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威宁城发现的化石

英子

<h3>  2017年5月的一个周六,当我站在高高的大山上,第一次认真地看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时,一阵山风吹来,呼呼的风声里,让我感觉仿佛看到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h3> <h3>  只是在巨大的自然之力里,一切成为了传说。那时我们的祖先还没有踪影,大概有很多古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争斗搏杀,也有很多无名奇异的花开满了山坡。</h3> <h3>  在此俯瞰山下川流不息的车马,袅袅炊烟的村寨,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把我在县城及县城周边发现的化石记录下来,看看它们能不能佐证亿万年前,此刻所站的这片热土是一片广阔水域?能不能从对它们的发现中给自己一些关于做人做事的启示。</h3> <h3>  就这样,我开始关注威宁周边我到过的地方,只要发现疑似化石的东西,我都会拍摄图片收集。在2017年至2018年11月约两年的时间里,共计收集化石图片近200张。这些发现的化石大概有三类22种,疑似植物化石2种,另外还有不能确定的2种。</h3> <h3>  在这里首先感谢贵阳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金仁义馆长和河北化石专家PaleoYik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帮助我初步鉴定我所看到的化石,教给我一些化石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只是在周末有空徒步时顺带去发现,加之不是专业人士,仅凭一些粗浅的自然知识来判断认识,难免有错误的地方,恳请走过路过的师傅们指正。让我们在化石世界里,一起来为那个已经成为传说的过往续一个梦吧。<br></h3><h3> 几点说明:1.文内所有图片除标明出处的外,其他均系本人拍摄,若需引用需联系本人。</h3><h3> 2.引用的资料主要来自《化石网》、《百度贵州化石图鉴》</h3><h3> 3.(摘自《中国国家地理•石炭纪碳与氧的盛宴》)</h3><h3> 4.《地球地理地质科普&lt;什么叫化石&gt;》)</h3><h3> 5.《地球地理科普•图说化石是什么》</h3><h3> 6.《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探秘》</h3><h3> 7.《贵州区域地质地史概述》</h3> <h3>首先来认识什么叫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统称为化石。(本图引用于网路)</h3> <h3>化石按其保存类型,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铸模化石、化学化石。遗迹化石一般是指保留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的统称,例如足迹、排泄物等;铸模化石是指生物遗体在底质或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痕和复铸物。如印痕、印模、核、铸型(本图引用于网络。</h3> <h3>  在金馆长的指导下我得以知道我所发现的化石多为距今约三亿三千万年前石炭纪的珊瑚化石。</h3><h3> 距今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那是一个植物生长无比繁盛、大气含氧量空前丰富的年代。地球是一颗温暖潮湿的星球。除了海洋的一片蔚蓝,陆地上几乎长满了绿色植物。</h3><h3> 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石炭纪有个别名叫“巨虫时代”,因为当时大气含氧量很高,虫子长得特别大。</h3><h3>3.06亿年前,处于石炭纪晚期的地球发生了石炭纪燃煤事件。燃烧的煤炭、有毒的气体、高温造成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石炭纪时期形成了很多很多的化石。</h3><h3> 有资料表明,根据岩性、岩相、生物群及地层发育情况分,独山——威宁分区是贵州石炭系的主体,发育完整,以浅海台地相浅色碳酸盐岩为主,富含珊瑚、层孔虫、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h3> <h3>  第一类珊瑚化石类。我发现的珊瑚化石大概有19种。据资料记载,珊瑚化石主要产地为贵州、陕西、四川、广西、新疆等地。</h3><h3>珊瑚化石图1</h3> <h3>珊瑚化石图2 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3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4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5发现于甘海子</h3> <h3>珊瑚化石图6.</h3> <h3>珊瑚化石图7.发现于甘海子</h3> <h3>珊瑚图8.发现于甘海子</h3> <h3>珊瑚化石图9 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10 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11发现于甘海子,珊瑚化石旁边有个像蜻蜓一样的东西,但资料表示石炭纪时代的蜻蜓是巨型蜻蜓,所以估计什么也不是。😆😆</h3> <h3>珊瑚化石图12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13发现于陕桥孔家大山</h3> <h3>珊瑚化石图14发现于陕桥孔家大山</h3> <h3>珊瑚化石图15.1 发现于大黑山顶上。</h3> <h3>珊瑚化石图15.2</h3> <h3>珊瑚化石图16 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珊瑚化石图17.发现于甘海子,像一长条骨骼。</h3> <h3>珊瑚化石图18.感觉有点像迷你型风火轮,同一块石头上混合多个形状的化石。😆😆</h3> <h3>珊瑚化石图19.我觉得是海螺化石,但专家说是珊瑚化石。😆😆</h3> <h3>珊瑚化石图20,发现于大山顶。</h3> <h3>珊瑚化石图21,发现于孔家大山</h3> <h3>珊瑚化石22</h3> <h3>四射珊瑚化石23.1 发现于山水沟。河北化石专家PaleoYik认为是二叠纪时期的四射珊瑚化石,距离约今约2.5亿年。</h3> <h3>四射珊瑚化石23.2 开始出现于中奥陶世,绝灭于二叠纪;泥盆纪、石炭纪最为繁盛。</h3><h3>四射珊瑚的骨骼是个灰质座,是珊瑚虫生长栖息的场所。</h3> <h3>四射珊瑚化石23.3 四射珊瑚分泌的生长线纹,细的叫横纹,竖的的叫皱。根据现代珊瑚的研究,每一条细的生长线代表一昼夜,而每一个生长带或生长周代表每个月,每年的生长周期。因此,当珊瑚的体表保存完美时,可以通过计算每一个生长皱所包含的生长线的数目,推算出当时每年的天数,这就是所谓的“古生物钟”的研究。(摘自百度百科)</h3><h3>也就是说数清这个四射珊瑚化石的生长线,就可以知道2.5亿年前,它所生长的某年是否也是365天。😆😆</h3> <h3>四射珊瑚化石23.4</h3> <h3>珊瑚化石24 我感觉像蚌壳,但专家说是一种珊瑚化石。😆😆</h3> <h3>珊瑚化石25</h3> <h3>珊瑚群化石26,发现于大山顶。</h3> <h3>珊瑚化石28</h3> <h3>珊瑚化石29.1</h3> <h3>珊瑚化石29.2</h3> <h3>早二叠纪珊瑚化石30</h3> <h3>早二叠纪珊瑚化石31</h3> <h3>早二叠纪珊瑚化石33.1</h3> <h3>早二叠纪珊瑚化石33.2</h3> <h3>早二叠纪珊瑚化石34.1</h3> <h3>早二叠纪珊瑚化石35</h3> <h3>二叠纪珊瑚化石36</h3> <h3>二叠纪珊瑚化石37</h3> <h3>珊瑚化石38</h3> <h3>珊瑚化石39</h3> <h3>珊瑚化石化40</h3> <h3>珊瑚化石图41</h3> <h3>珊瑚化石图42</h3> <h3>  发现的第二类化石:有专家说是石炭纪的一种普通珊瑚,朋友引荐我认识的河北化石专家PaleoYik认为大概是二叠纪时期普通的海洋生物海绵。</h3><h3> 二叠纪是3亿至2.5亿年前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在石炭纪和三叠纪之间。二叠纪时在海洋中造礁生物非常活跃。陆地上的主要动物是两栖动物,但爬行动物开始发展。二叠纪末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灭绝,其详细原因尚不明确。</h3><h3> 我姑且先把它们叫做海绵化石吧,疑似海绵化石2种。😆😆此图是海绵化石图1</h3> <h3>疑似海绵化石图2</h3> <h3>疑似海绵化石图3</h3> <h3>疑似海绵化石图4</h3> <h3>发现的第三类化石专家认为疑似植物化石,有2种。专家认为要切片进一步分析才能认定。这是其中之一。</h3><h3>疑似植物化石图1.1,化石呈水滴型,纹路非常清晰,厚约2厘米,长约10厘米。顶层略有破损。</h3> <h3>疑似植物化石图1.2</h3> <h3>疑似植物化石图1.3</h3> <h3>疑似海绵化石或藻类化石图2.1,该化石居于一块大石头的中下部呈树装发散,单条枝型柔软多姿,褶皱纹曲折有致,清晰漂亮。发现于草海保护区。</h3> <h3>疑似海绵化石或藻类化石图2.2</h3> <h3>疑似海绵化石或藻类化石图2.3,放大看纹理很漂亮。</h3> <h3>疑似海绵化石或藻类化石图2.4,化石分布于整个大石,大石已有破损。<br></h3> <h3>由于化石的深度鉴定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只能简单总结至此,并把仍有疑惑的两样疑似化石的东西列于下,希望得到专家指点。</h3> <h3>疑似龟类化石图1.2,乌龟嵌在一块大石头里,乌龟大小约我的两个手掌(我的手属于纤小型的),整块石头约100斤左右。</h3> <h3>这个说不出名字。😁😁</h3> <h3>  由于人们是生活在当下,而不是生活在地球的过去时期,没有亲眼目睹或接触那些传说中的古生物,因此就只能依靠化石等“迹象”来探索那个已经远去的遥远世纪。</h3><h3> 尽管专家说我看到的化石多为普通化石,但想到能自己发现几亿年前留下来的东西,想到它们曾经的繁荣和消亡,想到更多如青烟云散的生物,以及所站的这块上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的土地,带给自己很多启示,感觉付出的幸苦是值得的。</h3><h3> 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教!更多的未知之谜,期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人去探索发现。(图片引用于《地球地理科普•图说化石是什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