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印记(3)——人在上海

蓝 紫

<h3><b>  外滩,还是夜晚最美丽。尽管已很晚,这里还是人头攒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漂亮的欧式建筑灯火辉煌,偶尔能听见轮船的汽笛声。只是人太多,情人桥上挤满了年轻的男男女女,不时遇见模样五、六岁的小男孩 小女孩怀里抱着一萝红玫瑰在向情侣们兜售。有个小女孩向我递出了一枝红玫瑰,我笑着摇头:"我儿子都比你大了。"儿子却在一旁怂恿我:"妈妈,买吧,算我送给你的!"望着两双渴求的眼神,我于是买下了那枝玫瑰。不远处可以坐海底隧道,儿子很喜欢,坐了两回还不过瘾。 </b></h3> <h3><b>  科技馆是儿子的最爱,当然少不了要去上海科技馆看看。儿子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也愿意经常带他去索尼探梦科技馆等一些地方,一方面培养他的科学兴趣,另一方面让他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b></h3><h3><b> 写到这里,想起5岁时的儿子有天跑来紧张地问我:"妈妈,科学家头顶上是不是都没有头发?"我纳闷地说:"不是啊,因人而异吧。"儿子笑了,高兴地说:"那就好!"我突然明白儿子问我这句话的意思了,问他:"你是怕将来当了科学家会变成秃顶吗?"儿子不好意思了:"恩,电视里的科学家头顶都没有头发,好难看!"</b></h3> <h3><b>  2008年和姐姐一家又来到上海,再次去了杭州天目山和西湖,然后去黄山游玩。</b></h3><h3><b> 2010年来上海是为了实现儿子的愿望:百年一遇的世博会,我要是不看,会后悔的。而在世博会听到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看世博会后悔,看了世博更后悔。我问儿子后悔吗?儿子则兴奋地闪动着一双不大却乌亮的眼睛说:"不后悔,如果有时间我会看完整个馆。"的确,展馆太多太大,如果看完整个馆估计花一个月的时间也看不完。我们去了三次,只匆匆看了一些欧洲的大馆和我国的各省市馆。</b></h3><h3><b> 在这里,不出国门,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世博会的那种氛围,这是我生命中的一段难忘经历,没有什么可后悔的。</b></h3> <h3><b>  2012年来过上海两次。清楚地记得儿子还没有正式放假,刚期末考试完,7月9日我们就直奔上海。在浦东图书馆,虽然这里有很多座位,但是来这里看书的人太多, 来的晚就没有座位了。没关系, 图书馆非常人性化地构建了这样的木梯台阶,人们也可以坐在这里安静地看书了。 </b></h3> <h3><b>  我们又来到世博园。2010年世博会时人太多没有看到沙特馆,现在此馆改成了"月亮船",至今仍对外开放。耗费巨资打造的巨幕影院效果的确震撼人心,仿佛置身其中亲自飞跃沙特,尽赏其辉煌之美,亲眼目睹它的自然和文化之瑰宝 。</b></h3><h3><b> 远处的一丛芦苇吸引了我。于静默的欢喜中,看她在绿丛中努力地独自盛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染了这个世界的白,美丽、醒目。一直喜欢美好的事物,这丛小小的芦苇花也不例外。</b></h3> <h3><b>  在地铁出口处,看到一位老妈妈面前摆放着桅子花做成的手环和胸花,还有小玉兰花,浓浓的清香吸引了我。老妈妈说桅子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近夏才会开放,含苞期愈长,清芬愈久远。我买了三只桅子花手环戴上,于是,这种清香就一直陪伴着我、愉悦着我。 </b></h3> <h3><b>  在上海街头,时常能看见有人在叫卖新鲜莲篷,青绿青绿的头挨头挤在一块,煞是可爱。第一次看见,儿子就想吃,于是花十元钱买了三头。儿子迫不及待剥开了一颗送进嘴里:嗯,好吃!又塞进我嘴里一颗,脆生生地一咬,顿时一股清香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越嚼越香,于是便喜欢上了这种水里生长的果实,每每看见总要买来吃。</b></h3> <p class="ql-block"><b>  去超市的时候,总要路过一段花墙,在阳光中反射出油油的绿。我喜欢这样的街道,不是很宽,有树木掩映,整洁而安静,斑驳的花墙中仿佛能透出一股沁凉,令人驻足小憩。其实花墙没有花,是高大的灌木的叶透过围墙的铁栏杆而形成了这样绿色的花墙。</b></p><p class="ql-block"><b> 每回去上海我总要留意它们,喜欢看它们安静的模样,喜欢它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令人陶醉的油亮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b> 也许在别人的眼中,它们是那样的普通,微不足道,甚至没有人去注意它们,看它们一眼。但是,在我心里它们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百看不厌,默默地装点着这个城市。</b></p><p class="ql-block"><b> 有机会去上海,我还会去看看那些美丽的花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2021年6月来到上海,再次来看看它们,那些花墙依然是那么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清清小池,长着几丛我喜欢的各种植物,还有蓝紫色小花,我的颜色。</b></p> <h3><b>  2013年1月11日, 由于儿子要随上海老师去美国面试, 我们又来到了上海。儿子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把我的心也带走了,我有些魂不守舍。 那些天上海的天空阴霾,没有阳光。看到一株腊梅, 在寒风中悄然绽放,一朵朵鹅黄的花瓣,正以灿烂的姿态散发出缕缕馨香。 儿子的声音再次从遥远的美国传来,似乎吃饱了休息好了,精神状态略显恢复。我的心就那么大, 当听到儿子清脆的声音响起,面对着一朵小花,竟然被它的香气溢满。 </b></h3> <h3><b>  还有两天就儿子就从美国回来了。一个人重复了三个月前我和儿子常走的路线。地铁上,依旧这么拥挤,只是儿子不在身边。去了静安寺,然后继续前行,来到我曾经最喜欢的地方静安图书馆,好亲切的地方。我承认,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无论人或事。</b></h3> <h3><b>  再次来到这里,依然捧起了心爱的诗刊。这也是我此次想来的地方之一,想起了暑假近两个月,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度过,而诗歌也一直陪伴着我。对于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喜欢,所以执着。虽然我不能妙笔生花,但是我可以静静地欣赏它们,痴爱它们,并且对它们的喜爱将伴随我的余生。 </b></h3> <h3><b>  又看到了阳光,看到了你。。。 </b></h3> <h3><b>  今天的阳光格外地灿烂!原来,儿子把加州的阳光带回来了!! </b></h3> <h3><b>  就是这片小树林,夏天的时候,七、八月份上海最酷暑难耐的时候,它却常常以一片清凉接纳了我们。那时候儿子去学英语,每天都要在这里候车,于是我们便会坐在这条小石凳上小憩片刻,抬头看阳光透过树叶,像水一样倾泻下来。对于它,我们只是过客,匆匆地来去,可是它却给了我们一夏的清凉。 渐渐地,便喜欢上了这里,喜欢它满眼的绿,它的这份清凉,并留在了我的生命里,成为永恒的感觉和记忆。</b></h3> <h3><b>  冬天的时候, 我们又来到了这片小树林,它依然这么静, 虽然小草没有夏天那么葱茏,可是依然阻挡不了它的美。是的, 美是永远无法遮挡的。总忘不掉这片静美,于是在一个寂静的午后,对着阳光,在这里,留下一个又一个美丽时刻。</b></h3> <h3><b>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 </b></h3> <h3><b>  当北方树叶枯萎凋零变成虬枝的时候,这片小树林依然保持着繁密青翠,仿佛春天来临,冬天未曾来过。感激命运让我和它有了这样一场美丽的遇见,在我的生活中,留下这样一段难忘而美好的经历。儿子拿起刚买的四号高尔夫球杆,兴奋地跑向小树林中央,试着挥起了杆。</b></h3> <h3><b>   从上海回京的一路上,窗外无一不呈现出雾霾的天气,令人压抑。 窗外风景也无一不笼罩在朦胧中,却一点也不美。令人更加想念阳光下灿烂的日子,还有夜幕下繁星点缀的美好。突然记起多年以前,同学蔚带我们去天山蒙古包,夜晚和儿子望见美丽星空繁星璀璨,仿佛触手可及,不禁看呆。以至于以后很多年,忆起那样的夜晚,便一脸神往。。。</b><b> </b></h3><h3><b> (写于2013年1月)</b></h3> <p class="ql-block"><b>  2018年12月10日,时隔4年再次来到上海。因了君妹那句:好几年没见语堂了。于是先生特意安排儿子这次寒假直飞上海,而君妹先前也约我来上海玩一段时间,我却一直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画笔,此行安排真是恰到好处。</b></p> <h3><b>  雨天的上海,有些阴冷。雨中的小花、红豆愈显水灵可人,真怕冻坏了它们。</b></h3> <p class="ql-block"><b>  再次来到外滩,在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金壁辉煌的西式建筑群面前,看见美丽的明珠塔还是会激动。</b></p> <h3><b>  看到了寒假归来的儿子,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些很好吃的中国饭,当然也少不了妈妈的味道——饺子,包了150个,塞满了整个冰冻柜。</b></h3> <h3>  上海,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