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襄渝线 军营故地行

文君

<h1> 情牵襄渝线 </h1><h1> 军营故地行</h1><p class="ql-block"> 一一原铁道兵三团宣传队部分战友重返军营故地之旅</p><p class="ql-block"> 温 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丹江汉水碧波涌,</p><p class="ql-block"> 秋去冬来枫叶红。</p><p class="ql-block"> 重返浪河寻旧迹,</p><p class="ql-block"> 铁兵故地展新容。</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15日,原铁道兵一师三团宣传队部分战友们,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奔赴鄂西北高原,集结在车城十堰,开始了重返军营故地之旅。</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从陕鄂交界的白云山区,到武当山麓的浪河两岸,印上了咱军旅岁月的奋斗轨迹,记录了咱芳华时代的人生故事。脱下戎装、告别军营四十多年来,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刻骨铭心,魂牵梦萦。回第二故乡看看,寻觅青春足迹,目睹故地新貌,是咱们这些老铁的夙愿,如今终于梦圆。</p><p class="ql-block"> 十堰,我们并不陌生,当年咱宣传队曾在这里演出,还与工人文艺宣传队朋友切磋技艺,交流互动。这座依托二汽建立起来的新城,当初只有零星楼房,几条小街,而如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人头攒动。已成为繁华的现代化的中等城市。而我们铁三团兵改工后组建的中铁十一局三处,现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就位于城中,这里也就成为我们的“娘家”了。</p> <h3>十堰新貌</h3> <h3>咱们下榻的枫丹白露国际酒店</h3> <h1><font color="#b04fbb">十一月十六日</font></h1> <p>  十六日,天空不作美,细雨绵绵。娘家委派了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刘连强来接我们到公司大院。院内建筑错落有致,颇有点江南风格。</p><p> 我们首先走进一座四层小楼,这里是“铺架劲旅文化展馆”。馆内,展示了从铁道兵三团到第三工程公司,从战火纷飞岁月到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辉煌业绩。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资料,勾起我们对峥嵘岁月的回忆。特别是看到李守信团长,王宪庭、王宗森政委,李云龙副团长,回金龙副政委,黄振东副政委等团首长照片时,倍感亲切,想起了他们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的威武形象,想起了他们对宣传队亲切关怀,心中百感交集。可惜有的老首长已经作古,健在的首长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此次聚会未能拜见,颇觉遗憾。</p><p> 出了展馆,刘部长带我们去会议室。公司纪委书记杨金川在门口迎接我们,同大家一一握手。会议室的电子显示屏上闪烁着一行红色大字:“热烈欢迎铁道兵一师三团宣传队老领导回娘家”,让我们心头热乎乎的。</p><p> 会上,杨书记致了欢迎辞,他介绍了铁三团兵转工以来的艰苦创业历程及骄人业绩。如今的三公司已是国家一级企业,成功修建多条铁路,被国家领导人称为“铺架劲旅”。其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已涉足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房地产开发以及综合工程。并走出国门,远至非洲,声名远扬,享誉国内外。公司的今日辉煌,让我们这些老兵激动不已,为之自豪、骄傲。</p><p> 我们的老队长于福南发表了即席讲话。在咱心目中,老队长绝对是值得敬仰的人物。他从部队退役后,从普通工人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苏州人大副主任兼中共吴县市委书记。曾接待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或调研访问。他在发言中对三公司的成就表示祝贺。他还介绍了铁三团奋斗历史,介绍了团宣传队创作、排练、演出,为官兵和民众服务,为铁路建设作贡献的有关情况。</p><p> 两位领导人的讲话激情洋溢,扣人心弦,赢得阵阵掌声。</p><p> 宣传队战友群群主李锡江在主持会议时还朗诵了《怀念远逝的青春》,让咱这些远离青春,芳华不再的老战友为之感慨,为之动容。</p><p>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白云山,本想看看铁三团与二团共同开挖的白云山隧道,但听说此隧道历经几十年,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暂被封闭,以消除病患,火车则从后开挖的另一隧道通过。</p><p> 当经过再三打听才找到的当年团部遗址时,发现记忆中的一切已无影无踪,我们宣传队驻的小山包已被推平,山下团部办公地点及舞台、广场所在地已成为农家菜地。</p><p> 此时天气阴沉沉,雾濛濛,雨淋淋,想想当年充滿生机的军营生活,充滿激情的文艺演出,如今却是一片空地,一片沉寂,此时此刻,我们的内心也变得沉甸甸、空落落了。</p> <h1><font color="#167efb">看文化展馆</font></h1> <h3>铺架劲旅文化展馆</h3> <h3>三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刘连强(右一)陪同我们参观。</h3> <h3>铁道兵一师三团首任团长李万华</h3> <h3>咱们的老团长李守信</h3> <h3>政委王宪庭</h3> <p>继任政委王宗森</p> <h3>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后任我们副团长)李云龙拆弹塑像</h3> <h3>李云龙相关照片。</h3> <h3>中共九大代表、主席团成员、我团工程技术人员胡清碧(右下)</h3> <h3>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接见铁道兵代表</h3> <h3>毛泽东题词</h3> <h3>华国锋题词</h3> <h3>江泽民题词</h3> <h1><font color="#167efb">与公司座谈</font></h1> <h3>三公司纪委书记杨金川致欢迎辞</h3> <h3>杨金川是湖北书法家,他向我们赠送“荣归故里”条幅</h3> <h3>咱们老队长,原苏州市人大副主任兼中共吴县市委书记于福南致答谢辞</h3> <h3>铁三团宣传队战友群群主李锡江主持会议。在会上他朗诵了《怀念远逝的青春》一诗</h3> <h1><font color="#167efb">入白云山区</font></h1> <h3>当年我团施工的白云山隧道</h3> <h3>向驻地群众打听团部遗址</h3> <h3>咱宣传队所住的小山包已被推平</h3> <h3>团机关驻地已成百姓菜地</h3> <h3>望着曾是火热的军营,今日一片空地,雨中的我们百感交集</h3> <h1><font color="#b04fbb">十一月十七日</font></h1> <h3>  17日,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乘车前往浪河古镇。印象中的崎岖而狭窄的盘山道,已变成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窗外所见民居、街道,相比记忆中那种破旧落后情况已大为改观。</h3><h3> 到了浪河镇,先看了军民水库。此水库原为浪河地方政府为解决旱涝灾害频发而兴建的,但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我团从云南转战至湖北修建襄渝线后,主动参与工程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上大力支持,并成为主力军。一位小战士在坝底施工时,不幸被上涨的洪水吞没,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h3><h3> 如今此水库已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并易名为“银梦湖”。群山环抱,绿色葱笼,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如同一幅淡雅美丽的山水画。</h3><h3> 我们顾不上欣赏美景,又赶往武当山隧道。这条隧道是襄渝线上关键工程,长达5226米,由我们三团和五团共同施工。该段地质复杂,险象环生。有一次大塌方,塌顶高达30多米,几乎开了天窗。英勇顽强的三团战士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采用加大边墙,加厚拱顶的办法终于度过难关。</h3><h3> 我们这次见到的武当山隧道洞口已历经几十年风雨浸蚀,墙面黑乎乎的。“武当山”三个字也难以看清,但大家依然感到很亲切,纷纷在此拍照留念。</h3><h3> 离开隧道,到了浪河边,原先贯穿南北交通的军民桥已被1975年的大洪水冲毁。现在是枯水期,河底可见尚存的一些桥墩残骸。</h3><h3> 过了新修建的军民桥,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咱们宣传队驻地及队旁的演出舞台。咱们的舞台,用芦蓆和油毛毡围成,但台上的节目却精彩纷呈。铁道兵文工团、武汉歌舞团、武汉杂技团曾来此慰问演出。著名相声演员王金宝、《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王玉珍、“顶碗皇后”夏菊花等名家曾登台表演或与观众见面。此时,咱们的眼前似乎再现了绚丽的灯光,变幻的背景和形式多样的表演;耳旁似乎在回响着激昂的歌声,悠扬的琴声和热烈的掌声。然而,当我们定神一看时,一切荡然无存,只剩一大片沙滩。要不是浪河急湾和河旁山形依旧,真难想象这里就是咱们学习、生活、排练、演出的地方。</h3><h3> 在浪河边上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去了团部所在地。记忆中一大片直属连队营房及团部机关办公用房,消失殆尽,仅存的两排,一排是政治处宣传股、群众股所在的平房,另一排是团首长办公用房,现已成百姓临时居所,但均已破旧不堪,失去原来模样。</h3><h3> 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此情此景让我们心中五味杂陈,颇有些失落感。然而,当我们放眼望去,当年偏僻萧条的浪河小镇,如今却楼房林立,鳞次栉比,店肆相连,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旧貌换新颜,俨然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小城市了。想到这里,我们自然宽慰不少,为军营故地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欢欣鼓舞。</h3><h3> 当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碧波万顷、杳无际涯,号称“小太平洋”的丹江口水库;寻访了曾指挥千军万马奋战襄渝铁路,为三线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铁道兵一师师部大院遗址。院内办公大楼尚存,但已改造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幼儿园了。</h3> <h1><font color="#167efb">寻浪河旧迹</font></h1> <h3>参观被称为“十里画廊”的浪河军民水库</h3> <h3>水库大坝</h3> <h3>浪河火车站</h3> <h3>武当山隧道</h3> <h3>在1975年洪水中冲毁的军民桥残骸</h3> <h3>新建的军民桥</h3> <h3>当年宣传队住房及屋旁演出舞合已荡然无存</h3> <h3>浪河的急湾及岸边山形未变</h3> <h3>团直属连队营房已无影无踪</h3> <h3>团政治处宣传股、群众股办公用房尚存,但已成为临时民居</h3> <h3>团首长办公用房亦面目全非</h3> <h3>当年贫穷落后的浪河小街,已旧貌換新颜</h3> <h3>咱们在浪河午餐的农家乐饭店</h3> <h1><font color="#167efb">游水都丹江</font></h1> <h3>在游船内</h3> <h3>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碧波万顷,杳无际涯,号称“小太平洋”</h3> <h3>在观景台看水库</h3> <h3>丹江口水库大坝。现枯水期,停止发电,缺少了平时那种壮观气势</h3> <h3>咱们铁道兵一师大院办公楼尚在,但已变为幼儿园</h3> <h1><font color="#b04fbb">十一月十八日</font></h1> <h3>  18日,我们游览了恍若仙境的武当山风景区。<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被历朝历代封为道教第一名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自古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们踏着冰冻湿滑的石梯,吃力地登上白雪皑皑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高峰,在铜铸鎏金的金殿旁,俯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或高或低的群山峰尖,领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绝妙意境。登高望远,穷极千里目。此时我们心胸也随之开阔起来。此行也弥补了在武当山当兵多年,打通了武当山隧道,却不识仙山真面目的遗憾。</span><br></h3><h3> 在游完太子坡、紫霄宫等主要景点后,此次聚会的各项安排顺利完成。从18日晚开始,战友们陆续踏上归途,又一次与第二故乡告别。</h3> <h1><font color="#167efb">登武当仙境</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武当山金殿</font></h1> <h3>  金殿,建造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系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重檐迭脊,翼角飞举,脊饰龙、凤、鱼、马等珍禽异兽,古朴壮观,下设圆柱十二根,作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精巧,额坊及花板上,雕铸流云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图案清秀美丽。殿基以花岗石砌成,周绕石雕栏杆,庄严肃穆,美观大方。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造像,其像身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面容慈祥,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谨恭顺,娴雅俊逸;水火二将,擎旗捧剑,列立两厢,勇猛威严;神案下置“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巧夺天工。殿内神案及案上供器,均为铜铸鎏金之品,上悬清康熙皇帝御书“金光妙相”金盾,殿体为分件铸造,结构严谨,连接精密,毫无铸凿之痕,虽经五百余年风霜雨雪及雷电侵袭,物转星移仍金碧辉煌,宏丽如初,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之中的稀世珍宝,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前两楼,一曰“金钟”,一曰“玉磬”,均是铜铸建造,铸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h3> <h3>一览众山小</h3> <h1><font color="#ff8a00">太子坡</font></h1> <h3>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景点。</h3> <h1><font color="#ff8a00">紫霄宫</font></h1> <h3>  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h3><h3>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武当山保留比较完整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紫霄宫为武当山历史上的道教宫观之一,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1932年,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地,贺龙元帅曾居此。</h3><h3> 1982年02月24日,紫霄宫作为皇家庙观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紫霄宫作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开放。1994年12月,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张三丰塑像</h3> <p>  岁月有痕,光阴无情。四十多年前,我们还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而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历经沧桑的老者。悠悠岁月,咱们已逾六十春秋;漫漫人生,咱们已走大半行程。此次离别,今后能否重返,充滿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我们初心不忘,本色不改,激情可以燃尽,信仰不会缺失。</p><p> 白云山,武当山,你将永远在咱记忆中巍峨;</p><p> 汉江水,浪河水,你将永远在咱思念中奔波;</p><p> 解放军军人,铁道兵战士,你永远是我们为之自豪的光荣称号!</p> <p> 此次由铁三团宣传队战友微信群组织的十堰军营故地之旅,其成员主要是1968年以后入伍的铁三团宣传队的部分战友。在此,我们谨向铁三团宣传队历史上所有领导及战友们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