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江情——退休的老船》</h3><h3> 2018年,正月初三,晴,独自一人前往飞来寺礼佛,由于怀着礼敬天地,礼敬诸方神佛的情感,那天我对一切事物都特别虔诚。</h3><h3> 途经白庙码头,人来人往,游客特别多,游轮挤满了整个码头,好一片繁荣。</h3><h3> 在码头上游一处安静的角落,我看到了这三只老船,船上有个老头儿,几只水鸟栖息在破旧的竹筏上。这一场景与角落外那一片繁荣似乎有些不协调,安静得有些"冷清"。于是恻隐之心尤然而生,对他们有些怜悯。</h3><h3> 老头儿跟我说,现在像这样的小船已经不作业了,不安全。现在出江的都是汽轮,气派,安全……说完随即竖起他的长满老茧的大母指。</h3><h3> 是啊,他们退休了。这北江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回忆和这样一个角落。如若时光倒流到从前,那在这北江上,他们是主角。纵横了北江一个多世纪,见证了这北江两岸的沧沧变迁。他的繁荣与衰落,幸福与苦难……也见证了这一方百姓为追求幸福所展现出的勤劳,纯朴,勇敢,智慧……</h3><h3> 如今,他们都退下来了,和这老人一样,不出江了,停靠在一处“凄凉”……守望北江……</h3> <h3>《写生佛冈小寨》</h3><h3> “佛冈小寨”这个名字初听起来似乎有些古朴,又略带点儿少数民族风情的味道。其实那就是一个大山涧。在我老家,“广西大明山”像那样的大山沟,那可就多了。可惜,老家的"山沟",它还是山沟。佛冈的山沟,已经变成小寨了。</h3><h3> 不得不说这里的老百姓是富有智慧,敢想敢干的。他们把山泉水蓄起来,保证山沟常年流水,把山涧加固,整理好,用做漂流,在山里养上鱼🐠,家禽。种上果树,在合适的位置建起观景亭,沿着山沟铺上水泥路。生生把这大自然剪下了一块来,不修饰,不做作,原生态,给它起名,“佛冈小寨”。</h3><h3> 这也正应和了时下最时髦的一个社会主题“发展生态旅游,振兴美丽乡村”。真的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h3> <h3>《雨后——阳山青莲镇街景》</h3><h3> 2018.5.10.下午,雨刚过,阳光开始撒欢,诱惑着些许雨后清风,在空气中暧昧。搞得我也心痒痒,顾不上选景,一屁股坐下来,抬头儿就开始画,我害怕,这青莲镇街上的阳光跑掉……</h3><h3> 下午三点钟,我坐在菜市场的边儿上开始作画,刚开始,街面上很安静,没什么人。于是我就房子,街道开始起型,上色。看这画面真的好安静。正想着怎样才能让这对面的景儿热闹一点儿呢。结果,它就来了,约四点儿半左右,三三两两,买果的,卖菜的,学校放学的学生,还有运货的车辆,……小镇瞬间热闹了起来。热火朝天的样子,人人都很精神,人人都很忙。</h3><h3> 我顾不上抽根烟,休息一会儿,手一直在画布上挥舞。要抓紧时间,把这热闹非凡,生机昂然的街景记录下来,我想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一景儿,“乡土繁华”……</h3> <h3>《秋意浓》</h3><h3>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越平凡越能章显其伟大。玉米地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它是我们这个地方人最熟悉的,熟悉到我们能习惯性的忘记它。但曾几何时,它却是我们的主要裹腹之物,养育我们一代又一代……</h3><h3> 2017年秋,与友人同行,前往滨江中学,就在离学校不远处,有一大片玉米地。正值深秋,玉米已然成熟,叶子、枝杆、也都枯黄了,我内心颇感欣喜。在这清远地面上,最能纯粹感知秋意的,也许就是这玉米地了。</h3><h3> 于是,我动了画念。走近它们,金黄一片中,也偶得几根没有黄的,很绿、纯粹的绿。突然觉得挺有意思的。“大家都黄了,你还这么顽固的绿着,胆子也够大的”。行,就画你了……</h3><h3> 万般黄中一点绿,是我这幅作品的特点。用一丝丝绿色彩带缠绕着这一片“金黄”。希望能增加画面的清新感和装饰度。给人以清爽,收获和希望的感觉</h3><h3> 韦小宝于2017年秋</h3> <h3>《隐者悟——飞流》</h3><h3> 我们清新是全国知名的漂流之乡,古龙峡在这其中算得上是著名的。那是一条清远最大的天然原始的大峡谷。来这里的游人多半是冲着漂流(这里是国家水上运动的指定训练基地),还有观瀑而来的。</h3><h3> 我画中这景儿,正是古龙峡的瀑布。老百姓给它名曰“云龙瀑”。其实古龙峡瀑布由九段组成,也叫做九瀑,总高度达一千米左右。它们一瀑九曲,一曲一瀑,一折一奇潭。当地百姓分别给它们名曰:天龙、藏龙、飞龙、见龙、猛龙、跃龙、云龙等……</h3><h3> 我这次画的是“云龙”,我初次见他时,诗仙李白的诗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上九天。”我真被惊到了。原来只要景色足够惊艳,就可以催发愚人之才……</h3><h3> 于是我将自己,化身其中。如老子所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哈😄,我假装将自己的格调整得高一点儿,就像古时候的高人隐士,:“任凭尘世风云起,真人独钓一山景……</h3> <h3>《禅思——十九福地》</h3><h3> 在佛教文化里有福地之说,对福地在地形上的基本要求是,站在中间,环顾四周。发现峰峦叠障,状若莲花,向中间包围,山脚有江河围绕。水似乎游于半山腰。像这样的福地,全国共有七十二处,其中我们清远飞来寺就有一处,在寺庙的最高处,那就是第十九福地。 </h3><h3> 我和这里的主持法师印清师傅是多年的朋友了,每年都要来这里几次,会会方外友人,听听经,礼礼佛缘。……也借福地之佛光好好照照自己这颗俗心。…</h3><h3> 每一次来,师傅都在这佛光普照的牌坊下迎接我,走的时候,也是在这里送走我。每次都是那句挺有佛礼的话“下山不走上山路,走道儿不走回头道儿”</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