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我的世界轻轻飘过

春暖花开

<h3>风雪雨雾,都是自然给这世界的礼物。相对而言,我似乎更喜雨雪。尤其是这江南的雨雪下起来轻舞飞扬的,就像是天使受命来洗涤这个尘世间的污浊,滋润这世上焦灼奔波的身体,安抚这长夜里辗转反侧的魂灵。</h3> <h3>小时候,妈妈说我是水命,每次出去参加各种考试一定会遇到雨雪。那时候物质上虽说匮乏了些,但每个人似乎都活在一种安定从容的精神世界里。房子大多是那种单门独户的小院,平常各自忙活,下雨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拉着家常。那时候的光景就像屋檐下的雨水一样细密又绵长。</h3> <h3>父亲是典型的北方人,却因为那些年的特殊安排游历过一些南方的城市。一到雨雪天,家里便聚满了听他讲故事的孩子们。那时候觉得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父亲最喜欢的地方是苏杭,脑海里的天堂的模样,那些江南水乡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些江南雨巷里走出来的水一样的姑娘,那又甜又糯的桂花米藕、芝麻香糊,还有百吃不腻的蜜枣粽子。</h3> <h3>最让北方孩子向往的就是江南水乡的那些咿呀咿呀的船了。我记得每次夏天下雨的时候,都会去河边去比赛折船的。用那种可以包粽子的柴叶,留着一小段空心的杆儿,然后将叶子两次对折,每端轻轻撕成三段,对面一插便做成了一只折船。我们会整整齐齐站在河边,一二三一起放到河水里,那船儿便随着小河水飘飘荡荡地漂去了。那河的方向是朝南去的,我们会想也许他们可以漂到江南,去看看人间天堂是什么模样吧。</h3> <h3>到了下雪的时候,大约是一年里最清闲的光景。田里的庄稼都入了仓,一群乱轰轰的孩子们从学校里回来就会先聚到我们家。中午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听半个多小时的评书,从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到单田方的《西游记》到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兰芳学的马儿各种嘶叫,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马蹄声,真是余首绕梁,堪称人间一绝。而每每听到精彩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是让人多了些欲罢不能的不舍。听完这一讲,正好各自散了,到了该回家吃饭的时间了。</h3> <h3>时光一晃四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们都已近知天命的光景,却还是在为生计或是理想各自挣扎在路上。是呵,当时光贼一样偷走所有童年的记忆,有时侯会常常感到恍恍惚惚。父辈们已经有一些在离我们而去,而我们还在曰复一日的奔波着,真正留给至亲的时光少之又少。那些当初曾经聚在一起听书的我们在无穷无尽的追逐里,有谁还记得当初梦想的天堂是什么模样?</h3> <h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那个时代祖辈们对认知世界的最朴素的理解和期许。有多少父辈们没有出过生他养他的那个县?那个市?那个省?而能读到的书也是相当有限的。就像小时候对于人间天堂的理解便成了苏杭的全部印象。而当这个时代发生着颠覆式变化的时刻,他们却在无法抵挡地老去。我们在时代的裹挟下走得越来越远,他们却守在原地,守成原野里那一棵棵随风飘摇的树的样子。</h3><h3><br></h3> <h3>躺在飞速奔驰的快速列车里,听着这场初雪随风拍打着车窗玻璃的声音,那种琐碎而温暖的惦记漫卷开去。揉了揉有些花了的眼睛,那些似有似无的难忘记忆,随风潜入窸窸窣窣的雨雪里。那时安之若素的旧时光,不知何时飘进了旷野闪着点微光的旧梦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