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七日行(之五):依依别桂林,再游榕杉湖

随风

<h3> <b><font color="#ff8a00"> 桂林七日行第七天</font></b>:今天是桂林自由行的最后一天。因返程票订在下午两点以后,不急着去火车站等车。我们不想错过在桂林的每时每刻,于是决定利用早餐前的时间重游<b><font color="#ed2308">榕杉湖景区。</font></b></h3> <h3>  桂林是一个山水城市,1998年桂林市政府开始利用“两江四湖”打造环城水系,实施引水入湖、改善水质,同时在四湖周边植上名树、名花、名草,从而大大地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真实地体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诗情画意。而榕杉湖就是这诗情画意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h3> <h3>  榕杉湖景区位于桂林城中央,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她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和杉树而得名。榕湖中有北斗桥、湖心岛、玻璃桥等景观,杉湖中有日月双塔,榕杉湖景区是桂林市著名的游玩地。</h3> <h3>  第一次游榕杉湖是从象鼻山出来,沿着漓江行走,先到杉湖,我们曾漫步湖边,在日月双塔前逗留拍照许久。<br></h3> <h3>  沿湖堤一路往西就是榕湖,我们是从阳桥桥洞下西行,过了桥就是榕湖了。</h3> <h3>  阳桥,位于桂林主干道中山路上,连接杉湖和榕湖,是桂林名气最大的桥之一。新阳桥外观设计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桥造型,把世界桥梁文化与桂林的清山秀水有机地融合,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整个桥为三跨连续曲梁桥,双向六车道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h3><h3><br></h3> <h3>  榕湖景区可以说是整个两江四湖中最锦华的所在了。榕湖碧波荡漾,湖岸桂树樟树茂密,绿树成荫,微风徐徐下树叶沙沙作响,一派葱翠,掩映入湖,平添清幽。玻璃桥、北斗七星桥、古榕双桥等……个个造型优美,多姿多彩,款式无一相同,掩映在景区中,更添韵味,成为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还有湖心岛等湖中洲,湖堤绿树成荫。在一路的绿中穿行,沿湖美景尽收眼底。</h3><h3><br></h3> <h3>  玻璃桥,座落于榕杉湖景区东榕湖。2001年6月动工兴建,桥长 22.4米,桥宽2.64米,桥体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建筑构件,集中体现了现代玻璃的工艺水平,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承座体系的实用性桥梁。桥型美观大方,桥体晶莹剔透,在朝霞夕 阳的映衬下,色彩变幻莫测,通过高科技夜景幻光,玻璃桥更显七彩斑斓,璀灿夺目。</h3><h3><br></h3> <h3>  水晶玻璃桥,是两江四湖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座桥,该桥不论远望还是近观,都是晶莹剔透,异常迷人。到了晚上待灯亮起,尤其是入夜之时,在梦幻般的灯光烘托下,会让游客产生漫游仙境的感受。</h3> <h3>  七星北斗桥 ,又名九曲桥。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桥上有七根汉白玉灯柱,象征天上的北斗七星。桥面栏杆全部用汉白玉打制,雕刻有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它像一条玉白色的飘带,把绿色的驳岸与多彩的湖心岛连接在一起。桥全长126.25米。<br></h3> <h3>  我们漫步七星桥上,四周皆是美景,湖中的荷花很是别致,桥上的栏杆都是艺术……</h3> <h3>  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岛上,是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湖岸有北斗桥衔湖心岛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与亭廊构成整体,显出平稳中求变化,临水而有飞动感。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上湖心岛就直接沿原路返回岸边了。</h3> <h3>  想来这名为“碧虚”的就是那通往湖心岛的连廊了。</h3> <h3>  榕湖之榕,就是因其湖岸挺立着古榕,故称榕湖。如今的古榕,即使“老树婆娑八百年”,却依然挺立。古榕附近,有唐代古南门遗址。城上的楼就叫榕树楼。1963年郭沫若登楼赋诗,并手书“古南门”三字,现刻石嵌在城门上。</h3> <h3>  我们告别桂林的那个早晨重游榕杉湖景区就是从古南门入口处开始的。从古南门顺着湖岸随意游览,漫无目的,只想在这个凉爽的早晨,尽情享受在“榕城”桂林闲庭信步的悠闲和雅趣。</h3> <h3>  榕门福至!就是说:谁走过这道榕门谁的福气就来了!我们每个人都从榕门穿过,都带了满身的福气而归。</h3> <h3>  系舟亭。黄庭坚系舟处位于榕湖北岸的古南门前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遍览名山,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泊舟此岸。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在系舟处建榕溪阁,以志怀念。阁久废,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 其后又立碑其侧, 题为"黄庭坚系舟处"。</h3> <h3>  系舟处。</h3> <h3>  看见我们后面那座红色的桥了吗?那就是桂林有名的丽泽桥。丽泽桥已经跨越榕湖,位于丽泽湖之上了,它的设计参考了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锚式柔性悬索桥,牵引桥的巨大钢索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最大的悬索。</h3> <h3> 丽泽桥桥梁结构设计新颖,桥面平直,全长120米,宽26米,两座主塔竖直耸立,高17米。悬挂在主塔上的两根巨大钢索,直径175毫米,由451根直径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整体绞成。主塔间有钢丝相连作为承接和装饰用,塔身和整体都涂以橘红色的油漆,故有市民称之为红桥,与周围的绿树碧水相映,成为令人瞩目的一景。 </h3><h3> 远看近看都美到了极致!</h3> <h3>  我们顺着湖边一直向南向西,感受着清晨的凉爽,欣赏着湖边景致,一片片茂密的椰林,一丛丛高大翠绿的竹子,都能让我们驻足凝神,陶醉其中。</h3><h3> 古榕双桥位于榕湖上,也是两江四湖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桥梁。古榕双桥设计参照了北京圆明园玉带桥,又添加了众多中国元素,使之了成为一座极具中国风的汉白玉石拱桥。</h3><h3> </h3> <h3>  古榕双桥,因桥前一棵千年古榕而得名,古南门与千年古榕,形成了桂林历史的沉淀,在自然山水风光中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体现桂林的历史和文化,设计者精心留意了周围的地形和古迹,在桥头8块石鼓和两块石碑刻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花卉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图案,图案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工艺水平很高。桥栏杆由52块汉白玉组成,每块都是上部镂空,镂空处的花篮图案与栏杆连为整体。顶部有56根云柱,祥云缭绕,生动传神,既具传统风格,又带现代意识。</h3> <h3>  湖边小路旁的一片椰子林让我们逗留拍照,留连忘返,久久不舍离去。</h3> <h3>  好大一丛翠竹!</h3> <h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 <h3>  这是一幅极有特色的碑刻,刻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长沙》。</h3> <h3>  榕溪桥与古榕双桥相临,在丽泽湖与榕湖相交处。桥型仿我国著名石拱桥赵州桥的桥型,桥身简洁明丽,内涵深厚、韵味无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桥长26米,单孔净跨径22米,桥宽9米。南宋时,桂林人为纪念大诗人黄庭坚在榕湖建“榕溪阁”,桥临榕溪阁故得名。</h3><h3></h3><h3>  榕溪桥呈单孔弧型,拱上有拱,桥栏有龙头、云纹等精美的雕刻,桥身洁白,展现了中华传统桥梁的古典美。</h3> <h3>  不记得这是在哪座桥上了,这一边能近距离观看榕溪桥,那一边能望见丽泽桥,在这一处处绿树掩映的湖光山色中,我们深醉于美景却不知置身何处了?!</h3> <h3>  迎宾桥也位于榕湖上,是“桂林国宾馆”榕湖宾馆的东大门,专供出入榕湖宾馆的中外贵宾专用桥。同时,该桥亦是一座中西合璧桥型为门式吊桥的桥,桥型设计参照了匈牙利布达佩斯锁桥的简支钢箱梁桥,装修形式是仿西方凯旋门建筑样式与中国古代城门的吊桥样式结合起来,以使迎宾桥既有法国巴黎凯旋门的庄严,又有中国古代城门吊桥的古朴,极具美学价值,是桂林两江四湖景区的标志性桥梁。</h3> <h3>  迎宾桥门如人,链如臂,神形兼备,仿佛一尊仪态大方的巨人,以坦诚的胸怀伸展着双臂,迎接五湖四海的贵宾。迎宾桥桥长35.50米,桥宽6.50米。</h3> <h3>  绕过迎宾桥,我们要跨过前面观漪桥所在的解放西路到湖的另一侧,其实已经不是榕湖而是两江四湖中的桂湖了。</h3><h3> 观漪桥,是“两江四湖”新景桥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桥梁,桥长115米,宽44米,位于城市东西轴线的西端延长线上,东衔解放西路,西接西凤路,横跨桂湖。每当风和日丽,游人凭栏远眺,微风轻拂,绿波涟漪,桥因此景而得名。</h3> <h3>  观漪桥上留个影!</h3> <h3>  只须站在观漪桥上观赏片刻,你就能够体会到这座桥为什么如此命名了!</h3> <h3>  过了桥,我们沿着湖岸边前行,微风习习下,湖边的垂柳树影婆娑,可以遮阳蔽日,也为平静微波的湖水增添了一抹浓浓的绿意。</h3> <h3>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h3> <h3>  有位少年,临水静思。</h3> <h3>  不管她是榕湖还是桂湖,都让我们沉醉其中,清风几许,伴着满湖的涟漪,让我们即将踏上归途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坐在湖边,我们的内心充溢的都是欢喜和满足。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返程之旅!</h3> <h3>  </h3> <h3>  在桂林的一周左右,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快乐,一处处美丽的风景对我们而言都不亚于一场场视听盛宴,让我们感觉到时光飞快流逝,却有那么多的美景驻在脑海留在心间,让我们流连忘返,依依不舍。下面几句诗或许可以概括我们此次的行程与此刻的心情:</h3><h3>桂林山水甲天下,两江四湖独秀峰;</h3><h3>阳朔最美遇龙河,世外桃源银子岩;</h3><h3>龙脊梯田美如画,古东瀑布趣横生;</h3><h3>山山水水皆含情,依依惜别美榕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