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朱砂观音画像及重彩写意画家安思颖小传
文/阿海林
安思颖是佛缘极深的一个人,她的成长环境和身世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她是从佛光里走出来的裕固族女画家.......
在美丽的祁连山北麓,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裕固族。这个民族盛唐之际在漠北建立起强大的回鹘汗国,拥有先进的城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宋朝时期,扼守丝绸黄金之路,建立甘州回鹘汗国,充任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元朝时退居西部大漠戈壁,守关戍边......如今,只有一万多人口的裕固族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裕固族人笃信佛教,善骑射,他们一旦将身体里流淌了千百年的血液化为艺术的精气,带给人们的将是一种抑制不住的震撼和神往。美丽的女画家安思颖正是这个古老民族中杰出的一员。
正因为她的骨子里流淌着裕固族的血液,她的重彩写意画显得更细腻、洒脱、超拔,充满了神秘的光彩。而她的朱砂观音画像犹如佛祖现世,神态是那么的安详、庄重、自然,仿佛是一个身边的亲人,随时护佑着家人的安危,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中国画艺术更多的时候是一门哲学,它包含着传承、发展、多元、神秘,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虔诚、坦荡、率直、勇往直前,这就是安思颖的风格。画如其人,安思颖的作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欣赏、收藏。
安思颖深情地回忆着故乡的人和事。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每逢佛会父亲总要带领全家老小去寺院敬香,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接受佛教艺术的熏陶,每次敬香,那一幅一幅的佛教壁画艺术谙熟于心,八岁提笔临摹佛像,深得父亲赏识。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法名苏成尔.加木措,聪慧异常的父亲在八岁那年被家乡明海寺提经高僧安法泰收为义子,入寺修行,并得到活佛郭堪布的亲授,对于藏传佛教佛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1958年寺院被毁,还俗参加革命工作。但是曾作为佛家弟子的父亲,把所学佛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自幼喜欢绘画的女儿安思颖,安思颖无不感慨地说:这就是我后来提笔敬绘佛教人物的根源,更为我创作朱砂佛像画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1986年,安思颖进入西北民族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深造。毕业后,她不甘现有水平,只身一人闯北京,在这里,她遇见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恩师——国家画院著名的美术批评家、国画家张士增先生,张士增先生也是中国“重彩写意画”的创始人。在导师影响下,她对中国画的创作有了新的思路和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在富有书卷气和传统韵味的同时,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她开始在画界崭露头角。
在安思颖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她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花鸟高研班深造。在这里,她犹如小溪汇入大海,广泛吸纳各种流派画法,接受了何水法、马其宽、杜曼华、韩璐等导师、著名画家的亲点指导。当年的裕固族小姑娘终于化茧成蝶,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2015年8月,安思颖在深圳成功地举办个人画展《色.宴》,她的画作得到观者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获得大奖。现为广东省美协会员,深圳市美协会员,深圳市民族发展促进会理事,深圳市福田区民族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画家梁宇先生高度评价安思颖的书画作品:安思颖的作品多以重彩写意花鸟为主,在同类题材的中国花鸟画题材中,思颖的作品不但开创了新的思路和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而且在富于书卷气的同时又大不同与传统文人画的精神面貌。
如今,安思颖是知名的职业画家,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故人的感恩,更加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深入骨髓的佛教文化,骨子里渗透着的民族魂,使她的朱砂观音画法炉火纯青。每每呈现出端庄典雅的姿态,或端坐莲花、或童子相随,慈眉善目,容止若思,画中的线条妩媚中见出力度、粗犷中见出圆润、充分表达出观音造像的冰清脱尘之姿.....
从边陲西北到大都市北京,再转辗到南国的深圳,安思颖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沐浴着佛光的度母正向我们缓缓走来!
文作者简介:
阿海林,笔名沛洲。作家、诗人,曾供职于新华社广东分社、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等著名媒体,已出版的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基石》、《网络短诗选》等,现为广东佛山作家协会会员,广州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