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研修第一期

王海青

我们开班啦 <h3>随着京津冀教育的协同发展,昌黎•海淀区域教育整体推进合作项目又开始了新的旅程。2018年12月,昌黎县教育局启动小学骨干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此次培训依托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专家引领,旨在努力提升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培训以教师工作坊的形式掀开了崭新的一页。</h3> 本次培训按照县教育局的布署,由昌黎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组成了以邢秋枫主席为组长的强有力的项目团队。<div><h3><br></h3></div>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2月21日上午8:30分在昌黎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昌黎教育局工会主席邢秋枫、教师教育股股长邸安、师教股庞海玉、教研室主任杨会来以及相关领导</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与会现场,会议由进校张广海副校长主持。</span></h3> <h3>教育局邢<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枫主席对参训老师寄予厚望,</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希望老师们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做模范的研修人,全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进校龙江平校长就本次培训从纪律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希望老师们认真遵守学习纪律,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与活动,勇于发表见解,争做教育的先锋军!</h3> <h3>颁发聘书,携手共进!</h3> 工作坊研修 <h3>小小工作坊正式开始啦!小<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学语文骨干教师精挑细选37人,小班组合更便于参训教师动手动脑与专家交流。昌黎进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王海青老师为学员解读培训方案,并从集中学习、小组研修、自我研修、作业完成、考勤纪律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依托海淀专家、教研员,从方案制定到研修模式;从量化分组到作业完成,让学员尽快熟悉本次培训的详细内容。</span><br></h3> <h3>21日上午开班仪式后,由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育专家梁华老师引领工作坊。这位<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德高望重的名师,博学却不高姿态,温和却不放任。每个环节的策划都体现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名家的睿智,她不会让你深处云端,学员也无需仰望星空,而是贴在地面,尽情享受和汲取她春风化雨式的灌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研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span><br></h3> <h3>研修活动包括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两种形式,每次集中培训后我们会以小组为单位自我研修,完成线下作业。</h3> <h3>研修三部曲:</h3> 卡片抒怀 <h3>开课伊始,先来一个小热身。一张小小卡片,道出了年轻教师的教育情怀!情满教育,心怀大爱!</h3> 策略研究 <h3>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关系,老师们集思广益,探索目标与方法。</h3> <h3>说一说本组的见解,道一道心中的困惑,听一听他组的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中便有了新的生成!</h3> 一起备课 <h3>抛开教科书,同备一节课。<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世界咖啡寓教于乐,引领我们文本解读。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午即将开始的听课观摩紧密衔接,授课专家教学安排井然有序,水到渠成。</span><br></h3> <h3>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深挖细爵,把文本仔细揣摩。思维在碰撞交流中展开,文本在合作中得以解读。</h3> 听课观摩实践 <h3>21日下午,我们来到昌黎第三小学观摩海淀专家做课。第一节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梁荣欣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梁老师<span style="line-height: 1.8;">准确把握了文本的学科教学价值,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丰富而有层次的识字教学策略。胸怀学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轻松打造了一节快乐课堂。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br><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她的课堂灵活而有温度,尊重孩子的生成并巧妙运用,同时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渗透始终。</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梁老师把一篇小儿歌的识字教学“润物无声”却又“有的放矢”地浸润到了学生的心田。学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们积极踊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在自信快乐中收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第二课由北京邮电大学附属小学袁润枝老师做课。<span style="line-height: 1.8;">袁老师对文本深挖之后勇于做出大胆取舍;善于运用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来拓展文本的教学价值。在对比阅读环节和批注阅读环节过程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突显了一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风采!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br><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三分文章七分读”,袁老师把朗读教学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配以层层递进式的追问,引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去补白人物的内心。也为三小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喝彩!</h3> <h3>观课、评课、议课开始啦,走上台前分享一下听课的感受,提一提良好的见解。骨干教师当之无愧,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h3> <h3>八十多名老师纷纷赶来,老师们百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h3> <h3>领导们也纷纷赶来,培训的魅力进一步升华!</h3> 研修进行时 <h3>22日上午,<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同备一节课《桥之思》,这一环节是梁老师精心安排的“头脑风暴”式训练。由个体式感悟,到小组集思,再到信息多元组合,无一不体现着策划者的智慧。最后梁老师对《桥之思》文本的深入解读,更是打开了我们对文本,尤其对散文诗理解的一扇光明之窗。豁然开朗之余,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 </span></h3> <h3>老师们埋头深思,认真钻研,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大胆创新,深入理解文本内涵。</h3> <h3>不做参考教材的奴隶,众人划桨能撑船!老师们纷纷把思路拓展。</h3> <h3>轻松一下,小游戏、大哲理。玩中悟出精妙的学习方法:表达要有序,整体到细节,反馈要多思,思后重修改。寓教于乐,再次展现!</h3> <h3>教学设计开始啦!由词到句,由段到篇,引出另一个话题——语文批注有何作用,该如何培养?不急,下午我们继续。</h3> <h3>22下午,<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场接地气的讲座,梁老师想一线教师之所想,为我们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识字写字、阅读、古诗、习作……梁老师的讲座有理论、有实操。讲座过程中,梁老师旁征博引,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底深厚。从她自己的个人实例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她“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境界,这就是教育“大家”的魅力。</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为这样无私的教育者点赞!!</span><br></h3> <h3>我们的学员老师们认真聆听,潜心钻研,不放过专家的每一句话。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会把所学带回学校,与大家共享!</h3> <h3>两天的时间弹指之间划过,您悄悄的来,又悄悄的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您的离去定会为我们留下点什么,很多很多……万般不舍,这里已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家一般的温暖,留下张张笑脸,庆幸的是,明年我们还会再相见!</h3> <h3>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来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把各自思想相互交流,那么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牵手海淀,汲取养分,适合本土,创新自我!工作坊还会继续,2019来年再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