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西游记》(1)

风清杨

<h3>冬季,寒冷的天气让我没有了出门的欲望,读书吧!</h3><h3><br></h3><h3></h3><h3>坐在温暖的房间里,泡一杯清茶,找出一部书,虽然没有古人的围炉夜话,但读书的氛围和享受读书的那种意境应该差不多。</h3><h3><br></h3><h3></h3><h3>随意翻出的一部书《西游记》,翻开扉页,赫然写着“1994年购于玉门新华书店”,过去的书印刷都不好,翻几页就散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书买回来都得重新装订,三十多年前的一套老书了,就那样静静地躺在书柜的角落,默默地看着无数的新朋友加入进来。</h3> <h3>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重新读完了这套《西游记》。</h3><h3><br></h3><h3></h3><h3>《西游记》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早已经耳濡目染,妇孺皆知。再加上近些年来电影电视网络的发达,《西游记》的故事非常普及。</h3><h3><br></h3><h3></h3><h3>《西游记》的故事亦真亦幻,似浅而深,看似简单,其透出的哲理一般很少有人去加以思考。</h3> <h3>我很早就看《西游记》了,不过,那时候看只是斷斷續續,其中的故事可以说烂熟于心了,随着生活经历的增长,静下心来再重读《西游记》,就有了许多的感叹,少年读《西游记》看的是那份热闹,人到中年,读《西游记》就是一种人生的感悟。</h3><h3><br></h3><h3></h3><h3>取经的路上经过的八十一难,对取经团队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修炼,仔细想想,每一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种修炼?</h3><h3><br></h3><h3></h3><h3>唐僧肉眼凡胎,见了妖怪只会喊救命,看起来很无能。但唐僧是一个凡人,历经千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长途跋涉十七年,取到了真经,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敬佩。把一个凡人放在神魔的世界里比较显然是不公平的,唐僧的存在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凡人所能犯的错误及心中的那份信念,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没有人能阻挡住自己前进的脚步。</h3><h3><br></h3><h3></h3><h3>孙悟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有七十二般变化,曾经大闹天空,是取经团队降妖除怪的保证,但孙悟空心高气傲,取经团队组建初期,孙悟空就和唐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佛门的不杀生和孙悟空的嫉恶如仇相悖逆,怎么样解决这个矛盾,让取经团队能团结一心,顺利的完成取经事业,对孙悟空和唐僧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修炼。</h3><h3><br></h3><h3></h3><h3>猪八戒虽然好色懒惰,喜欢发牢骚,取经的路上也不坚决,但也是取经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猪八戒身上缺点固然不少,在大事大非上猪八戒还是发挥出了他的作用,干苦活累活是猪八戒的强项,虽然和猪八戒好吃懒做的行为相矛盾,只可惜猪八戒爱发牢骚,可谓是出力不讨好,在人们的印象中留下了好吃懒做不可改变的印象,取经团队在过荆棘林、稀柿街,要不是猪八戒大展神通开劈道路,取经事业也可能就此半途而废。</h3> <h3>沙和尚在取经团队中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但沙和尚善于调解取经队伍中的各种矛盾,取经团队经过的八十一难,团队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可避免,如果没有沙和尚的“和稀泥”很难想象取经团队还能不能顺利的取到真经。当然了,沙和尚的“和稀泥”也有底线,比如:沙和尚没有识破六耳猕猴变化成孙悟空的样子,在观音处看见孙悟空举棒就打,也说明沙和尚的心里有自己的标准,决不能破坏取经大业。</h3><h3><br></h3><h3></h3><h3>取经团队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师徒四人齐心合力,取长补短,才是战胜各种劫难取到真经的保证,路就在自己的脚下。</h3><h3><br></h3><h3></h3><h3>《西游记》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反映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b>图片封面来源于网络。</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特别声明:本文系美篇簽約作者原创作品,转载必须带有原创作者“风清扬”的名称。</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再次重声:欢迎转载,但没有本人授权不能在任何平台发表,否则将被视为侵权行为,后果自负。</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