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微信群里有同学前些天转发了一篇文章:</p> <p>对此我饶有兴趣。尤其对与我切切相关的武宁、景德镇和鄱阳三地的佳肴,我有体会要粗略抒写,也算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忆。</p><p><br></p><p><br></p><p>三、鄱阳</p> 鱼米之乡--鄱阳 <p>鱼不容置疑是鄱阳的特色菜肴:</p> <p>说这图片中的三色鱼是鄱阳的代表菜,那是近时代餐饮业改良的事。而真正的三色鱼的来历是:1036年,范仲淹被贬到饶州后,有一天来到一渔民家中,妻子正愁家中没菜招待,丈夫刚好从湖中打渔回来,可是打回来5种鱼没有一种够分量能凑足一盘的。于是,范仲淹提议将5种鱼放在一起煮来吃,结果做出来的鱼味道非常鲜美,比单一的一种鱼煮来吃味道还好。随后,在鄱阳民间便流传出河鱼大杂烩的做法,最后演变成了今天的五色鱼、三色鱼、百色鱼等菜肴。</p> <p>据说鄱阳湖是因鄱阳县而得名,自然鄱阳县的特色菜肴就会因鄱阳湖的淡水鱼而闻名。鄱阳素有鱼米之乡称号,鱼的品种繁多,鄱阳人最推崇的三鲜则是:桂鱼、银鱼、鳗鱼。</p> <p>1、桂鱼(鳜鱼)</p> <p>2、银鱼</p> <p>3、鳗鱼</p> 具体到我家乡大吉村 <p class="ql-block">鄱阳县在江西省属大县,虽在鄱阳湖边,仍有很多山区地带。我的家乡大吉村就处在贫瘠的红土丘陵上。那里只有小水沟,离湖边又远,像样的鱼菜肴对于我们是一种奢望。然家乡却盛产大豆,尤其是黑豆,每家每户都用其制作豆豉。除夕年夜饭,一砂缽豆豉熯肉和一砂缽豆豉熯鸡是必不可少的特色佳肴。</p> <p class="ql-block">现在小辈们随时回到家乡,都会品尝到这一香气扑鼻的豆豉熯肉和豆豉熯鸡佳肴。每每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今年我小辈给我传来的年夜饭中传统大菜照片:</p><p class="ql-block">其一、砂缽豆豉熯土鸡。</p> <p class="ql-block">其二、砂缽豆豉熯肉。</p> 家乡的几样特色小吃 <p class="ql-block">“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的,我总觉得家乡的几样小吃做得很精细,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1、灌芯糖。鄱阳县芦田乡生产的灌芯糖是江西省特色传统名产,有皮簿馅多,松脆可口,味甜清香等特点。灌芯糖是鄱南乐安河流域过年的精美点心,用麦芽糖和芝麻制成,制作工艺已被列入江西省非遗保护名录,鄱阳县芦田乡大吉村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制作工艺最好,口感最佳。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是招待客人、馈送亲友的风行礼品。</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开始投入市场,已成为品牌商品。</p> <h3>2、米饺子(我们家叫包子)。固然米饺江西省多地都有,但据我观察,还真没有我那乡亲们做的外形美观,味道可口。我母亲尤为手巧,她揑制的米饺子皮成平锅状,边沿很薄,包的馅多,十分丰满。蒸熟后能保持原形,对食客大大地增加了诱惑力。我小时候耳濡目染这要领,离家后,自己也尝试过那么一两次“裹包子”(我们的习惯叫法)。“作品”使我悠然自得。下面三图分别是我亲手做好的米饺子及蒸熟后的样子。</h3> <h3>3、粽子。粽子全中国都有,而我家乡的粽子,也是绝无仅有的。小时候在家里飘出的煮棕子那种特殊香味,后来在外面从来没有再闻到过。那是因为这香味除了有粽(竹)叶味外,还会有新鲜棕榈叶清香味。扎捆粽子的是由棕叶撕成条连起来的长绳,在粽叶外面密布排列一层,使粽子裹得紧实,成规矩的正三棱椎体,美观美味。并且捆绑时不需打结,一抽即紧,解粽也是一拉即松。还有不少人家会在端午节给孩子们做趣玩造型的串粽,一只大粽下面三只角分别吊一只小粽,名曰“母鸡带小鸡”。</h3><h3>可惜我以前拍的家乡粽子的图片没有保存下来,而在百度图片中搜索到千余幅各地的粽子,没有一幅与其相同,可见其独特性。</h3> 县城鄱阳镇早点小吃 <h3>再回过头说到鄱阳县城,清晨还有一种名吃,街头巷尾都有叫卖的,那就是油条包麻糍。</h3> <p>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