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印记

听雨(cxf)

<h3>下雪了,温度在一日之内降了十几度,昨天还穿一件羊毛衫,今天必须加上羽绒服。雪,虽然晚来了,甚至还有些扭扭捏捏,但毕竟还是来了。</h3><h3><br></h3><h3>每年这个时候,都要走个过场,看来今年也不会例外。前后下了三个多小时,开始像蠛蠓游荡,进而如柳絮飘飞,落到地上却无影无踪,四处寻找,最终在花坛上落了脚,留下点点白,不过体感还是十分明显的。</h3><h3><br></h3><h3>听气象专家说,是气候变暖的迹象,作为普通人,也只能人云亦云,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凭几十年经历判断,专家的说法是可信的。</h3> <h3>雪给我的印象是刻骨铭心的。记得小时候,冬天雨雪天很多,一下就是十天八天,到处都是皑皑一片,门前的积雪足足有一尺厚,眸及之处,找不到一块裸露且带颜色的地方。</h3><h3><br></h3><h3>河面上冻得能走人,所有树变成了玉树琼枝,屋檐下的冰挂有一米多长,洗脸的毛巾秒秒变硬。</h3><h3><br></h3><h3>那时,我家的草屋又小又矮,和杜甫住的茅屋差不多,被大雪压得"咯吱咯吱"地响,父亲冒着风雪,用钉耙绑在竹竿上把积雪一点一点地从屋脊上耙下来。</h3> <h3>下雪天,外面死一样的寂,平时,还有一些鸟在房前屋后叽叽喳喳的,此时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也许躲在事先筑好的巢中,也许藏匿在屋檐下,可我还是有些担心,如此下去,即便有栖身之地也难免被饿死。</h3><h3><br></h3><h3>路上几乎看不到人的行踪,大雪纷飞,蜷缩在家里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没有地暖和空调,但可以用干牛粪点燃火盆取暖,也可以整天躺在被子里。</h3><h3><br></h3><h3>奶奶和妈妈围着火盆做针线活,而我像一只被关进笼子小鸟,在家里到处乱窜,于是,找来蚕豆放火盆里,等炸开了再一颗颗捡起来吃。</h3> <h3>时间长了,大人们也耐不住寂寞了,穿着布制的用桐油油过的钉鞋或踩着高跷串门。农村人喜欢聚堆,吃饭都端着碗挨户走,村里发生的事,不出一小时人人都知道。</h3><h3><br></h3><h3>有时候聚在一起东扯西拉,讲些荤段子,引得满堂大笑,也难怪,当时除了广播,偶尔看一场电影,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人的情感只有通过胡聊海扯宣泄</h3> <h3>我上中学的时候,冬天只穿两条裤子,不是不怕冷,而是没得穿。学校在河对岸的镇上,每天要过四趟河,跑四趟路。</h3><h3><br></h3><h3>下雪天更是一种煎熬,脸冻得发紫,上牙砸下牙,不幸患了关节炎,是一个好心人用祖传秘方帮我治愈,这件事一直牢记在心。</h3><h3><br></h3><h3>意志力也许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后来在工作上,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过。对一个人来说,受点苦,磨些难,并非是坏事,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未受过苦,不知苦滋味,未必就好,不经风雨,哪有彩虹。</h3> <h3>虽然大雪给我造成过伤害,但并未因此而滋生怨恨。其实,农民是盼着下雪的,靠天吃饭的农民总希望下一场大雪,冻死虫卵,来年免遭虫害,获得好收成,"瑞雪兆丰年"说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h3><h3><br></h3><h3>由于从小生长在农村,是一个标准的"农二代",也和农民一样怀着"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我还是特别留恋雪后放晴的时光,可以和全村的孩子一起在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嗨得不亦乐乎。</h3> <h3>现在,喜欢雪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特意选择隆冬,千里迢迢赶往东北雪乡,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旖旎风光,茫茫雪原"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雪赋),给人以无穷的刺激和快乐。</h3><h3><br></h3><h3>不经意间,会惊奇发现,在一个无躁无尘的晶莹世界中却蕴藏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禅意。走在洁净的雪地上,四周一片空灵,什么也不需想,专注脚下"咯吱咯吱"的声音,顷刻,灵魂与冰雪交融在一起,冗念会遁去,变得冰心玉洁。</h3><h3><br></h3><h3>此时此刻,即便是朔风扑面,也会忘记寒冷,一股暖流从心海中汩汩涌出,直达四肢八骸,浑身充满清爽之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