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行

陈昌荣

<h1><font color="#ed2308"> 序<br>一直觉得,只有在路上的时候,才会发现最真实的自己,和最真实的世界。<br>九月的一天,有缘由或没缘由决定摆脱这所有缠绕在心里的琐事,跟随大哥大姐还有老师们踏上了俄罗斯之行。<br>偶尔的随心与任性也许是最真实的表达;偶尔的骄傲放纵,偶尔的不计较后果!<br>俄罗斯,其实很难描述这样的一片土地;<br>高纬度、高寒气候,相信这些与生俱来的地理因素自然而然地给了这里“冷漠”的标签;<br>身在欧洲 却始终以“我就是我”的身份偏居一方复杂 、分裂 、似乎是这个国度给世人的全部印象。<br>十二天主要这八座城 莫斯科、费拉基米尔、苏兹达里、科斯特罗马、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谢尔盖耶夫、圣彼得堡!<br>这次的旅行万般顺利,主要是我们带头大哥功不可没!<br>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有中国的留学生帅哥曹导和圣彼得堡美女导游带团,畅通无阻,自由飞翔!而且到俄罗斯旅游的国人和去清迈游国人有的比,毫无夸张的说,就在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火车上,至少有6成以上的国人;这可能是更加深入的观察拓宽对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沟通吧。<br>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火车上只要给小费,列车员大妈就会为你端茶倒水的服务哦!火车上也有无声却热心的陌生人。<br>俄罗斯有辉煌的宫殿 ,有各式教堂,<br>十二天中天气还是马马虎虎的,虽然阴了几天,不过我带去的羽绒服都没用上,也许是我们人品爆发吧,圣彼得堡暴雨后的双彩虹让人留连忘返!</font></h1><h1><font color="#ed2308">也有被伏特加点燃的热情!</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列宁山观看莫斯科!</font></h1> <h1><br></h1> <h1><font color="#ed2308">莫斯科红场</font></h1> <h3><h1><font color="#ed2308">红场,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font></h1><br></h3> <h3>莫斯科地铁</h3> <h1><font color="#ed2308">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还是世界上使用效率第二高的地下轨道系统(第一是纽约)。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2014年11月5日,莫斯科地铁开放俄罗斯经典文学电子图书馆。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除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地铁车厢除顶灯外,还设计了便于读书看报的局部光源,在车厢门口安装了报站名用的电子显示屏。地铁站除根据民族特点建造外,还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其中最早建成的车站其名为卡冈诺维奇。</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莫斯科地铁的主要结构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其全长为277.9公里,拥有12条线路以及171个车站,其每个工作日大约能接待8-9百万人次。</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克里姆林宫</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的心脏地带,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的所在地。 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是“堡垒”之意。位于俄罗斯首都的最中心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围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围墙上有塔楼18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其中最壮观、最著名的要属带有鸣钟的救世主塔楼。5座最大的城门塔楼和箭楼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克里姆林宫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于1755年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一所历史悠久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大学,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和高学术水准而享誉世界。</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弗拉基米尔(Vladimir)始建于1108年。由于弗拉基米尔一世大公在此建城,城市便以他的名字而命名,是一个比莫斯科还要古老的都市。只是在它被蒙古人摧毁之后,东北罗斯的都城才转移到莫斯科。在这里可以见到数个古老的东正教堂。<br>弗拉基米尔城位于莫斯科东北190千米处,在克里亚济马河河岸,被誉为古代俄罗斯文化的一颗明珠。<br>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的名胜和风景保护区具有很高的世界知名度,是公认的文化旅游中心。</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弗拉基米尔一世(基辅大公980—1015年)是蒙古人入侵之前最有作为的罗斯君主,对罗斯国家的版图、宗教、文化、法制等方面影响很大。他在位期间向西扩展了国土,加强了大公对全国的控制力。987年,弗拉基米尔应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的要求,帮助镇压了小亚细亚的暴乱,并迎娶了巴西尔二世的妹妹。在婚礼结束之后,他与妻子带着数名东正教教士及一些圣像和法器返回罗斯。随后,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带领基辅臣民皈依基督教,成为古罗斯第一位基督教君主。佛拉基米尔一世大公后来被俄国教会封为圣徒。罗斯所信奉的基督教同拜占庭一样,属东正教分支,从此开始,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的影响,后世拜占庭衰亡后,罗斯的统治者便以拜占庭的继承人自居,“沙皇”这个称号也源于拜占庭。</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俄罗斯人主要信仰东正教。进入东正教教堂时,男性不得穿短裤,女性应当披戴头巾。</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苏兹达里,这座幽静的小镇,竟是千年前俄罗斯的发源地。</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苏兹达里位于莫斯科东北方约220&nbsp;公里处,距离弗拉基米尔约30&nbsp;公里,整个城市建在波克隆那亚山丘上。自1024&nbsp;年已有记载,比莫斯科的出现还早100&nbsp;多年。苏兹达里在俄文中原意是“上帝守护的城市”,这座集中了自十一世纪以来修建的五十座教堂和修道院的小城,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历史和宗教的发源地。外人这样描述苏兹达里:是“俄国最古老的遗产”,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科斯特罗马,位于莫斯科东北方向372千米处。始建于12世纪。此城的建筑绝大部分为木结构,别具一格。它还保存有16-19世纪的木造教堂、一排排木造宅邸和农舍,住宅屋顶大都有别致的木造阁楼,构成半环状辐射形市区。这些木建筑的护栏、门槛、窗棂均有精致的木雕装饰。</font><br></h1> <h3> <h1><font color="#ed2308">  伊帕季耶夫修道院位于科斯特罗马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据说由鞑靼王子于1330年捐建而成。内有三圣一教堂建于1652年,是永恒的艺术典范。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多由黄铜包金而成。雕刻精美,仿造16世纪莫斯科的风格。修道院的后院,矗立着一栋木制教堂。旁边一个不起眼的二层楼里,却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博物馆——生物标本博物馆。一层展厅有各式蝴蝶,蛾子,甲虫,成千上万。二层的动植物标本更是全面逼真。按照自然界的真实形态布置的。有冬季的鹰抓兔、狼捕鹿、鼠洞、湖中的生态层。制作精良,科普意义非同一般。</font></h1></h3> <h3><h1><font color="#ed2308">  古老的贸易市场位于伏尔加河码头上方的市中心广场,白色的拱型长廊环绕四周,素有“美丽的拱廊”之称。内有1810年建成的教堂钟楼。</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科斯特罗马,是俄罗斯重要的河港和铁路要站,并且是亚麻纺织工业中心,亚麻织物是最佳的旅游纪念品。机械制造业和木材加工业也很发达。</font></h1></h3> <h1><font color="#ed2308">罗斯托夫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font><h1><font color="#ed2308">十世纪,罗斯托夫是罗斯托夫—苏兹达尔的中心之一。在11世纪 - 13世纪初进入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十二世纪初以来被称为大罗斯托夫。在1207年至1474年是罗斯托夫公国的中心。1777年被定位为城市。</font></h1></h1> <h1><font color="#ed2308">在罗斯托夫境内有326处文化古迹,其中三分之一是联邦古迹。1970年,罗斯托夫被列入俄罗斯联邦的历史悠久的城市名单。在1995年,博物馆“罗斯托夫克里姆林宫”被列为俄罗斯人民的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圣彼得堡俄罗斯联邦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saintpetersburg)是俄罗斯联邦列宁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及河漫滩组成。包括卫星城和郊区共占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500万。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700多座桥梁把各个岛屿连接起来。圣彼得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曾先后被命名为“彼得格勒”和“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有个性的城市,她风光迤逦,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又被称为“北方威尼斯”普希金曾称其为“通往欧洲的窗口”。</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圣彼得堡的大部分历史建筑保存的非常完好,1991年圣彼得堡和彼得霍夫一起,以“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相关建筑群”的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行列。</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赋予了拉赫玛诺夫、柴可夫斯基等大师的无限灵感。</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圣彼得堡也革命摇篮,著名的俄国十月革命起源地,1917,列宁领导的布尔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font></h1> <h3></h3><h1><font color="#1564fa">《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传奇老舰》</font> </h1><h1><font color="#ed2308">“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895年开始建造,1900年下水,1903年开始服役。舰长124米,宽18米,排水量6731吨,舰上官兵670多人。十月革命爆发前,曾参加日俄对马海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这艘军舰发出“怒吼”,打响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1703年,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暴风雨后的双彩虹,令人惊叹不已,留连忘返!</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夏宫位于圣彼得堡西南30公里处,面向芬兰湾,前苏联时代,夏宫被称为“彼得宫”,就是“彼得大帝的宫殿”,夏宫分为上花园、下花园,我们在网上购买的电子票是下花园的门票,进入大宫殿是要在宫殿博物馆门口重新买票的。 夏宫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浅浮雕,150座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雅罗斯拉夫尔市是俄罗斯联邦中央联邦管区的第三大城市,是通往莫斯科、沃洛格达、雷宾斯克、科斯特罗马、伊万诺沃和基洛夫等地的重要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雅罗斯拉夫尔建有港口和机场。城市面积205.8平方公里。雅罗斯拉夫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始建于十一世纪,在十七世纪达到鼎盛时期。2010年全市庆祝城市建立千年庆典, 市中心历史悠久,坐落在伏尔加河和科托罗斯里交汇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雅罗斯拉夫尔为俄罗斯金环旅游线上的重要古城,有“俄罗斯的佛罗伦萨”的美誉。市内名胜古迹仍以古教堂为主。17世纪中叶,工商业繁荣带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大批教堂陆续兴建,均绘有宗教典故的壁画,线条严谨,构思奔放,生动传神,在俄罗斯建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雅罗斯拉夫尔还是俄罗斯最早的公映戏剧剧院的摇篮。</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谢尔盖耶夫圣三一修道院</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俄罗斯圣三一大修道院坐落在莫斯科东北71公里处的谢尔盖耶夫镇(也称:扎戈尔斯克市)。——为俄罗斯最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亦译特罗伊察修道院,建在镇旁一个高岗上。 谢尔盖耶夫圣三一大修道院拥有几个世纪以来、历经俄罗斯各个朝代改建和扩建的各种形式的教堂和附属建筑群。包括: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教皇宫殿和斯摩棱斯克教堂,以及斋房、钟楼、慈善医院等。这些教堂:规模恢宏,塔楼林立,气象壮丽,远观一座座洋葱头的教顶要么蓝得那么纯真有趣;要么金灿灿滴满眼的金碧辉煌!世界上很少有这样十几座奇特的教堂建筑群集中在一地,难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至名归! </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圣彼得堡三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伊萨基辅大教堂等</font><br></h1> <h3>摄影:陈昌荣</h3><h3>文字资料参考网络资料来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