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 12月5日,隆冬,北风凛冽,银灰色的云块在天空奔腾驰骋,寒流滚滚,正酝酿着一场大雪。<br></b><b> 远处的山,升起袅袅的烟雾,细雨中夹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我县初中数学校本研究活动的开展,正酝酿着一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大雪。“瑞雪兆丰年”,这场大雪预兆着我县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b></h3><h3><b><font color="#333333"> 为了研究不同课型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特召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基本课型教学策略研究”研讨会,具体通知如下:</font></b></h3><h3><br></h3><h3></h3> <h1>2018年12月5日,谷城县初中数学教研员、数学教师共计95人,共同汇聚在谷城县盛康中心学校录播教室,参与<b><font color="#33333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基本课型教学策略研究”研讨会</font></b>。一天的活动时间,由示范课、听评议课、说课、专家讲座等模块组成。</h1> 名师骨干同台,展示教学风采 <h3><br></h3><h3>第一节盛康中心林玉芬老师的课是《26.1.1反比例函数》,这是一节章起始课也是概念课,林老师这节课让学生经历对概念的引入、定义、剖析、应用、提高等几个环节,林老师将各个环节把握都较为恰当。特别是从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入手,复习函数的概念、变量与常量等知识点,让学生在问题中忆起旧知。在教材中,列出的函数解析式都是反比例关系的,而林老师设计中还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题目,让学生在这些许多的式子中找出已经学过的函数,这样做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分辩出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形式,又使学生在所学的函数形式中对比各种不同,为后面找出反比例形式作好铺垫。</h3><h3><br></h3> 课堂精彩瞬间 <h3></h3><p class="s6" style="line-height: 21.600000381469727px; text-indent: 37px;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p><h3></h3> <h3></h3><h3>第二节课由城关一中黄艳丽老师执教《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本节课学生真正体会“类比”“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中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渗透尤为重要.本节课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位置和变化趋势,感受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感受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变化与对应关系,由于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因此自变量分x>0和x<0来取值,感受分类讨论思想,通过研究k=6,12这些具体的函数图象归纳得到k>0时的图象和性质,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验证猜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然后类比k>0的情形研究k<0的情形,进而总结完整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br></h3><h3></h3> 课堂精彩瞬间 两位授课老师说课 <h3></h3><h3>林老师引导学生观看章前图,借助问题一,引导学生分析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平均速度v和时间t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三者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为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奠定基础。再通过一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用函数式表示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模型。通过三个实例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共同特征;明确概念与三种变现形式,紧接着进行概念的辨析。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是否掌握判断反比例函数的标准和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反比例函数概念及模型的建立也就会水到渠成. <br></h3><h3></h3> <h3></h3><h3><br></h3><h3>黄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构思这节课:1.<b>要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从数学学科的整体结构、核心内容和重要思想上整体把握和认识数学教学内容</b>. 函数是初中数学重要的知识体系,对函数的研究方法一脉相承,它们都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虽然变化规律不同,但都是由实际问题概括得到函数解析式,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表示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然后把这些值得对应点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最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顺次连接起来,得到函数图象. 由它们的图象,同时结合解析式归纳总结其图象特征和性质. 这是我们学习每一类具体函数时采用的相同的研究方法。2.<b>使学生真正体会“类比”“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b> 本节课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形状、位置和变化趋势,感受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感受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变化与对应关系。3.<b>让学生经历性质探究的全过程.</b>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首先我用课件演示了y=6/x图象的生成过程,并引导分析了自变量取值问题以及画图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了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从图象上可以观察函数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把握函数的性质,而解析式可以对函数的性质进行无限“解读”,因此我把函数图象和解析式结合起来,研究函数的性质。<br></h3><h3></h3> 教师代表评课 <h3>肖良江主任对两节课进行点评: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课,符合相应的课型;林老师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及创新能力。黄老师的课有自己的创新,以现实情境为导入,以活动为中心,以共同体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肖主任提出更高要求,指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导学案上的每一个标点、老师的每一次提问都应该非常准确。第一节属于章前起始课,章头图未充分应用,第二节“在每个象限内”这个难点,引导过于生硬。</h3> <h3><b>讲座——充分利用章引言,引导学生爱数学</b><br></h3><h3>谷城县阳光学校 丁勤</h3> <h3><b>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基本课型”教学策略研究</b></h3><h3><b>讲座——数学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过程</b></h3><h3>谷城县教学研究室 肖良江</h3> 讲座内容 会场一角 部分教师心得体会 <h3>本次校本研究活动,不仅学到了两位优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更从丁勤主任和肖良江主任的讲座中学到了如何有效利用章引言,让学生爱上数学,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肖主任提出:教师教学的语言要高品位、教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经验是不能传播等理念是我们今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h3> <h3><b>感谢为活动顺利开展付出辛苦努力的同仁!</b></h3><h3><b>活动策划:肖良江</b></h3><h3><b>授课教师:林玉芬 黄艳丽</b></h3><h3><b>图片提供:陈艳红 丁勤</b></h3><h3><b>图文制作:陈艳红</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