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学校做义工

李晓华

<h3>今天,是我的翰林学校做义工的日子。</h3><h3>我是早上7点40分到校的。当时初中部的孩子已经安坐在教室,小学部的孩子正值入校高峰期。</h3><h3>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为孩子拉好衣服,背上书包。孩子们如同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彼此呼叫着自己熟悉的名字,飞也似的冲上台阶,跑过校门口的空地,消失在各个楼梯间。</h3> <h3>我工作的地点,是初中部教学楼的五楼,九年级5,6,7,8,四个班教室前的走廊。今天是个比较阴冷的日子。走廊正处在风口,感觉风很大,也很冷。我不停地来回走动,以驱赶寒冷。</h3><h3>黄老师已经在教室安排早读。</h3><h3>有从对面过来的孩子,低头冲我说"老师好",可抬头一看,马上不好意思的改口“哦,阿姨好",然后笑笑跑开。</h3><h3>早读开始了,各班都有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大声领读。校园里,顿时不见了奔跑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朗朗的书声。冷冷的晨风中,读书声分外清晰,也分外动听。</h3> <h3>  早读过后是晨练。女生们在楼道里练仰卧起坐,男生则走到楼下练跑步和拉伸。第一次看孩子们做早操,竟然被惊到了:</h3><h3><br></h3> <h3>孩子们从教室里出来,准备到操场上去做早操</h3> <h3>女生们在楼道里做仰卧起坐</h3> <h3>整齐划一的动作,虽然力量稍显不足,但美感却绰绰有余。主席台上、每支队伍最前方带操的孩子更是英姿飒爽,动感十足。远远望去,整个操场上如同跳动的音符,意气飞扬。这种青春的律动让人分外感动。</h3><h3>这是七、八年级的孩子在做操</h3> <h3>做操以后是跑步,跑步的路线也很特别。有的班级顺时针,跑外圈;有的班级逆时针,跑内圈。站在楼上观看,他们整齐的队伍,一会儿相遇,重叠,一会错位,分开。真的像极了一位大将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排兵布阵。阵型在分与合中变化无穷,让人眼花缭乱;队伍在即与离时让人捉摸不定,不禁胆寒。</h3> <h3>男生们在操场的最北边跑操</h3><h3>这是九年级的孩子在做专项训练</h3> <h3>做俯卧撑</h3> <h3>深蹲起</h3> <h3>出操时的教室是书和书包以及衣服的领地</h3> <h3>班级教室后面的板报</h3> <h3>下课铃响前五分钟,我走出休息室,来到走廊,等待着即将冲出教室的孩子们。不过随着老师走出的,并不是那山呼海啸般的人潮,而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伴而行的身影。他们匆匆走过我身边,冲我点点头,有的去送作业,有的去洗手间,有的站在走廊上聊天。在教室里的孩子,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讲题,有的在画画。好温馨的画面哦!<br></h3> <h3>利用课间时间,和老师一起讨论错题</h3> <h3>抓住课间十分钟,画画的孩子</h3> <h3>打发课间时间的另一种方式</h3> <h3>我的小暖宝</h3><h3>这时候,历史张老师走过我身边,悄悄塞给我一个蓝色的小东西,并且说:“握在手里,暖和!"哇!还真是!而且放在口袋里也很暖和。不知道这小东西叫什么名字,就叫它小暖宝吧。</h3> <h3>换钉鞋,准备上体育课。</h3><h3>碰到一个熟悉的孩子打招呼,问他冷不冷。他“哗”地拉开拉链,露出白白的牙齿,笑着说:</h3><h3>不冷!你看,五件!</h3><h3>我大笑。</h3><h3><br></h3> <h3>温暖的一幕</h3><h3>当准备上课的铃声响起时,校园里再次安静。站在走廊上,可以清晰地听到,有的教室里掌声阵阵;有的教室里歌声嘹亮;有的教室讨论热烈;有的教室安静有序,置身其中真是一种享受。</h3> <h3>体育老师在教起跑的技术要领</h3> <h3>义工们在交流</h3><h3>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也是义工们休息的时候。学校在每个楼层为义工们安排了休息场所。热水,热茶,热咖啡一应俱全。休息的时间,爸爸妈妈们聊起了各自的育儿经,非常受用。当然,大家也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密切关注着督学老师的工作需求,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和帮助。</h3> <h3>义工的福利:香浓咖啡,再来一杯。</h3> <h3>午后,太阳终于露脸了。宁静的校园,各种光影,优美而且幽静。<br></h3> <h3>阳光下的天台绿色更明媚</h3> <h3>阳光里的教学楼</h3> <h3>教学楼里的走廊</h3> <h3>因为义工们大都完成了任务,所以下午来的人并不多。我是最后一班,我的任务也将在第三节上课之后结束。因为事情不多,更有时间在校园里转转了。<br></h3><h3>这所学校是我们一直看着发展起来的。它就在家门口,梅林山脚下,福田中心区的北端,与梅林关一洞相连。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在此就读,转眼就毕业了。而我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做家长义工,至今也将九年。</h3><h3>前几天,儿子突然很有感触地说,中考以后就要和自己的同学分开了,心中挺不舍。</h3><h3>谁说不是呢?</h3><h3>作为家长,我们眼见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而作为周边的居民,我们也见证了学校一天天成熟。从单一小学制,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更加严谨,学生的兴趣也更加广泛。我最喜欢的是学校自由的气氛,孩子的天性在这种氛围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挥。文学社,广播站,学生会让孩子的学习更丰富,更有乐趣,性格也更开朗了。</h3><h3>一天的工作马上就结束了,看着孩子们从走廊回到教室,我正要转身离开,突然汪彩馨出来了,她双手捧着一个大大的暖宝说:“阿姨,给您!"</h3><h3>我一下子嗓子有些发热,赶紧说,阿姨要下班了,你留着自己用,谢谢啊。</h3><h3>图中是学校背后的彩梅隧道口,出了隧道就是梅林关。</h3> <h3>将出校门的时候,我拍下了图中一幕。</h3><h3>我边走边想,人的一生也许有若干个九年。但是,最初的九年应该是根基,是根本。只有根本牢固了,以后的路才会走的更好。</h3><h3><br></h3> <h3>感谢学校给了孩子自由的空气,自由的风,让他更阳光,更自信地从此启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