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安康县永红中学六七.五班同学同窗共校已经54周年了。也都基本上与共和国同岁的人。与共和国一同经历探索,经过磨难,走到今天。在工作岗位上,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教授,主任医师,或是企业管理人员,生产第一线员工,都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与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全国的所有知青一样,是共和国的脊樑。我们无愧于共和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知识青年历史特有的群体。</h3><h3>现在,我们都已步入花甲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却并没有磨掉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我们无论在外地居住,或是身体不适,但大家没有忘掉12月5号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会聚到一起,回忆过去,谈酸甜苦辣,讲儿女情长。向往未来,向往健康,向往与共和国共庆百年。</h3> <h3>“冬寒学子归,发白敬师来” 。12月5日下午,67届五班校友从各地返回母校,共叙同窗情谊,感受母校发展。在校党委副书记陈满琴、副校长杨永跃、吴风军、王世录的陪同下,分别参观了学子风采墙、荣誉展室、学校操场等校园场地。老校友们漫步校园,1丨l忆往昔,</h3> <h3>12月5日,对于阔别50来年的学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1967年的这一天他们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校园,今日的再聚首不禁让校友们回忆起求学时的点点滴滴,回忆起读书的情景,寻找曾经的青春印迹,共叙同学情谊,畅谈美好生活。校友们在参观过程中感慨万千,一面感叹母校方方面面的变化与进步,一面感念母校之恩,感恩曾经辛勤培育过他们的老师们,特意向曾经教过他们俄语和地理的已经处于耄耋之年的代纪堂老师敬献上感恩之花。校友们对母校的眷恋之情与对恩师的敬重之情让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如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苍苍,野茫茫,<br>日晒雨淋田里忙;<br>稻田里坡头上,<br>汗流湿衣裳;<br>窝窝头,玉米棒,<br>没到日落饿;<br>油灯暗,炕头凉,<br>多少回梦里喊爹娘。<br>知青岁月里,<br>有人觉醒,<br>有人迷茫,<br>有人失落,<br>有人逃离,<br>有人坚强。<br>更多的人,<br>在无奈中年复一年地等待,<br>等待花开,<br>等待希望!<br>这就是,当年我们的青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虽然,</h3><h3>我们已经不再年轻,</h3><h3>满头的白发,</h3><h3>早已悄然爬上我们的发髻,</h3><h3>但我们的心,</h3><h3>依然是那么热,</h3><h3>我们的情感,</h3><h3>依然是那么地激昂,</h3><h3>那是因为,</h3><h3>有太多共同的沉淀,</h3><h3>在我们不老的血管里流淌</h3></h3><h3></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虽<b>然,<br>我们已经不再年轻,<br>满头的白发,<br>早已悄然爬上我们的发髻,<br>但我们的心,<br>依然是那么热,<br>我们的情感,<br>依然是那么地激昂,<br>那是因为,<br>有太多共同的沉淀,<br>在我们不老的血管里流淌</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啊,朋友,<br>我亲爱的知青朋友,<br>无论你在的天涯海角,<br>还是已经漂泊到<br>遥远的异国他乡,<br>请接受我对你的祝福,<br>向你说一声:珍重!<br>珍爱你的家人,<br>珍惜你的健康,<br>珍重我们眼前的拥有,<br>珍惜你我未来的时光!<br>将难忘岁月的回忆留住,<br>把热血青春的往事念想。<br>请记住我们的共同的名字,<br>将“知青”二字,<br>永远铭刻在你我的心上...'</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