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为何一鸣惊人

归自然   

<h3>  《无名之辈》让人眼前一亮。在笑泪之中看完电影,晚上躺在床上细细回味,感到余韵不绝,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部满是人生情味与人性关怀的电影。我认为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棒的一部电影,甚至在很多地方要超越此前的《我不是药神》,虽然《药神》是一部很有温度与厚度的电影,收获了很好的票房与口碑,而且得了不少奖。但是以我眼光来看,《无名之辈》还是因其至简至平而更胜一筹,不出意外这样的评价不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为了更充分的说明《无名之辈》的好,我想暂时委屈一下《药神》,方便大家在两部好电影的对比中,更好的理解其《无名之辈》为何如此难得。主要有4个方面: <b><font color="#010101">第一,更宽阔的人性关怀。</font></b>《药神》关注的是一个身患疾病的特殊群体,揭露了特种药品垄断的不公现象。电影敢于直击这样的社会暗角,是很有良知与担当的。身患疾病的弱势群体当然需要特别关爱,但正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客观上也导致电影观照对象的必然局限。但是对比而言,《无名之辈》的视野明显更宽一些,照映的范围也就更大一些。为什么呢?因为《无名之辈》所关注的是:社会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但相对底层的大众,而不是某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比如:进城闯荡的乡下人、想当协警的老保安、意外瘫痪的绝望女、家庭残缺的“坏孩子”等等。这样的一群“无名之辈”代表着社会上最为普遍和相对底层的很有代表性的人群。所以说,虽然《无名之辈》与《药神》同样饱含深情,但从观照范围上,《无名之辈》比《药神》的怀抱要更为宽广。</h3><h3> <b><font color="#010101">第二,更深刻的底层视角。</font></b>本质上《药神》与《无名之辈》都是关注的社会底层,但是区别在于《药神》中有一位绝对英雄,而《无名之辈》则没有。电影中一旦有了英雄,就必然产生两种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尽管这种副作用极其隐蔽,一般眼光不会为之敏感或者思考,但是由于需要解读两个作品的不同视角问题,不得不把这种隐晦的副作用揭示出来:一旦要塑造英雄,就必须将英雄高大化、强悍化、完美化,必须将被拯救对象“低能化”、“虚弱化”、“片面化”。当然《药神》做的还是很好的,但是客观上为了彰显程勇也必然要让小人物做出让步。诸如《战狼》等其他英雄电影,基本都无暇窥测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旦有了英雄,就会必然造成观众对于英雄的仰视与期望,这种仰视包含着对正义、智慧、勇气等等正能量的崇敬向往,但是某种程度上却必然会弱化对于拯救对象本身的体谅与感知,所以英雄电影的结果更多是颂扬英雄而非体谅弱者,至少会影响和弱化应有的体谅。一旦刻画英雄,就会以英雄视角去看待是非,而不会考虑小人物怎么看。但是《无名之辈》里面没有一个英雄,都是各自无名、各自平庸的人,他们以他们各自独立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感悟人生,哪怕带有明显的偏见与狭隘,但是却更为真实。 <font color="#010101"><b> 第三,更切近的心灵感受。</b></font>这一点是上一点的延续,因为《无名之辈》更注重底层视角,所以更能观照和倾听普通民众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心声,也让很多观众因此得到更为切身的心灵体会。很多时候普通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严格意义上他们不算绝对的弱者,恰恰因此,才使得他们更加尴尬与无奈。他们的困苦与弱势也不那么显眼,他们的心灵空间与情感世界更少有人愿意深入探求。可是《无名之辈》所关注的就是这样一群“无名之辈”,她略带荒诞细致入微的展现他们的生命状态、体察他们的悲欢离合、倾听他们的人生理想、致敬他们的情深义重,本质上都是对“无名之辈”的尊重与关爱。 <font color="#010101"><b>第四,更多维的引思空间。</b></font>电影除了观影当时的情结牵引与视听享受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触发观众感知,更进一步则是产生对于某种价值和意义的觉察、理解、认同、思考,而引发深思应该居于更高层次也更有意义。《我不是药神》其主题、内涵、剧情、演绎,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是看完之后,虽然满是感动,但是他想表达的东西却太过清楚、太过确定。从审美角度来说,表达越直接、越鲜明尽管可能产生某种震撼和冲击,但是也会因为“留白”不足,使其深层的回味感弱化,衍生的启发性不强。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一桌好菜吃得很香很饱,当然很过瘾,可是放下筷子之后,恐怕就不会一直回味。如果只有几个小菜,吃得七八分饱,放下筷子之后往往余韵不绝、意犹未尽,甚至久久怀念。另外,很多影片往往会把是非善恶刻意分明起来,给人物一个绝对的定位,但是其实任何人和事,一旦要对他下定论就面临一种风险:因为每一个关于是非善恶的定论都很可能包含着片面与误解,这种误解就会把一个本来同时具有善恶属性的人,推向或善或恶的极端,而这种极端在现实中往往找不到踪影,作品就会为了某种鲜明而远离现实,最终构建一种理想化的善恶世界,只能在影院中短暂的爱恨扬弃,回到现实中因为缺乏真实对应而继续混沌。《无名之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有很多思考空间值得发掘。故事中每个小人物在他所在的环境中都可谓“问题人物”,马先勇脾气不好老打架,甚至打女儿,还占小便宜;眼镜和大头自不用说,持枪抢劫手机店既违法又无知;马佳琪瘫痪女,脾气暴戾;高明,借钱不还、欠账跑路……可实际呢,马先勇本是很有责任感的协警,眼镜和大头也是渴望改变生活的农村青年,看似凶恶的外表,在对待瘫痪的马佳琪的时候,内心的本善却完全释放了;高明,生意失败跑路,实际也有难言之隐,可是他没有因为逃债而放弃尊严,最终选择拼死一博;这里面还有叛逆的孩子、执着的小三等等角色都值得细细体味……这其中涉及到“无名之辈”的理想、善良、真情、尊严,当然也有很多的悲哀。其中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的东西,让电影变得丰富而更有意味。 《无名之辈》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她的理性、包容与慈爱,没有居高临下的俯视,没有非善即恶的判定,而是完整的看待人心的好与坏、人情的冷与暖,乃至人生的顺与逆,并最终将目光温暖的停留在那些平凡、真诚而善良的心灵之上。<br></h3><h3> </h3><h3><br></h3><h3> 原创交流,无需打赏,感谢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