;“春归秣陵”与‘“人老建康”,是第二层对照;往昔的感风弄月与今日的憔悴飘零,是第三层对照。词人通过各种对比,抒发了思乡之情和老去无成的感慨,“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极朴素的语言真切地表现心灰意懒的精神状态,其中含有无限今昔悲欢的辛酸。</h3><h3> 李清照特别喜欢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首句袭用欧阳修《蝶恋花》词,连用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貌写闺情,实蕴国恨。次句“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强“深”的意境,“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孤寂之心,忧愤之情,跃然纸上。词境静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难为怀。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虽不深而似深,这是对庭院之深的具体描写。云雾缭绕是自然状况,是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建安所特有的,而门窗“常扃”,则是词人自己关闭的了。这表明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景况,所以不仅闭门而且关窗。一连叠用三个“深”字,不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复沓、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它跟下句合起来,便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立体图画:上句极言其深远,下句极言其高耸。它给欣赏者以空间无限延伸的感觉。但句尾一缀上“常扃”二字,就顿使这个高旷的空间一变而为令人窒息的封闭世界。</h3><h3>  第三句写的就是词人所不愿见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渐分明。”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复苏的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钩线,着一“渐”字,为点睛之笔。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词人,对大自然的细微变化,有着敏感的悟性。“雪里已知春信至”、“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在这些早期作品里,表现的是喜春之情。可如今却怕见春光。下面二句写的就是怕见春光的原因:“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这两句内涵极其丰富,所蕴含的痛楚情怀是相当深沉的。两句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种悲恸欲绝的境界。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情致丰富,毫不显得单调、重复。可视为此篇的警策。</h3><h3>  词作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恩爱夫妻,他们共迷金石,同醉诗文,烹茗煮酒,展玩赏鉴,沉醉于富有诗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独特敏感和文学修养,以春花秋菊为题材,曾写过不少好词。“多少事”,以强调语气,表示很多,记也记不清了。可如今年老飘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至此,词人情绪极为激动,不禁呼出:“谁怜憔悴更凋零!”破碎山河无人收拾,词人憔悴瘦损、流落江南。“谁怜”二字,表明词人身处异乡,孤身一人,无人可诉。而一个“更”字,道出了词人的心境日渐一日的悲凄。</h3><h3>  结末,“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二句并非写实,而是举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与她夫妻生活最有关系,作为“感月吟风”绝佳题材的事件。“试灯”、“踏雪”两件事,在空间上,从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时间上,从词人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当年,她对这两件事都很感兴趣,可如今,却认为“无意思”、“没心情”,与上片的怕见春光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下片以对往昔生活的追怀、眷恋与如今飘零异地、悲凄伤感相对比,写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形象。</h3><h3>  南渡以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h3> <h3> 清平乐</h3><h3>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h3><h3>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h3><h3>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h3><h3>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h3><h3>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从往昔赏梅写起,以今日怜梅收篇,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境遇,表现了身世飘零的不幸,寄托着深沉的家国之忧,思想内容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深广.</h3><h3> 作者借助赏梅的感受表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短短46字,将少年时的欢快,中年时的幽怨,晚年时的沧桑,尽都包含其中,感情悲切,感慨深沉,以咏梅来表现自身的苦楚和哀国之忧。</h3><h3>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h3><h3>  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h3><h3>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h3><h3>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h3><h3>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h3><h3>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h3><h3>  这是李清照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真实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荒马乱,偶丧离家,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这真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h3><h3>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h3><h3>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h3><h3>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h3><h3>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h3><h3>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折射。</h3><h3> 上阕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前两句,写少年时对梅花的欣赏,“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了词人早年对于赏梅的兴趣和兴致,以生活中插梅的细节表现出了少女的那种纯真和闲适之情,正如作者早年的咏梅词中有“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句子。</h3><h3> 但是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情便大异首二句了,这是第二层,写中年时面对梅花的感悟。易安在这里虽然知道梅花很好,可是却没有那种心情去赏玩了,只是漫不经心的拿起一朵两朵揉捏着。本来,赏梅花是为了排解心中的愁闷,现在反而触景生情,更加令人伤心了,所以落得“满衣清泪”的感伤。</h3><h3> 而下阕以“今年”开头,点名了时间,这和上阕是迥然不同的。此时宋朝已经南迁,作者也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萧萧两鬓生华”,其中包含了几多辛酸和苦楚啊!生活再也不是原来的富裕之家,生活已经折磨的词人变得苍老、头发斑白了。虽然现在又到了赏梅的季节,可是国家风雨飘摇,自己颠沛流离,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插梅?</h3><h3> 这首词在短短46字中,描述了自己少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对于赏梅的心情,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词人所经历的生活巨变,同时也是国家的巨变。尤其下片着重描写自己晚年的飘零和孤独之悲,真切感人,催人泪下...</h3><h3>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梅花孤高绝俗、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李清照一生偏爱梅花,人亦如梅花。时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时而“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时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时而“疏映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时而“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时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r></h3><h3>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岁月星转斗移,梅花年年依旧。那一剪寒梅,从三千年前的诗经走来,穿过依依古道,穿过魏晋玄风,穿过唐月宋水,穿过沧海桑田,伴着易安花自飘零水自流,和着漱玉词的芬芳...易安虽已远去,但她的花,她的魂,她的骨,她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