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变”三年,我们一起走过——记唐中数学组教师参加第三届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活动

丁杨

<h3><b>  12月10日,第三届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在银川唐徕回中西校区如火如荼的举行,同时也意味着一年的“推变”接近尾声。这一年我们的课堂又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鲜的血液注入,带着期待与好奇,我们走进了本次“推变”的课堂。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八位老师的风采吧!</b><br></h3> <h3><b>  第一节课是西校区李向华老师讲授的《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综合与实践”课,开放程度高,具有挑战性。李老师钻研课标和教材,从学生认知出发,结合五项核心指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展示课。李老师在突破难点时,借助excel表格,将“逼近思想”贯彻始终。使得教学的落脚点不是容积的最大值究竟是多少,而是怎样不断地“逼近”这个值。这样,学生收获的不是仅仅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对他们后续学习极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此外,李老师设计计算器的使用,使得学生免除了繁琐机械的笔算之苦,获得大量的、宝贵的思考时间。(夏宇敏老师评) </b></h3> <h3><b>  第二节课是南校区丁阳老师讲授的《同底数幂的乘法》。丁阳老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情景,自然导入新课,不但体现学习同底数幂的必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此过程中,简单问题交给学生独立思考作答,较难问题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后作答;法则明晰后,例题中出现的问题交给学生来纠错,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说出算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丁老师赋予了学生表现的舞台,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绽放:类比分析、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向往未知!(冯静老师评)</b></h3> <h3><b>  第三节课是南校区王洋老师讲授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王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由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猜想,总结结论。这节课每一步都进行的很扎实,天平、数轴等都被王老师带到了这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掘更深的奥秘。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王老师备课充分,学生的每种验证方法都能利用她的课件展示其原理。(丁杨老师评)</b></h3> <h3><b>  第四节课是西校区杨蕾老师带来的《平均数》。杨老师中大奖被抽到上推变课,在短短的时间她不负众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堂课有声有色。杨老师用一段劲爆的篮球比赛视频引入新课,听着学生的惊叹声,一节课的气氛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杨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平均数,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体验成功感,进而体验创造学习的乐趣。(丁杨老师评)</b></h3> <h3><b>  第五节课是宝湖校区的潘瑞霞老师讲授的《从统计图看数据的集中趋势》。潘老师带领着学生们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面包质量,球队队员年龄分布,每周零花钱数量等问题入手,通过散点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逐一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思路清晰,层层深入,课堂气氛活跃,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数据在数学中的独特魅力!(张娇老师评)</b><br></h3> <h3><b>  第六节课是宝湖校区杨彬老师讲授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杨彬老师以生活中的打折销售为背景引出本节课,开题流畅,语言和蔼可亲,快速的和学生融入到了一起。通过小问题搞清楚了售价、标价和折扣的关系,从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为后续应用题的求解做铺垫。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寻找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在交流中感受同伴的思维,同学们互帮互助热情高涨,积极发言。整堂课连贯,流畅,环环相扣,师生共同合作,课堂实效性强。(王健老师评)</b><br></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第七节课是西校区张永会老师讲授的《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张老师这节课,引发了我们关于计算器功能探索对学习内容与方式影响的思考,张老师幽默风趣,以一个乘法口算的小游戏开篇,课堂缓缓展开,这节课展现了计算器在探索迭代规律和极限状况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多的关注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本节课,张老师还运用了云校家移动讲台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永远会永远不会的张老师启迪我们在教学的路上常学常新,常新常学。(雅娟老师评)</b></h3> <h3><b>  推变的赛场上不乏年轻面孔的出现,在活动的尾声,宝湖校区的朱璐璐老师用有趣的数学实验引出了课题——《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整节课师生互动频频,气氛融洽,为比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张娇老师评)</b><br></h3> <h3><b>  各位领导和老师认真听课中~</b></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b>  活动的最后,银川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王会宁老师组织大家评课。王老师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相当重要和有意义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统一的认识,要体现这节课的思想方法,要学会对教学素材归类。王主任感慨:“三年的“推变”,我们看到了教师行为的改变,看到了老教师的示范作用,看到霸占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少了,看到教师的课堂评价丰富了起来。”同时王老师还指出我们现在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存在欠缺。教师应该清楚,评价主体是什么,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思维品质怎样,学习小组表现如何等等。用评价激发潜力,评价可以促进质疑、资源的生成。</b></span></h3> <h3><font color="#333333"><b>  连续三年的推变课比赛,希望通过推变的方式让"五把"尺子存在于各位老师心中。它们分别是: 学生认知发展成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学生潜能的释放成为课堂主要特色;学生内化过程成为教学关键环节;学生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主流文化;学生质疑生成成为课堂核心价值。活动最后,评委组的专家对本次八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好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比较,不断改变我们才能实现蜕变,改革!</b></font></h3><h3><b><font color="#33333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评比展示活动中,我们在思考,也在行动,有付出,更有收获。唐中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font></b></h3>

老师

学生

课堂

教学

推变

课是

这节

王老师

西校区

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