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悄悄的给清远抹上了一“绿"色彩

韦小宝

<h3>《鱼之悦》每一次经过小区的金鱼🐟池,我家"虫🐛虫"都要停下来,不肯走,拿出自己的"口粮"往池子里洒,引来一群觅食的鱼🐠儿……🐛虫高兴得跳起来了……鱼🐠儿也跳起来了,我不是鱼,却也能感知🐟之悦,如同我儿……</h3> <h3>《夏*荷》在飞来湖东南角,有好大一片荷,每到七八月份,好大好大一片粹绿中点缀着星星点点,星星点点的红、白的,粉的,黄的、花朵……每一支都挺起胸膛,伸着脖子,朝天怒放,引来无数游客竟相拍照……好看极了……飞来湖其实是个人工观光湖,2008年开始挖,自然这湖中之荷也是飞来之荷,为这一城的美丽而来,为这一湖的圣洁而来……</h3> <h3>《村口有良田》在清远清西平原,好多村子都是这样,开门就是一大片良田,春天的时候开始翻田,浇水,播种……给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唤醒生机,到处是泥土的芬芳……下起一场春雨☔️,打开门来,“哇,风里有土的味儿,睁开眼,一片水镜,漫过我的眼……那年春天,我去三坑参加一个学生的婚礼,进入村口,看到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景儿…….。那真是个播种的好季节啊。……</h3> <h3>《午后的佛音》在清远,宗教场所不在少数,我是喜欢研究点儿儒释道的,所以这些场所也没少去。像佛冈观音寺这样香火顶盛的,其实并不多见,那是一个距离佛冈城区约30公里左右的山涧,叫做观音山,这座寺庙就叫做观音寺,传说这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清山绿水相互环绕,状若莲花,有序而又浑然天成,真是一块福地啊!画的时候是午后,正下着雨☔️,但来自各地的香客依然落溢不决。他们带着信仰来,带着致诚来,带愿望来,带着愁绪来,带着……都随着风雨融化在这午后满山涧的佛音中……</h3> <h3>《北江—朝阳》在北江上,住着一群水上人家,我们都管他们叫坦家人。他们靠打鱼🐠为生,常年居住在船上,或江岸边,是最熟悉母亲河的人了,每天他们都乘着朝阳带着一天的几许出江,傍晚他们又披着晚霞,带着一天的收获归来……</h3> <h3>《安庆围一日闲》安庆围村是清远市清新区的文明示范村,是个美丽的自然村落。近年来,随着国家“振兴乡村计划”的广范开展,这里也沐浴到了些许春风。村里道路婉转曲折,干净整洁。随便一处田野,各种花🌸朵儿相互漂亮着,草莓🍓甘果等你任意采摘。那真是“田里花🌸,地里果,水中鱼;水面鸭鹅在玩闹,岸上人家正炊烟。”真是一个周末休闲的好去处。画中景儿是村头的一个休闲农庄,主人家在一个很大的水塘上搭起一条长廊,每隔一段距离就架起一座钓鱼台,供游客锤钓,再立一座亭子,放几张茶桌,人们就在这儿品茶,休闲。周围各种花树,竟相繁茂,水清清在微风中荡漾,这种感觉叫做“心旷神怡”。如果你愿意,你钓起的鱼🐠儿,可以给主人家帮你加工,也可以自己亲自下厨,谋一桌美味儿。或者你相中了水中的某只鸭鹅,那也没问题,主人家也会想办法“满足”你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到有些时候,对生活有些疲倦,人们只顾着“奔跑”,没时间停一停,慢下来,品一下生活的“味道”……找个周末,老友三五个,先在亭间品品茶,再钓钓鱼;灼灼一壶清酒,一只老鸭,一条蒸鱼,外加一个“故事”。那样是否写意?本来麻,天地造物,原本的味道叫“自然”。最放松,最疗心得休闲是“田园”</h3> <h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h3><h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阳光,恋人,和狗🐶。在清新三坑某村的小道上,一对九零后小情侣午后散步,他们时而手牵手,时儿肩搭肩,时儿嘴对嘴说些什么,感觉挺开放,挺温暖,挺让人羡慕的。在这一路斑玻的阳光里,和红霞般的楓林中,……他们的爱👄情,是这乡间的秋泥做成的诗……</h3> <h3>《通往希望的小路》2016年夏,友人在石潭镇桃源管理区包了几处山岭,种砂糖橘,约我前往,看看新种的果苗,于是,欣然接受。这里大部分的山岭都已经开发了,种上了果树,有些山还铺上了水泥路,在山上建起了好些小木屋,当做旅舍。真可谓是旅游。休闲,种植,彩摘一条龙。据说,这个点子是他们的驻村书记想出来的?真是一条带领村民致富的妙计啊😊</h3><h3> 画中这条小路就是通往村后山果园农场的小路,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原始山树。在这漫山的果林中,它们显得颇为另类,有些别样风情,绿绿的,深幽幽的,一直守候在山口……</h3><h3> 像这样不加修饰的小树林,没过多久也要被开发了,也要种上果树,所以,我想把它画下来,留个念想。我只想用最纯粹的“绿"来表达,这样才能更纯真的去还原这里的一切昂然生机……</h3> <h3>《春雨后——三坑小平原》2017年,农历三月,和友人三两位,三坑平原走一遭。路上小雨☔️淅淅沥沥,车里相谈甚观,心情如同窗外带着湿气的爽风,别样美妙……。</h3><h3> 从黄坑到三坑大约需要40分钟,很快我们就到了,雨也停了,风更清爽了,云雾好像抚面而走。此时也许黄坑正下着雨。清远的天就是这样,有时相隔仅两三公里,这边下着雨,那边如却阳光明媚,不关怎样,天更蓝了,山好像是被洗过一样,更纯粹,更干净了,云雾缭绕在中间,交应着这农耕时节,遍地的水田,心中只有几个字“如画,入画,想画”。</h3><h3> </h3><h3><br></h3> <h3>《从比架山上剪下的一片林》</h3><h3> 2015年,3月初,晴。有阳光,属冬去春来日,和几个同事,相约一处景色幽美,有山有水的地方,吃上一顿上得了台面的饭。于是我们就上了比架山顶,这里有两家饭庄,所有的东西都是山上养出来的,很有特色,纯天然,原生态。</h3><h3> 比架山,对于很多清远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是一处名胜。这里一年四季看不到冬天,自然,原生态,森林……一年到头就是绿绿的,深幽幽的,让人神往。</h3><h3> 山上最有特点的,当是各种各样,各自成林的树了,一直以来都是绘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最爱‘’,因为他们单棵很有型,几十棵可当作特写。几棵或几十科就是一片漂亮的“林”,生机昂然的“绿”。而且深浅有度、层次分明。漂亮极了。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于是我剪下了一块,画成了一片林。致敬这一片林海,致敬这幽幽比架山……</h3><h3><br></h3><h3><br></h3> <h3>《啊满渔筏》</h3><h3> 这是白庙码头的一个渔筏,主人家叫做啊满,游客游北江的时候,特别是周末,都喜欢到这里吃些河鲜,品味啊满家的北江美食。</h3><h3> 其实,这里以前就是间小平房,建在江边的崖上,平常很少有人过得去,更别说是建渔筏了。自从2013年以后,随着政府“美丽乡村计划”的实施,白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村容村貌,到老百姓生活方式。以前出江打渔过日子,现在不同了,大部分渔民把渔船改成客船,搞起了旅游,在江岸上也修起了水泥道路,观景台等等。直通千年古刹飞来寺,这样游人可以徒步,也可以乘船,领略北江小三峡的美景。</h3><h3> 因为通了路,来这里的游人多了,啊满家的小平房也开始变成"肥满渔筏"了。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都来这里品尝啊满的北江河鲜……啊满更忙了,日子更红火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