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情韵,沙黄传记

强子睿心

<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沙黄村庄秀美,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神奇美丽的故事传说。</div></h1> <h1>  在沙黄村入口牌坊正对着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皇殿山,这山得名的由来源于一个在藤县、苍梧、岑溪等地流传已久的传说。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在经过沙黄村时正好天黑了下来,一户农家见状便热情地收留了他,并十分周到地安排好食宿,使这位老先生十分感动,便主动提出要给这户农家点一架“山”(当地称安葬祖先骸骨的坟墓为山)。点完“山”后,又开了一个“吊功”的日课,并特别叮嘱这户人家要等到有四种奇异的征兆出现时方可下葬。这四种征兆分别是:一、人头戴铁帽,二、马骑人,三、鲤鱼打鼓,四、鳖上树。这户人家一听,感觉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老先生说你不用耽心只管去做就是了,并且一定要等到这四个征兆全部出现才能下葬,下葬后第二天就要在坟墓上淋水,一直淋到第七天后便会有一支笋冒出来,再继续淋上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再把这支粗壮的笋折断朝着北方奋力扔去就可以了。这户人家将信将疑地按照老先生的吩咐去做,果然在下葬的那天天快亮的时候,天昏地暗、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到了中午时分一些从圩中赶集的人陆续回来了,只见一个买了口大铁锅的人来到河边的时候卷起裤脚,把铁锅举上头顶淌过河去,第一种征兆灵验了;又过了二个时辰,又一批赶集的人回来了,其中有一个人从集上买了一个小马驹,在过河的时候他把马托着在肩膀上走过去,第二个征兆又灵验了;再过了二个时辰,不知是从那里来的一帮“八音”的吹奏者也经过这条河,一个吹鼓手把鼓绑在腰中间,过河的时候正好一条鲤鱼跳起碰到了鼓,第三个征兆也灵验了;这样一直到了傍晚,这时有两个专门从事捞鱼捉鳖的人刚好回来了,他们到了这里想坐下来休息一会,便把捉到的鳖用绳子扎住挂到一棵树上,就这样四个征兆一一灵验了。于是这户人家马上落葬,但在淋水的时候淋着淋着记不得是第几天了,结果在还未到四十九天的时候便把笋拨了起来朝着北方扔去,这一扔不打紧正好扔到了当朝皇帝的洗脸盆上,皇帝急忙召来国师询问是怎么回事,国师掐指一算说是在广西梧州府一个叫沙黄的地方有一座皇殿山上有帝皇之气,于是便派人斩断龙脉,在山腰处挖了一个大坑,两边各插下一支铜笔,破了皇殿顶的风水,从此再也不能出皇出帝了。<br>  虽然这是一个故事传说,但皇殿山山腰中的大坑现在还清晰可辨,这个传说体现了中国民间历史上对皇权的崇拜,同时也说明了在沙黄村有着人类活动的悠久历史。</h1> <h1>  无独有偶,在沙黄村还有着一个叫“圣石”的传说。说的是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感于沙黄这个地方的天地灵气,于是特地再遗下一块巨石来让它与沙黄世代相伴,这块巨石便是“圣石”。现在这块巨石就安静地卧在沙黄村尾一个山嘴上,它突屹于地面,高15米、宽9米,威严肃穆,蔚为壮观。(村民以“当山土地社主”供奉。称“石圣社”。)</h1><h3></h3> <h1> 再次走进沙黄,我们更惊诧于在一个叫地莲塝的地方有一处保存十分完好的古遗址。这处古遗址表露出来的是一个地下通道,通道由古砖砌就,这些古砖呈红色,长15公分、宽5公分,每块砖的侧面都有着十分细腻的美丽纹饰。这个通道建于何时?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城堡抑或是古代驿站没落黄沙?我们均不得而知。但据村中老人们说,当年在无意中发现这处古遗址时曾进行了试掘,挖出的很多砖块现在还堆在洞口,同时还发现了一个陶罐,陶罐里有一个黑色状的坚硬如舍利的珠子,只可惜这个陶罐当时被人打烂连同珠子一起丢弃了。从挖掘出来砖的花纹来看,它与贺州“临贺古城”城墙砖的制作方式十分相似,而“临贺古城”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广西著名的“四大古城”中唯一保存十分完好的一座城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h1> 据“临贺古城”的有关记载,城墙始建于东汉中晚期,初为长方形夯土墙,四周为板筑夯土墙,五代时先属后楚、后属南汉,南汉时期在城墙的内墙包砌红色花纹砖。<br> 地莲塝,是否就是一朵隐藏于地下的莲花,它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又隐藏着多少人类文明的瑰宝?看来唯有通过考古专家的考古挖掘去考证了。但这些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和古遗址的发现,不正也说明了这个叫沙黄的地方很早便有了人类的活动,是一块深受古老文明滋润的湿地么。</h1><h1><br></h1><h3>文●蒙土金《漫漫黄沙说沙黄》</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i><b>石顶生龙是我村,金山伏虎护家园。<br>鹅鱼跃水千波动,皇殿安民万世传。</b></i></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