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2月12日,实验小学数学学科,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彰显各个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继续深入进行“质疑.探究.拓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各年级数学教研组围绕“小组合作为抓手,导学为关键,评价为武器”这一课堂形态,让“四会三说”在一课堂标志在数学课堂落地。六位老师代表年级教研组用精彩的课堂与说课来演绎与解读对课堂研究的成果展示。相信此次教研成果的分享会推动老师们思维的进程,真正打造“自主”理念下的自我课堂。</h3><h3> </h3> <h3>市级骨干教师,名师,以《商不变的规律》一课,利用数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通过学生有序的观察、比较,充分运用讨论手段,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获得知识的理解与深化,自主建构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促进发展。</h3> <h3>年青俊秀马可老师代表年级执教了《认识东南西北》一课,再设计上把握学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是借助情境和活动,调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基于学生的日常的课堂和亲历的活动这样才能让数学素养转换成孩子自身素养。</h3> <h3>李艳秋老师,特色教师,名师,教研组长,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李老师注重了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特别是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h3> <h3>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徐伟老师代表年级组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落实环节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交流与比较,使学生认清每一种解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的那种解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h3> <h3>年青俊秀,刘松老师代表教研组执教了《9加几》一课,让学生体会“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时,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注意利用小棒,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理解算理,探索口算方法,并且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及优化的落实。</h3> <h3>张茹老师具有思想与青春活力的年青俊秀,代表年级以《百分数》一课诠释了教研成果,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导入是从学生身边素材得来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唤起已有生活经验;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讨论探究出来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学生观察习题分析比较出来的;百分数的作用是从分析信息中归纳出来的。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h3> <h3>在教学中,一幅精心设计的板书是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缩影。我们应充分认识板书在数学课中的作用。教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欣赏闵艳平,李艳秋与张茹老师的课后板书设计。</h3> <h3>形成学习素材,布置前置预习研读任务,课前的问题整理是目标也是途径,更是学习的开始。徐伟,李艳秋,闵艳平,张茹等老师的课例精彩展示了前置作业预习后,师生共同规划如何根据问题开展学习,探究的过程………</h3> <h3>预习单与小组互学单,在课堂中的使用,单子虽小,作用很大,这样的设计大大提升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h3> <h3>在自主理念下课堂,要源于基础,高于基础,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过程远比答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懈质疑,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跳出课堂看课堂,突破模式,超越自我,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风格是我们不懈的追求。</h3> <h3>张茹老师利用百分数一课来解读践行此模式的操作环节。</h3> <h3>顺势而为,激活思维,立足于用数学独特的学科品格来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探索一直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