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8.10.13.清晨5点,柬埔寨6N4夜之旅在小小的疑虑中启程了。</p><p class="ql-block"> 说“疑虑”,是因为这个团是“白菜价”,团费和落地签杂费加在一起才1千出一点点头儿,如此低的费用到了柬埔寨住的怎样?吃的如何?要看的景观是不是有水分?自费项目会不会宰客?有没有强制性购物……带着忐忑,经过3个多小时的✈️,终于在暹粒机场落地了。</p> <p class="ql-block"> 暹粒机场虽然没有高大上的建筑物,但是蛮有特点,绝对不会让你感到是在国内的某个机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地陪欧炎兴,祖籍广东,祖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躲战乱到柬并定居。自称小欧。在地陪小欧手里换了50000柬币,看官们数过来了吗?对了,五万!顿时感到自己这万元户腰杆挺直了,哈哈哈(实际人民币100元)。</p> <p class="ql-block"> 行进途中拍到的建筑物。暹粒省由于吴哥寺的塔高65米,因此规定所有建筑物不得高于65米。</p> <p class="ql-block"> 乘上大巴,直奔景点。其实这三个景点相距很近,第一个是皇家公园,在西哈努克行宫对面、姊妹庙的周围。面积不大但绿化丰富,尤其是树上掛着成千上万的蝙蝠🦇,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是西哈努克国王生前从森林购回后饲养于此,久而久之蝙蝠就居住在皇家公园。这就是为什么这里的蝙蝠不住在山洞里的原因了。如今由安保人员负责保护他们,不过蝙蝠白天现在都在树上休息,晚上才活动,自己飞回森林吃山果。</p> <p class="ql-block">姐妹庙坐落于皇家公园边上,与行宫一路相隔。姐妹庙不大,据说许愿很灵验,所以香火旺盛,尤其是新婚夫妇或情侣,穿着当地的民族盛装虔诚参拜、拍照。进殿者须在大殿外脱鞋后而入,出来时交小费。我有信仰不拜偶像,进来只是欣赏一下建筑、服饰和当地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姐妹庙对面就是皇家行宫,国王一年会在此小憩一段时光。</p> <p class="ql-block"> 行宫门外的人像照片,是我们这代人都熟悉的西哈努克亲王。记得1970年11月中下旬,为了迎接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西安一延安,我们停课到西安和平路敲锣打鼓夹道欢迎,那时根本弄不清西哈努克是谁,让大家激动的是能见到周总理。为何要兴师动众欢迎西哈努克,后来才晓得原因:1970年3月,在西哈努克亲王出访苏联期间,柬埔寨国内的亲美派朗诺发生政变,在西哈努克亲王无家可归时,他的老朋友周恩来伸出援手。中国就成了他的避难所,中央将东交民巷15号院改建成西哈努克亲王的元首府。毛泽东在接见他时,分析了全世界反帝斗争的形势和小国可以打败大国的道理,表达了支持柬埔寨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将柬埔寨的抗美斗争看作是对中国的支持。此后的40年中西哈努克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在这里度过了他流亡的大半生,2012年在北京逝世,遗体运回金边火化。关于西哈努克在中国的各种段子民间有不少版本,这里就不细表了,有兴趣的@我,嘿嘿嘿。</p> <h3>这些热带植物作装饰别有一番情趣。</h3> <h3>我们下榻的宾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内外装修木料多是用的小叶紫檀木雕。</h3> <h3>房间出乎意料的整洁而宽敞。</h3> <h3>清晨窗外第一眼。</h3> <p class="ql-block"> 游吴哥古迹的门票,是带本人照片的呦。自己买票是37美金一张。</p> <h3>来一杯棕糖水。</h3> <p class="ql-block"> “2号家庭”全体成员(发小闺蜜、同学好友、吾家小妹)在吴哥寺护城河旁合影。</p><p class="ql-block"> 寺外的护城河,象征着须弥山的咸海。</p> <p class="ql-block"> 吴哥寺,也称小吴哥、吴哥窟。</p><p class="ql-block"> 创建于12世纪苏耶跋摩二世时期,耗费35年建造完成。</p><p class="ql-block"> 度娘曰:据纪载,东南亚最早出现一个称为扶南国(Funan),统治当地达400多年,后于6世纪被一分支真腊(Chenla)消灭,接手管治了两百多年。公元802年,由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建立吴哥王朝,至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发展至最高峰。与中国的唐、元、明三朝接壤。</p><p class="ql-block"> 吴哥王朝留下数百座寺庙,每个国王即位时,会为自己修建“国庙”,同时拜祭自己,也拜祭自己属于天神的身份。“吴哥”一词源于梵语,意为“都市”。吴哥王朝信奉印度教,这一点从吴哥窟的建筑、雕塑中都能管中窥豹。后来真腊重归统一,再后来,真腊被暹罗灭亡后,南迁到金边建都,故都吴哥因此荒废,建筑被丛林覆盖,高墙倾颓,瓦砾遍地,荒烟蔓草,逐渐在历史中湮没被世人遗忘了五百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中叶才重见天日。</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 小吴哥有五道门,中间那道是国王走的,所以旅行团都会领大家走中间那道门,这个道不宽,只要导游停下要讲解,人就拥上了。我选择脱离团队,走旁边平民的门,完全通畅,百米长的回廊没有人。可以静静地感受千年陈迹的等待……</p>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 吴哥寺建造与完成时期,对应的是我国南宋时期,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把吴哥称为禄厄,即“都城”之意; 1330-1339年间,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曾游历吴哥,把吴哥寺称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吴哥曾经繁荣昌盛地存在。</p><p class="ql-block"> 元代使者周达观于1296年来到吴哥,并居住一年,写成《真腊风土记》,书中把吴哥寺称之为“鲁班墓”,原因他把吴哥寺看成是一座国王的陵墓。因为吴哥寺与其他寺庙截然不同,首先是朝向,在吴哥众多古迹中,其他寺庙都是面东背西朝向,唯有吴哥寺面西朝东,这种朝向与印度教殡葬风俗吻合。其次,吴哥寺画廊的浮雕顺序又与印度教葬礼巡视方向相同,即逆时针方向。</p><p class="ql-block"> 书中对吴哥做了详尽的描述,成为现代研究吴哥历史最重要的著作。</p><p class="ql-block"> 最初,《真腊风土记》未被西方人认可,甚至嘲笑为是一部天方夜谭式的故事,直到1861年法国学者亨利·穆奥发现吴哥窟,并以一个科学家的严谨与细腻用文字和画笔记录下了这一神奇。亨利.穆奥最终没躲过热带丛林疾病侵袭,病逝于柬埔寨。他的著作被他的仆人带回法国。才使得西方学者越来越重视,并研究与维护起来。</p><p class="ql-block"> 吴哥寺虽被荒废了近五百年,幸亏有宽阔的护城河阻挡,未被森林大肆吞噬,因此成为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我曾囫囵吞枣般浏览过《真腊风土记》,只记得其中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记载很有意思,今日实地游览,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吴哥的繁华、热闹和辉煌。有空再翻阅一下《真腊风土记》估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 吴哥寺是高棉古建筑的巅峰之作。建筑结构高低错落繁而有序,布局纵横疏密匀而精致,装饰瑰丽细腻丰而生动。吴哥寺以其惊世艳俗的建筑,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祭坛和回廊构成吴哥寺基本建筑单元。祭坛由三层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回廊一层比一层高,象征着印度教中宇宙中心的须弥山。从下到上象征性地称为“地狱”“人间”“天堂”。祭坛顶部矗立着五座中央宝塔,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层回廊平台高出第二层竟达12米,台阶十分陡峭,要上一段近90度的阶梯,站在第三层回廊台阶口,向下望去,台阶陡峭的让心悬若空。到第三层平台需排队,看起来队伍很长,许多人因为在阳光下排队太长而留在了“人间”,其实排半个小时就到了“天堂”。</p> <h3>人物雕塑造型也是印度教的特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与儿时的伙伴,如今的闺蜜同游。</h3>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和小妹一同出国旅行。来一组姊妹休闲游照。</p> <p class="ql-block"> 大吴哥是吴哥时期真蜡王国的国都,一座正方形的城,紧挨着吴哥窟。</p> <p class="ql-block"> 大吴哥也就是巴戎寺,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这祥和淡定的微笑穿越千年,就这样静静地注视着人间沧海桑田的变迁。</p> <h3>12属相塔之一。</h3> <h3>在斗象台,小姑娘的笛声让我们驻足,</h3> <p class="ql-block"> 我给她2000柬币(人民币4元),她一定要我把她自己编的花环带走,我不要她就不要钱,最后我拿了一只小野花与草混编的小戒指,才算达成共识。</p> <p class="ql-block"> 这孩子中文非常好,自尊心极强,给吃的给钱都不要,一定要你买她的东西,如若你说要买最后不买了,她会死缠不放,嘴里念叨着“你骗人!你骗人!”甚至大眼睛里眼泪汪汪的。所以请游客不要随口说话,会伤了那颗脆弱的小心肝的。</p> <p class="ql-block"> 塔普伦寺位于柬埔寨吴哥城东约1公里处,在吴哥窟南部33公里处,据说四周原来长1000米宽600米,尊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当地人称之为“小吴哥窟”,但是现在崩落毁损的情况相当严重,目前只剩下长40米宽30米的内层围墙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树很有特点,树根凸出地面甚至爬上台阶,延伸到很远,仿佛粗粝的手背上爆出的青筋。听旁边的导游介绍,这是人们不断砍掉大部分树干,仅留下树根,经过几百年才长成的样子。这些蜿蜒的树根成了这些古迹最好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丰盛的自助餐还有精彩的表演。不可思议的白菜价出行,太值了。</p> <p class="ql-block"> 艺术学校校舍。收留的都是孤儿,孩子们自食其力,主业养蚕、织布、制作各种精美的真丝商品。</p> <p class="ql-block"> “红色高棉罪恶馆”是日本无偿援建的,奇怪吧。参观罪恶馆展览……真的让人不寒而栗。对这样的历史,我们并不陌生,因为苦难是何等的相似。</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波尔布特发动红色高棉运动,推翻了亲美派的朗诺政权,建立了他的独裁王国,虽然将西哈努克亲王请回国,但是很快就软禁了他。波尔布特曾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红色高棉执政后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对知识分子摸底排查,然后抓捕“消灭”,波尔布特认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是祸患,所以“格杀勿论”,初始摸底填写文化程度时,知识分子们以为可以为新政府效力,体现自我价值,谁也没料想,几个月后只要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甚至家有戴眼镜的,统统被抓。为了节省子弹,实行了各种惨无人道的灭绝方式……短短3年时间,柬埔寨被杀害的人口高达170万,华侨更是遭到灭顶之灾,在柬华裔几乎有二分之一死于非命。柬埔寨人现在提起那段历史还是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愿永远不要再现这种反人类的罪恶!!!</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饮品及价格。</p><p class="ql-block"> 柬埔寨基本没有工业,日用品绝大多数都是靠邻国进口。</p> <h3>丰盛的晚餐。</h3> <p class="ql-block"> 大榕树民俗村,也是受中国旅游业影响,弥漫着商业气息。</p> <p class="ql-block">趁机观赏一下柬农村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农贸市场倒是蛮吸引我们的眼球。</p> <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 崩密列离吴哥古迹群 40 公里,从市内的酒店出发,大概需要 1 小时车程。崩密列是完全没有修复的古迹,据说因为最初的建筑材料是沙岩,损毁后就难以修复。崩密列被树木包围,从停车场进来要走一段路,而且没有路标或任何标识,两边都是树林。</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一座废墟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崩密列的围墙大门了。但眼前的大门只剩下门洞,门前和门中堆满了坍塌的石块。即便如此,这个门洞还在努力地支撑着一棵大树。再看这棵大树,斜倚在门洞上,枝繁叶茂、粗壮的树干上爬满了须根。</p><p class="ql-block"> 热带树木的根系在寺庙的地下毫无顾忌地蔓延,然后又肆无忌惮地顶出来,深入到建筑中,碎石与植物交错融为一体,成为特殊的景观,我们在为建筑被毁而唏嘘时,又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叹!</p><p class="ql-block"> 崩密列也是印度教,整体呈环形,除了外墙,其它几乎已成废墟。靠着大门外墙搭有一处窄窄的梯,上去之后是建在废墟上悬空的简易走道。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慢慢走在废墟中,去找散落其间的宝贝,比如一块雕有乌龟的门廊石或者表情生动的佛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因为贪婪地拍照多停留了一会儿,等出了废墟城,旅行团的队伍已经无影无踪了,只剩下我和闺蜜两人。前行有一片森林小路,周围地下有零散的露出半截的石条,我特别想沿着这条小路走进去,但是因为时间和团队规定,只好又退出来。恰好碰到一位貌似工作人员,便用手势打听返回的路(如果没有旅行团,很少能碰到人),他好像是说往左往右顺着古迹外墙都可以走到,我们选择了从左边走(和导游他们刚好相反)。</p><p class="ql-block"> 崩密列是此行我最喜欢的地方,荒野、幽静、落寞、冷峻、神秘……虽然遍地废墟,却又树木苍翠,所以并无阴森之感。坍塌颓圮、布满青苔的石柱、石墙、石门、石窗和着周围肆意生长的树,仿佛诉说时间的力量,斑驳的光影如同记录着岁月的转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h3><h3><br></h3><h3></h3> <h3></h3><h3><br></h3><h3></h3>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我们游了洞里萨湖。从暹粒到洞里萨湖旅游区码头,走了近两小时的路程。导游介绍说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 </p><p class="ql-block"> 洞里萨湖的名气,还在于湖中近万家无国籍无家园不可踏上陆地的水上人家,他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柬越战争流入柬埔寨境内的越南难民和军人后裔,他们不被自己的故国接纳,又被柬埔寨拒之门外,只能蜗居在船上,风吹日晒、生死由天,他们和后代的未来和希望在哪里?引起我深深地担忧和悲伤……坐在游船上,看着那黄褐色浑浊的湖水,怎么也无法把它与“生命之湖”联系起来。湖道两边布满密密麻麻破旧的船只和在上面搭建的简陋的房子,女人们在船边洗菜,男人们聊天发呆,孩子们在船上嬉耍(他们无法知道在陆地上奔跑追逐的自由和快乐)……人们淡定地过着他们困顿而贫穷的日子,似乎湖外的世界是另一个星球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 船航行一段时间后,两旁的“船房”越来越少,渐渐没有了,前面是一片宽阔无尽的水面,原来之前的河道并非是湖。湖中的水清澈多了,夕阳下,确实有了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大船返回途中,停在了一个水中餐厅商店的平台边,马上便有几只小船靠近,都是妇女划船,大一点儿的孩子脖子上缠着蛇,并用手拿起蛇头舞动乞讨;有三个大一点儿的孩子奋力划向大船乞讨,那期盼的眼光谄媚的笑容,实在让人心疼;有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大的六七岁,小的两三岁光着上身,母亲拿着一个一次性塑料杯,弯下腰用杯子把河道那浑浊的水向左右豁开一下,很快舀上来小半杯水让孩子喝,然后再舀再喝,看到这一幕,我隐隐感到肚子疼痛……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生存状态,无疑给我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他们难道就这样日复一日,一代一代生活下去吗?他们做人的尊严就在这乞讨生活中殆尽吗?谁能拯救他们?……我们的大船渐渐远去,直到他们变成一个小小模糊点后消失,那一幕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跑马观花般地看水上人家是无法了解到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内心的,但一些船边上养着的绿植花卉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美的本能追求。 </p><p class="ql-block"> 一个高高竖起的红十字,让我心头一悦:这里有教会,有人传福音,愿上帝保佑这些苦难人家!</p> <p class="ql-block"> 载乘我们的游船,有两个船家的孩子,做完收放缆绳等杂事后,就向游人要小费要吃的,他们过的简单、轻松、快乐,似乎没有想过尊严和别的。</p> <p class="ql-block"> 崩密列和洞里萨湖是自费项目,700元人民币不在报团收费之中。把旅游景点拆分开,一部分列为自费项目大概是一种新的旅游营销手段吧。即使如此,此行依然还是“白菜价”,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吴哥是个一生可以去多次的地方,下次我要邀约个有同好的伴自由行,那样就可不被规定的时间所限制;下次来还要带上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静静地走在森林废墟中,感受历史遗迹那点点滴滴,任你的思绪驰骋纵横上下……去品味那种藏匿了千年光阴,渗透了历史故事的吴哥之美;体会一个与众不同的吴哥。</p><p class="ql-block"> 蒋勋先生说:“我总觉得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