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孩子了?

酒泉新起点教育

<h3>小时候上学,最害怕的两件事情,应该就是挨老师骂和被老师请家长了,如果两件事情都一起碰上了,那可真的是堪比火星撞地球,世界末日了。</h3><h3>老师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堪比福尔摩斯的形象。</h3><h3>在课桌低下的小动作,在完成的作业上有没有花心思,甚至自己的小脑袋瓜子里在打些什么歪主意,他们好像都能够一眼看出来。</h3><h3>当然,被发现之后就免不了就是一顿“思想教育”,有时候还会伴随着罚站、罚抄等附加体验。</h3> <h3>小的时候,我可能不太懂,虽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心里还是会有一点不舒服。</h3><h3>长大之后,我渐渐明白,老师是在用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错和对,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h3><h3>事实证明老师的方法的确很奏效,被教育一顿之后的我,基本没怎么再犯同样的错误。</h3><h3>现在我回想起来,觉得那是一段十分有趣的回忆,还对老师十分感激。</h3> <h3>但是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让我十分不解的新闻。</h3><h3>10月16日,株洲县育红小学三年级某班27岁何姓女教师被该县渌口镇派出所几个警察直接从教室带走,在审讯室里被关了7个多小时,下午3点左右才被放出。</h3><h3>事情的起因是,班里的一个女孩因为迟到,该老师让她在教室前面站了几分钟。罚站女学生很快通过电话联系到家长,孩子爸爸带着警察到学校将女教师带到派出所。</h3><h3>整整7个小时,女教师水米未进,被监视着,还被限制人身自由。</h3><h3>带走女教师的那位父亲最后被证实为派出所副所长赵某,县公安局已对其作出停止执行职务的决定。</h3><h3>这位父亲这样滥用职权、劳师动众,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的女儿被罚站了几分钟,我十分不解。</h3> <h3>什么时候学生都变得如此娇贵,不能罚不能骂,也不用为自己的错误负上责任了?</h3> <h3>我不赞成老师体罚,但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继续训诫或者惩罚,另外罚站几分钟还真的称不上是体罚。</h3><h3>随着家庭对孩子教学越来越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本应该更加紧密,但近些年反倒越来越剑拔弩张。</h3><h3>这样紧张的氛围在家长和幼师中更加明显。</h3><h3>很多的幼师不是“不想管”孩子,而是“不敢管”。</h3> <h3>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赏识教育”的引导,害怕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旦批评了孩子,会有家长不分青工皂白上门理论,怕会百口莫辩。</h3><h3>这也是一个十分可悲的现象,教育工作者本就应该引导孩子更正错误,学会成长,现在反倒被迫偏离了这个工作方向。</h3><h3>但其实,家长应该正确去看待批评的这一件事情。</h3><h3>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发展认知的时期,开始认识自我与外界。</h3><h3>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该让孩子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该批评的地方就要批评,该表扬的地方就表扬。这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溺爱,抱着他哄,这样孩子永远无法长大。</h3> <h3>幼师是一份伟大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职业。</h3><h3>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有时同样的批评,有的孩子没事,而有的孩子却会产生负面情绪,这都源于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造成的。</h3><h3>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肯定是事出有因,而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孩子自犯了错误,适当的批评教育能够帮助孩子认清自己行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要如何改正,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h3><h3>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看孩子的“错误”,然后审视老师的“批评”,有助于家长理解老师的立场,理解老师的“苦心”。</h3> <h3>当然,如果因为错误批评,或者批评的力度拿捏不当倒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合理沟通,寻求解决方案。</h3><h3>希望家长能够多多理解和配合老师们的工作,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认真地执行每一项工作。</h3><h3>愿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