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炮兵第六十八师司政办公楼大楼</span></p> <h1>《老营房》<br>有一个地方,<br>虽然早已离开,<br>却始终没有遗忘;<br>虽然相距遥远,<br>却始终魂牵梦绕在心房。<br>那里,<br>曾经有我守卫边防的足迹,<br>有连队口号和军歌回荡。<br>那里,<br>曾经有我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br>有战士叱咤风云的梦想。<br>时过境迁,<br>如今你怎么样?<br>无论能否再去看一眼,<br>你永远在我心上。<br> 张景才<br> 2018年12月7日</h1><h1> 于天津滨海新区</h1> <h1> </h1><h1> 对于早已离开部队的战友们,曾经所在的军营始终是心中的牵挂。</h1><h1> 从1967年12月入伍,我曾经先后生活、工作过的有原炮兵第六十八师六三三团、师部、六三六团和六三五团营房。</h1><h1> 刚入伍时到六三三团,那时三团的营房紧邻唐山矿冶学院,营区是漂亮的楼房。不过,在那里一个月出头,援越抗美离开。1969年三月回到唐山营房,两个月后北上中蒙边境的赛罕塔拉,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唐山营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营房全部损毁,大体上成了下图中的样子。 </h1> <h1>地震后残留的三团近邻原矿冶学院房屋的遗迹</h1> <h1> 部队在越南战场没有营房,营连战斗部队都居住在火炮阵地周围。那时我在团宣传队,居住在后方山林里的茅草屋。</h1> <h1>六三三团宣传队员在援越抗美战场的茅草屋前留影</h1> <h1> 1969年6月六三三团北上,团部在赛罕塔拉,一营在二连浩特西侧的毛登庙,二营在二连浩特东侧的查干敖包庙,没有营房,居住在军用帐篷里。当年10月初部队撤到集宁,团部在半号地,营连在脑包山周围的阵地上,居住的都是临建房。1971年以后,三团在集宁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军营。</h1> <h1> 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个老兵都能回老军营看看。本篇选用了部分战友近年来拍摄的原炮兵第六十八师本部和三、五、六团军营的照片。虽然大都不是全面介绍,但也基本上展现了老营房的现状,让战友们有大致的了解。衷心期望战友们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每一天。</h1> <h1>三团团部在内蒙古集宁半号地的驻地(照片分别由王俊青和姜可起拍摄)</h1> <h1>半号地原有二十左右户人家,大都搬走,如今日剩下两三户。</h1> <h1>1969年10月初六三三团从中蒙边境撤离到这里,团部就住在这些临建的房子里,如今只留下残垣断壁。</h1> <h1>这间房子很像当年我所在的政治处组织股住房,看着有些伤感。</h1> <h1>1969年我在半号地的留影</h1><h3></h3> <h1>三团在集宁的营房(姜可起摄于2017年)。我1971年3月离开三团到师组织科,这座营房还没有建成。遗憾的是,我在师组织科(驻地张家口)工作四年,沒去过三团,后来也没机会再到集宁,始终没见过这座营房。</h1> <h1>下图为原六三三团在内蒙古集宁的营房正门</h1> <h1>军营礼堂</h1> <h1>礼堂内部大致保持原样</h1> <h1>三团政治处部分战友1970年在半号地合影</h1> <h1>三团宣传队员北上时的合影</h1> <h1>五团下花园营房</h1> <h1>牛义顺保存的下花园营房老照片(应当是营房建成之初照,十分珍贵)。</h1> <h1>这张彩照应是牛义顺2015年重返军营时摄</h1> <h1>下花园营房近照(2017年张景才摄)</h1> <h1>团部办公楼外观完好</h1> <h1>从办公楼二楼阳台远眺,鸡鸣山依然雄伟挺拔。</h1> <h1>礼堂外观破旧,内部设备已损坏。</h1> <h3>院</h3> <h1>其他院落房屋门窗不在</h1> <h1>办公楼内显凄凉</h1> <h1>原政治处主任办公室(我曾在这间办公室工作三年多),已是如此模样:</h1> <h1>政治处部分战友当年在办公楼前合影(而今早已分散在四面八方)</h1> <h1>当年的五团运动会开幕式就在办公楼前的操场举办(照片中左二是我)</h1> <h1>六团化稍营营房</h1> <h1>2015年孙宝义重返拍摄了不少照片,这里选用几张。</h1> <h1>营区的水塔是最高建筑,现在仍完好,还在使用。</h1> <h1>礼堂还能使用,不过原有的座椅等设备没了。</h1> <h1>炮场巳变耕地</h1> <h1>远望营区,壮观依旧(2017年张景才摄)</h1> <h1>营区大院外的岗亭不见,围墙上涂写了学校标语</h1> <h1>礼堂外观依旧</h1> <h1>营区部分区域已成孩子们的学校</h1><h3></h3> <h1>一营的宿舍外观基本上保持原样,我曾在一连和三连任过职。</h1><h3></h3> <h1>首长和司令部房屋外的白杨已长成参天大树</h1> <h1>家属院的房屋都已经无法用来居住了</h1> <h1>首长和司令部办公房屋基本完好</h1> <h1>原宣传股门前留影(我曾在这里工作两年多)</h1><h3></h3> <h1>和在营房里上学的孩子门合影(牛义顺摄)</h1> <h1>宣传股战友当年在宣传股门前合影</h1> <h1>宣传股战友当年在营房门卫室前合影</h1> <h1> 原炮兵第六十八师师部在张家口的营房</h1><h1> 1971年3月我到师组织科时,师部机关驻地还在张家口桥东区的煤机厂,师宣传队住在对面的卷烟厂 。1972年,师机关才搬入东山坡上新建的营房。</h1><h1> 下图为原师首长和司、政办公楼的老样子(1972至1974年,我在这个办公楼里的政治部组织科工作三年)。</h1> <h1>下图应为原师宣传队员前些年重返照,那时办公楼基本保持原样。</h1> <h1>1973年在师教导大队的合影</h1> <h1>2015年原师宣传队部分队员重返时样子(也可能是拍摄不全,未见到后勤办公楼、师医院楼和位于礼堂南侧的家属院)</h1> <h1>礼堂外观未变,但门窗损坏,内部设备也无法使用了。</h1> <h1>坡上似乎是原师直连队宿舍,房屋样貌已变。</h1> <h1>重返军营的原宣传队队员们在曾经多年生活和演出的礼堂门前合影</h1> <h1> 后记:由于沒有原六三四团营房的影视资料,此篇中未展现,敬请战友们谅解。</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附战友王汝刚评论截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