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极目远眺天边的云。只见夕阳西下,落日把最后的余晖洒向天边,奇形怪状的小碎云在晚霞的映衬下红得似火,甚是好看。远处的风景让人陶醉,眼前的盆花开得正艳。忽然想起一句古诗:“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h3><h3><br></h3><h3>窗台上的花,花开时优雅,花落时从容。</h3><h3><br></h3><h3>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就是鼓励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瞬息变化来感悟人生。正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些斯通见惯的现象却能得出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大智慧。</h3><h3><br></h3><h3>余晖落尽、华灯初上,冬日小城的夜生活刚刚拉开序幕。看着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在微风的吹佛下摇曳着,真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不论是花开花落还是一枯一荣,这些无声的生命都在诠释着:这个世界我来过,我努力过,我奋斗过!谁能说短暂的生命就不是生命,谁又能说这样的生命就不曾精彩过呢?</h3><h3><br></h3>随着夜幕的降临,窗台上的风吹得更紧了。我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看着茶几上的一大束鲜花还在悄悄绽放,花香扑鼻而来,感动之情油然而生。这束鲜花是两天前,妈妈收到的专属于她自己的人生第一束鲜花。 <h3></h3><h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见到鲜花准会驻足不前,非要拍个照留个影不可。妈妈也不例外,从我记事起她就比较喜欢穿花格子的衣裳,在地里干活时见到好看的小花,她总不忘拔一棵带回家栽在院子里。村里哪家种有好看的花时,她总能想方设法“俘虏”一株。我和妹妹带她去逛公园时,见到花海更是流连忘返。</h3><h3><br></h3><h3>妈妈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远嫁它乡的她辛辛苦苦为家奔忙,心里爱花却从未感受过来自他人之花的烂漫。</h3><h3><br></h3><h3>今年6月初的一天,我邀约几个朋友来家里小聚,特意品尝下老妈的拿手大菜黄焖鸡。席间聊天时,不知哪位朋友提到如何过七夕节的事情,顺理成章的聊到了送花的话题。</h3><h3><br></h3>我对妈妈打趣道:“妈,你和我爸谈恋爱时,有没有收到过鲜花?”<div><h3><br></h3><h3>“你爸那个老古董,怎么会送花给我呢!。”妈妈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的答道。</h3><h3><br></h3><h3>朋友们被妈妈的话逗乐了,大家在推杯换盏、大快朵颐时对妈妈的厨艺赞不绝口,还自告奋勇地说下次要手捧鲜花再来品尝妈妈的黄焖鸡。</h3><h3><br></h3><h3>妈妈扒拉着碗里的饭,含羞却高兴地说:“不用、不用,人来就好。”</h3><h3><br></h3><h3>这件事过去好长时间了,我们全家都把它当做玩笑而已,并没有往心里去。</h3><h3><br></h3><h3>转眼到了冬天。就在前两天,爸妈从农村老家下来城里,说是要去赴爸爸一个老朋友的女儿的订婚宴。早上吃完订婚宴,下午老两口在厨房里不断忙碌为我改善伙食。我看他们做了好多菜,就提议邀约两个朋友到家里小酌两杯。</h3><h3><br></h3><h3>打通电话,朋友应允。过了好大一会,敲门声响起,妈妈开门迎接,万万没料到他们居然手捧鲜花而来。妈妈接过鲜花的瞬间,虽然没有潸然泪下,但看得出她还是满心欢喜、激动不已。爸爸当时仍在厨房忙碌,并没有见到授花仪式。</h3><h3><br></h3><h3>席毕,朋友走后,爸爸说我的朋友忘记把花拿走了,叫我打电话给他们。一旁的老妈得意的笑着冲老爸说了句“老古董!”,然后哼着小曲刷碗去了。爸爸一脸懵圈,似懂非懂,傻傻地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难道这花是送给你妈的?”</h3><h3><br></h3><h3>我坐在沙发上,笑而不语,陷入沉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h3><h3><br></h3><h3>独自一人再次看着茶几上的鲜花,又一首小诗萦绕心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憾事挂心头,人间便是好时节。”</h3><h3><br></h3><h3>是啊,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要把每天都当做是至亲离开我们的前一天来度过,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才能不憾此生!</h3><h3><br></h3><h3>我想亲待之时,勿误花期,才是最重要的。</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