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夜话•漫话“一代天骄”之死》(302)

嘎子

<h3>  在中国,即使是圣人,也怕权贵。孔子都声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大人”自然是了不得的,就连他们的死期,都是老百姓的“坎儿”,超过他们都有“僭越”之嫌:象什么“七十三”(孔子享年)、“八十四”(孟子享年);什么“六十六,不死也得掉块肉”!后者说的更是“大人”啦,他就是“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h3> <h3>  本文题目用了“漫话”一词,说明我对成吉思汗不甚恭敬,因为他过于残暴,滥杀无辜,视民众为蝼蚁。成吉思汗不仅会“弯弓射大雕”,更是暴戾又荒淫,阅女无数,被称为“播种机”,现今世界上,他的血亲子孙后裔共有16000000人,足以建成一个国家啦!尽管他统辖蒙古铁骑打胜了60多次战役,建立了包括被征服的中亚和东欧在内的超大帝国,但却在66虚岁之时,极不光彩地死掉了。也正因这摆不上台面的死,才导致当时出现了“秘不发丧”的怪事,而且元史和元代军史等史籍对他的死皆语焉不详,如《元史》仅记:“秋七月,王(公元1227年)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之行宫。”对成吉思汗之死因,历来是有五种说法的。但由于俺也“畏大人”,所以就认同乾隆皇帝依据《蒙古源流》一书(后编入《四库全书》)的观点: 66岁的成吉思汗是在征讨西夏的时候,被掠到大汗帐篷中的将受蹂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怀着对入侵者的滿腔仇恨而咬掉了那位“一代天骄”的“命根子”,使之血流如注,危及生命。</h3> <h3>  而这位刚烈的亡国王妃,在实施了“斩首”行动之后(准确的说应是“刼机”行动),便跳河自杀而死。</h3><h3> “一代天骄”就这样不光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他的臣子们不但秘不发丧,而且是秘密葬埋,没有陵寝与封土,没有地标性建筑或自然物。那么,以后如何祭祀呢?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先让800个蒙古亲兵杀掉了为一代天骄挖掘墓道的1000名工匠,随后又杀光了这八百亲兵,使成吉思汗的墓地永远不为人知了。但最后他们在墓地上杀了几头小骆驼,这是由于骆驼有能闻气味找到血亲的本能,所以每当要祭祀成吉思汗时,只须牵上母骆驼就能找到墓地了。</h3><h3><br></h3> <h3>  但是,可是,母骆驼总要老死的,随之,成吉思汗的墓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今天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园”,只是为掏旅游者们腰包的,绝非真的陵寝。</h3> <h3>  现今疑是成吉思汗陵寝的地方已有多处,包括蒙古国境内也有,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终无结果。2002年,俄罗斯考古专家们发掘一处“疑是成吉思汗墓”时,忽然从地下涌出千百条毒蛇,吓得老毛子一溜烟跑了!</h3> <h3>  国人是最擅于把规律性的东西归纳成“俗语”的,从成吉思汗这位“大人物”66岁的生平,又在近千年间传承着那句“六十六,不死掉块肉”的俗话了。</h3><h3> 难道人生真的有什么生命之“坎儿”吗?如说没有,那73、84再加上这66 又是咋回事呢?即如俗语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等。事实上,“坎儿”是根本没有的,但人类的“生命周期”却是有的,而且是科学的。人类,每12年为一个周期,第一个12年是儿童期;第二个12年是青年期;第三个12年是壮年期;第四个12年是收获期(或事业成就期);第五个12年是趋老期,60岁退休(一个花甲)。退休的人,多有失落感,情绪走低,熬上半个周期(6年),有相当数量的人就翘辫子了!重视实证的人们,就视之为不容易过去的“坎儿”,为了过得去,就有了“六两面,六两肉,包66个小饺子,以便迈过这坎儿”的民俗事象。至于第六个周期的12年,那就是所谓的73(虚岁,实岁为72,即垂老期);第七个周期的12年,也就是84(耄耋期)喽,坚持到此周期的人们,虽说还健在,但也基本上"报废”了!</h3><h3> 当今,人人讲究“养生”,方法多如牛毛:个个祈盼“长寿”,不知意欲何为!岂不知,人若活的太久了,同学同乡同龄人(含一切老熟人)都在“一路走好”的庆祝声中,向西、向西,孤单单留下你还在做瑜伽,举目望世界,没一个认识你的人了,不患上老年抑郁症兼重度痴呆症,那才叫怪呢!</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