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天堂——巴塞罗那(下)【欧洲自由行——西班牙🇪🇸篇(一)】)

杨子

<h1>  参观完圣保罗医院后我们匆匆返回圣家堂,已是12点差一刻了。(我们买的是12点入场的票)此时的圣家堂门前已是人潮涌动,入口处已摆出了长蛇阵,不过队伍移动很快,没有拥挤,没有喧闹。我想多数游人都是怀着敬畏之心来膜拜它的吧。不到20分钟我们就检票进入了。(要记的:来这里一定要买带讲解器+登塔的门票,是24欧吧)</h1> 圣家堂 <h1>  圣家族大教堂(加泰罗尼亚语: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又译作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设计。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教皇本笃十六世将教堂封为宗座圣殿。</h1><h1>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后高迪于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了教堂的建设,直至73岁(1926年)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圣家堂的建设进展缓慢,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系,中间又受西班牙内战干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的建造时断时续。2010年,建设的进程过半,然而整个建筑过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战依旧未被解决。预计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的百年纪念之时完工。</h1> <h1>  圣家堂有三个立面:诞生立面(偏东)、受难立面(偏西)、荣耀立面(偏南,正在建造中)。在诞生面、受难面都有入口。我们选择了从诞生立面观起。这一面已经历了136载的风风雨雨,外观虽灰黑老旧,但丝毫不损其神圣、伟大、无与伦比的魅力。正因如此,得到更多人的喜爱。</h1> <h1>  伫立在诞生立面前,抬头细致欣赏,我被深深地迷住了。雕刻细致精美,人物各具情态,画面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胜……项为之僵而不顾,真是一部震撼心灵的雕刻版的《圣经》啊!此时,对设计者、匠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真是天才的作品!</h1><h1>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诞生立面主要由三座门组成,从左到右依次是希望之门、仁慈之门、信心之门。我们先从中间的仁慈之门看起。</h1><p class="ql-block"><br></p> <h1>  仁慈之门的顶端装饰着生命之树石雕,特别的是,它们被染上了绿色。据说,高迪曾考虑将圣家堂的所有立面染上颜色,以他的风格和个性,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绿色的生命之树周围还装饰着21只用雪花石制成的白鸽。在树的底部,有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鹈鹕和两只小鹈鹕,传说中鹈鹕敞开自己身体的血来喂养雏鸟,这无疑象征着耶稣牺牲自己为人类赎罪。下面的雕塑讲述的是圣母升天;玛丽亚接到天使报喜,之后耶稣诞生,牧羊人和三王来拜的故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  最上面的一副是圣母升天雕像,这幅雕像讲的是在圣母玛利亚在升入天堂之后,被加以王冠之荣耀。玛利亚升天是在耶稣死后很久的事情,把这个放在这里,也是为了彰显玛利亚生子之伟大和荣耀。</h1><p class="ql-block"><br></p> <h1>  天使报喜又名圣母领报,是西方绘画和雕塑常用的题材。如达芬奇就有一幅《天使报喜》的油画。</h1><p class="ql-block"><br></p> <h1>  圣诞之星 传说耶稣诞生时,天上一颗特别的发光体闪过,被称为伯利恒之星,即圣诞之星。也是西方圣诞树上悬挂的星星。它宣告着神之子的诞生。在圣诞之星的两侧有六位乐器天使,紧邻圣诞之星是九位合唱的孩子和成人雕塑。这15个雕塑都是日本艺术家外尾悦郎的作品,为此花费了外尾悦郎整整七年的时间。</h1><p class="ql-block"><br></p> <h1>  外尾悦郎在圣家堂工作时的照片</h1> <h1>  我们再来欣赏左侧的希望之门,讲述的是犹太王希律派士兵屠杀与耶稣同时期出生的婴幼儿,耶稣一家人逃亡埃及的故事。</h1> <h1>  希望之门正中央,雕刻的是耶稣与其养父约瑟,耶稣手里拿着一只死掉或受伤的鸽子,而约瑟柔和地看着他,并伸手接住。耶稣手持鸽子的形象是质朴与谦卑的象征。而在耶稣与约瑟脚下,有另一只展开翅膀的鸽子,则是代表三位一体之中的圣灵形象。</h1> <h1>  约瑟之柱与神龟 在希望之门和仁慈之门的中间,立着一根约瑟之柱。约瑟之柱用斜纹制作成棕榈树的样子,柱子最下方是一只海龟。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漂浮于水上的圆盘,而古印度人则相信,这只圆盘由白象和巨龟驮着。而乌龟拱形的壳,就是宇宙的模型,因此这里的海龟就是宇宙与不朽的象征。</h1> <h1>  再看右侧的信心之门,讲述耶稣年少时分显示出神性,开始讲道,自己施洗者约翰,还有一个玛利亚怀着耶稣探访表姐伊丽莎白的故事(雕刻顺序较乱)。</h1><p class="ql-block"><br></p> <h1>  对信心之门没有细致欣赏,我们便想看看里面如何。</h1> <h1>  门顶和大门上的铁艺装饰,非常精美。</h1> <h3>  </h3><h1> 花朵上的鸟儿、蝴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h1> <h1>  一踏进教堂,我们都毫无准备地被那迷幻的色彩、神圣的光芒、斑斓的穹顶、静谧的氛围震惊到了,情不自禁地默叹“太美了!太美了!”。五彩斑斓的窗户,一面为冷色一面为暖色,象征着太阳升起和落下。阳光的折射让教堂更加熠熠生辉。不同材质的石柱支撑着树枝状的穹顶,像是走入了梦幻中的原始森林。</h1> <h1>  暖色的一面</h1> <h1>  冷色的一面</h1> <h1>  高大挺拔的树干支生出五彩的枝杈支撑着多彩的穹顶。</h1><h3></h3> <h1>  随着阳光的偏移,教堂内的色彩变幻着、移动着,在人们的内心流动着……</h1> <h1>  教堂内部各种构造的面都不是平面,多数的抽象形状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除了令人震撼的层高,富有设计感的几何图案细节,圣家堂内部的光影效果,更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这在我所参观过的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h1> <h1>  高大的乳白色的立柱、朴素柔和的淡黄的光线,令人如入梦幻森林。</h1> <h1>  静谧中欣赏顶部的图案,如向日葵,又如莲花,朵朵生辉。</h1> <h1>  仰望穹顶,接受淡黄色的柔和的圣洁的神圣的光的洗礼。</h1> <h1>  中庭是耶稣像,抬头正上方是圣堂,中厅左侧是圣母玛利亚,右面是圣约瑟</h1> <h1>  内殿中央为主祭坛,是圣家堂最重要的核心位置。华盖下方悬挂着耶稣十字架,华盖上装饰象征圣体圣事的葡萄和麦穗,葡萄象征着耶稣血液和肉身的红酒,小麦象征着发酵饼,环绕四周的五十盏灯暗指罗马大教堂—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十字架上的耶稣当年是把一个真人吊起来,根据真人的神态进行的雕塑。</h1> <h1>  坐在礼拜区,听着轻缓而净心的音乐,沐浴着圣洁的五彩柔光,看着祭坛上方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我忘记了时间,高催我快走,我才懒懒得起身。</h1> <h1>  我们从诞生立面进入教堂,参观内部一圈之后,该登塔了,我们选择了从受难立面登塔。排队乘坐电梯的人较多,等了约20分终于登塔了,其实只登到塔的中上部。</h1> <h1>  我很欣赏斐儿拍的这一张:蓝天白云下,高大的耶稣像,普照万物的阳光,巴塞罗那城区的全景尽在其中。只有那季节、那角度、那时刻,才会有这一画面吧。</h1> <h1>  生命之树位于诞生立面仁慈之门的顶端,象征着永恒不朽的生命</h1> <h1>  圣体 圣事 高迪在圣家堂中殿和侧殿的顶部尖塔上设计了象征性的装饰,麦穗上带着发酵饼代表圣体,那一串葡萄上带着圣杯代表圣事。</h1> <h1>  塔上俯视城区所见之景</h1> <h1>  电梯登塔,沿着只能容一人的旋梯下塔,往下看整个旋塔象一只黑灰色的蜗牛。一气呵成的螺旋向下,无限螺旋向下的小半径楼道完全成全了我久违的童趣,当中那个小眼儿 垂直自上而下,从塔顶到底楼,看着走着不由得手抖腿软,但满心的兴奋、刺激。</h1> <h1>  下塔后,穿过西面的福音之门,我们就来到了教堂的第二个完成的立面——受难立面。青铜材质的大门上刻着四福音书中提到的耶稣受难前几天所发生的事情。上面的耶稣名字被摸的发亮。还有一个金黄色的密码方块,这个方块还出现在了受难立面的不同地方。</h1> <h1>  高迪在1911年创作的“耶稣受难”立面示意图,当时他患上马耳他热病,在布切达镇疗养。1986年到2005年,前卫派的雕刻家苏比拉克担任受难立面上的12座雕刻群像的艺术总监。他仿效高迪,住进了圣家堂内一个简朴的住处,全力以赴。《圣家堂视觉指南》评论道:苏比拉克的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外形不但抽象且有棱有角,以简朴庄重的纯线条艺术传递出耶稣基督受难时深切的悲痛。</h1><h1> 受难立面”表现的是耶稣最后的日子,雕塑家苏比拉克按照高迪留下的设计图雕刻了“最后的晚餐”“基督的葬礼“等场景,并按S型顺序再现了耶稣前往加略山的路径,线条简洁流畅,人物更为巨大硬朗,表情更添沧桑感,与“诞生立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受难立面外墙由6根倾斜的大型石柱支撑着门廊,18根骨状的柱子支撑着受难立面的三角门楣,骨头象征着死亡。有12组雕像描绘了耶稣受难的全过程,从左下角开始一直到最右上角为止。为了表现耶稣受难时所遭受的粗暴与残忍的对待,高迪设想的受难立面没有做任何美化,只是在一整面墙上设置了12组雕刻群像,描绘了12个场景。 </h1><h1> 第一,最后的晚餐;第二,彼得、士兵以及犹大的吻;第三,耶稣受鞭刑;第四,彼得三次不认主。第五,看这个人以及对耶稣的审判;第六,三个玛利亚和为耶稣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第七,用手帕为耶稣擦拭的女子维罗尼加和福音书的作者;第八,朗基努斯,他是为确认耶稣已死,用长矛刺中耶稣肋骨的士兵;第九,以耶稣的长袍为赌注丢掷骰子的罗马士兵;第十,耶稣被钉十字架;第十一,耶稣死时,至圣所的幔子从上到下裂开;第十二,耶稣的墓穴。</h1><p><br></p> <h1>  一出福音门就能看到一个耶稣抱柱的雕塑。这个耶稣的形象极为特别,简单而传神的线条刻画出了耶稣死前的绝望和哀伤。左后的雕塑是犹大的吻。</h1> <h1>  犹大出卖耶稣,犹大告诉敌人他亲吻谁,谁就是耶稣。左下角的数字方格有16个数字,不论上下左右相加都是33,这也表示耶稣33岁短暂的一生。</h1><p class="ql-block"><br></p> <h1>  第二层中间群雕</h1><h1> 右侧就是耶稣背负十字架与前面的妇女们说话;为耶稣哭泣的妇女;正中间则为维罗尼卡面纱(<span style="font-size: 17px;">维罗尼卡的面纱(The Veil of Veronica),在耶稣被拉往刑场途中,一个叫Veronica的女人用自己的面纱为他擦汗,传说是耶稣的面容被神通印在此布上了,成为传说中耶稣真容)。</span>在正中间此雕塑群中,有两名士兵,其造型与高迪在米拉之家(La Pedrera)上方烟囱的士兵造型相一致。</h1> <h1>  欣赏了受难立面之后,我们便前往教堂的地下博物馆,看了有关圣家堂设计理念和细节的展览,里面介绍的全部是高迪的自然主义理念,看过之后,更加佩服高迪对自然的观察和把自然界中的元素巧妙合理的应用到建筑中的才华,墙上悬挂着许多当年建造大教堂的真实照片,还有更多的大教堂结构的模型,感到高迪对曲线的追求和利用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因为他坚信曲线是属于上帝的,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后40多年里,他对他永远信奉的上帝,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才华,设计出一座充满美妙曲线美的教堂。</h1> <h1>  圣家堂的设计图稿</h1> <h1>  圣家堂模型</h1> <h1>  地下设计室</h1> <h1>  地下工作室 </h1><h3></h3> <h1>  在地下博物馆的圣母卡门小教堂,长眠着伟大的建筑大师高迪,躺在这个让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的地方,大师一定会很安心吧。</h1> <h1>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匆忙地拜访了圣家堂,感触颇深。教堂的传统概念被高迪变化莫测的曲线彻底颠覆,高迪将他毕生的才华与灵感完全倾注入这座伟大的建筑,并且用他独特的理念重新诠释和开创了一个新的建筑时代!</h1> <h1>  要离开圣家堂了 ,我依依不舍地驻足回望,看着它高耸入云的塔尖、周围施工的老吊车及隐约可见的建设者身影,想象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在2026年如期完美竣工的场景——18座高塔耸入云天,三个立面各具特色,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多么宏伟、神圣、壮观、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到那时,我定会重返巴塞罗那,再睹它的“能够让人狂喜心碎”的风采。</h1> 古埃尔公园 <h1>  离开圣家堂,我们乘坐旅游线公交直奔古埃尔公园。古埃尔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市北面的山坡上,半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它的自然广场入口(售票处)。古埃尔公园又称奎尔公园,占地20公顷,原来是巴塞罗那富商艾乌塞比奎尔伯爵计划建立并由高迪设计的一个社区旧址,建于1900-1914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22年,市政府将其收购,开辟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h1> <h1>  欧塞比•奎尔先生买下了位于人们俗称“刀前山”地区的一块土地,委托高迪在此建造一座供富人家庭居住的庄园式社区。这里位置绝佳,环境宜人,巴塞罗那平原和地中海的美景一览无余。居住区分为60块形状各异的地皮,道路、顺应地形而建的旱桥、阶梯彼此纵横交错,建筑工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有六分之一的地皮可供建造房屋,而且只能用作住宅。奎尔先生希望复制英国的业主共享公共区域房产模式,并因此用英语“Park Guell”命名这座居区。1900年开始兴建,起初工程进展颇为顺利,然而地块销售的复杂性、社区的特殊性、交通的极为不便导致项目最终无法施行。1914年,奎尔先生决定放弃这一项目。之后政府买下这片区域并将其作为公园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巴塞罗那市民的休闲胜地,也是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旅游热点。</h1> <h1>  公园的入口设有两扇铁门(是从高迪的另一处作品——文森斯公寓拆装过来的)。门的两侧分别建有一座小楼,作为整个社区的门房。两座小楼表面均由碎瓷片覆盖装饰,精致华美,风格独特,如同童话里的糖果屋,看到这两座建筑的可爱模样,你定会急于窥探其里面又该是如何的呢?</h1> <h1>  这座小楼原为社区门卫的住所,现已是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这是高迪作品中少数较为低调的住宅,简洁实用,外形线条却不乏特色,使用了加泰罗尼亚特有的拱顶设计。</h1> <h1>  这座小楼当时作为门厅,用于接待社区来客,设有宽敞的等候厅。如今是书店。</h1> <h1>  标志性阶梯 阶梯始于入口广场,广场由雉堞装饰的凸性围墙围绕,右侧设有一处以锥形柱为中心的空间作为车辆避让处。阶梯为左右两列,分为若干段,通往圆柱大厅,厅下设有蓄水池,为阶梯中轴的喷泉提供水源。</h1> <h1>  围墙上镶嵌着精美的碎瓷片拼饰,图案无一重复,与其上的花草自然搭配,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充满创新的世界。</h1> <h1>  阶梯上布满富含寓意的细节。首先可见一形态怪诞的雕塑,模拟当初建造社区时发现的山洞。再往上是用碎瓷片拼饰的雕塑。首先是一座蛇头形状的喷泉,🐍蛇头下面是加泰罗尼亚的徽标图案。其次是色彩斑斓的加泰龙。最上端是一座好似三条蛇构成的三脚雕塑,其后方是一处圆形石椅,形成了美妙的整体视觉效果。</h1><h3></h3> <h1>  加泰龙,又称大蜥蜴。</h1> <h1>  踏上标志性阶梯的最高处,就到达了圆柱大厅。这是一处由86根有凹槽的大圆柱构成的有顶空间,灵感来源于古希腊陶立克风格,顶端飞檐也带有古典韵味。大厅顶上由一圈色彩鲜明,形状奇异的碎瓷片装饰长椅围绕,成为顶端广场。外部的一圈立柱略有倾斜,与飞檐波浪形的走势相得益彰,和古典建筑方式背道而行,强调了建筑的结构性,赋予其强烈的个性色彩(这正是高迪建筑的特色之一)。</h1> <h1>  圆柱大厅的内部,当初设计为有顶空间,其用途之一是作为社区的自由市场的。顶部由若干加泰罗尼亚式小型拱顶构成,同样由碎瓷片装饰,风格独特的形状与色彩仿佛是超现实主义的预演。</h1> <h1>  百柱厅上部的圆形大广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椅子,其实它打破了对公园长椅的印象,这个全世界最长的座椅,其实是百柱厅屋顶的边缘。高迪信手拈来的处理方式令人叫绝:一圈波浪形的女儿墙非常自如随意地将沿屋顶的外围做了界定,女儿墙设计成坐凳,游客可以舒服地坐着赏景,而座凳本身贴满了色彩斑斓得如同装饰画的陶瓷碎片;更有意思的是屋面的排水处理竟与我国故宫的须弥座的排水方式异曲同工:水从屋顶流入支撑屋面的石柱,然后从石柱上镶嵌的石兽口中如喷泉般喷出,把一个平平的屋顶处理成集观景、休憩、装饰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品。那如同蕾丝磙边的曲折座位,并以彩色瓷砖、碎片拼贴,创造出色彩鲜明艳丽的视觉感受,也充满了浪漫活泼的气氛,让人有身处梦境之感。看起来坚硬的座位,其实是经过人体功学考量,让坐的人都能舒适。这个趣味空间,被称为圆形大广场。</h1> <h1>  这里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有的休息,有的观景拍照。虽是寒冬淡季,但拍照还得排队,我们也来拍几张吧。</h1> <h1>  圆形大广场也是观景的最佳处</h1><h3></h3> <h1>  从圆形广场的西北口出去,一扇极具高迪特色的铁门通往古老的农庄花园——拉拉尔德之家。那里有一座长廊,倚墙而建,由未经凿刻的石材建造而成,形态如同一座大型阶梯。长廊外部设有若干支柱,其中一根支柱上雕刻有一粗糙的女人像,人们俗称之为“洗衣妇”,因它体现了一名洗衣妇的特征。高迪以其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张力。对结构和材质掌控自如的能力使之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充满隐喻的世界。</h1> <h1>  圆形大广场的东边是一座奥地利花园(因当初曾接受过来自奥地利的树木捐赠而得名)。向北远望可见当初作为住宅区时建造的两所房子:白色的特利亚斯之家,粉色的样板房。后者是高迪的住所,如今是高迪故居博物馆。</h1> <h1>  花园里常有艺人表演,不时传来悠扬的乐音和美妙的歌声。</h1> <h1>  在奎尔公园,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若飘似流,构成诗一般的梦幻意境。建有柱廊,但柱子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整座公园像一个童话世界,又像一件精美而自然的巨型艺术作品。夕阳下,它的美👍👍👍更是让我依依不舍……再见了,奎尔公园!</h1> <h1>  1月29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我们早早起身,早点后前往老城区。先找到了一家邮局,斐儿寄了她的资料给我国驻英使馆。我们便按计划去参观巴塞罗那大教堂。</h1> 巴塞罗那大教堂 <h1>  巴塞罗那大教堂(Barcelona Cathedral)简称大主教堂,是巴塞罗那哥特区的一座哥特式建筑,是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实际上是由康诺恩荷斯之家、德卡之家和依亚拉迪亚卡之家这三个中世纪教堂组成。</h1> <h1>  大主教堂始建于巴塞罗那最鼎盛时期的13—15世纪。从开始修建到完工共耗费了150年的时间,环绕鹅井(Fuente de las Ocas)的回廊完成于1450年。而且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又经过了无数次的加工,新哥特式的立面修建于19世纪。因此教堂的各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h1> <h1> 巴塞罗那的重要宗教事务和节庆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比如萨马兰奇先生的葬礼就在这里举行。繁复的回廊、尖顶和拱形屋顶、讲道坛以及唱诗班让这座教堂著称于世。</h1><h1> 进入大教堂内部,中央部分摆放着一个祭坛,在祭坛的地下长眠着巴塞罗那的守护圣女saint eulalia。堂内两侧的礼拜堂相对而立,据说在那里蜡烛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h1><h1> 它虽然没有圣家堂那么怪诞华丽,但是置身其中依旧让人感觉到心灵无比震撼。</h1><p><br></p> <h1>  eulalia是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圣女。公元6世纪,罗马帝国为了控制伊比利亚半岛,对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当时,年仅13岁的eulalia不愿背叛自己的信仰,毫不畏惧走上了刑场,最后被杀害。这个13岁的处女受到13种死刑刑罚,包括滚刀筒、割乳房、钉十字架、挂铁钩和火刑等,最后被斩首。死去时,突然天降大雪,盖住了她的裸体——然而,基督教的光明即将到来。10年后君士坦丁大帝改革宗教,承认并扶持基督教,使其迅速壮大,eulalia死后短短一百年,基督教就一跃成为了帝国最重要的宗教。</h1><h1> eulalia殉难后,人们把她供奉为圣女和巴塞罗那的保护神。她的遗体被安放在白色大理石石棺里,摆放在大教堂布道坛下的地宫里,以供人们瞻仰和追思。</h1><h3></h3> <h1>  快到中午了,我们不得不离开这里(我们中午12:30的火车去马德里)。再次回望,教堂高大宏伟庄严神圣,正面主体细长高大的几个塔楼,挺拔高耸,直插云天,灰白色的石质与镂空的雕塑交相辉映,圆顶和高大的立柱,把新哥特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虽有不舍,可此时,我的内心无比平静,心情格外愉悦,是因走进这些新鲜的风景里,我卸下了背负着的责任、压力、贪欲和焦虑,发现了新的世界与不一样的自己吧。</h1> <h1>  短短的三天里,我徜徉在巴塞罗那这座建筑艺术的天堂里,好奇、感动、惊叹、震撼的同时,一个最精彩的、最光辉的、最与众不同的城市已深镌于我的脑海里。难忘你的热情奔放,难忘你的激情勇敢,难忘你的古老前卫。这都是因为有了他—— 巴塞罗那最大的骄傲、现代主义的天才建筑师高迪,他打造的梦幻世界在这里成为了现实,令你这颗半岛明珠更加光彩夺目。可惜时间太短,我未能全面地阅读你,还未来得及领悟大师毕加索的艺术真谛,也未感受球王梅西的千里走单骑,更没能邂逅伍迪艾伦式的浪漫瞬间……再约吧巴塞罗那!再约吧我魂牵梦绕的城市!</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字、编辑:杨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摄影:Mr.高、杨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