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斋公房位于高黎贡山北面,是古代南丝绸之路(陆上)的必经之地。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保山至腾冲的三条路之一,也是公认最古老的茶马古道。由保山渡过怒江后翻越高黎贡山――马面关――北斋公房――桥头。<div><h3>高黎贡山是人类自然基因库,而北斋则是基因库的核心区,还有很多的新物种有待发现。</h3><h3><br></h3></div> <h3>十多年前,和几个朋友从百花岭沿着南斋茶马古道经旧街子、千桥河公房、南斋公房、林家铺子翻越高黎贡山。那时年轻故重装进入,用时两晚两天才走到江苴坝子。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可谓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如在澡堂河泡澡时遇到扑天盖地的大土夹(大土蜂)来洗澡喝水,在千桥河公房被早蚂蝗叮咬得满腿是血,如在牛奶般的浓雾里砍柴,淘米做饭,还有坐在斋公房的院墙上喝酒看星空等等。</h3> <h3>在走南斋时向导说北边还有一条古道是高黎贡山的核心区,不能进!当时心想:一定要走一趟,南北斋都走过才算完美。这一等就是十一年!</h3> <h3>前些天意外得到了一次机会,便立马约了两个朋友向北斋飞奔而去,去看看让我等了十一年的容颜</h3> <h3>头天在老乡家吃了个烛光晚餐(没电)菜还比较丰盛,有跑山鸡、牛干巴、香肠和鸡汤白菜。当然酒是少不了的!几人喝得非常尽性,两个瓶子空了还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饭后早早躺下,在憧憬中睡去。</h3> <h3>6:30闹钟才响,几个人立马起床整理装备,没敢洗漱水太冷!在饱饱的吃过早饭后于8:07出发进入古道。这条古道宽不过两米,窄最多1.2米因多年未曾使用,古道几乎所有的石条、石块上都厚厚的长了一层青苔,任由山风抚过。只有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坑在默默讲诉着昔日人来人往,马帮铜铃响澈山林的辉煌情景。</h3> <h3>沿着古道前行不久就看到了路边的各种战壕、交通壕、散兵坑等战争遗迹。虽然这场战争已过去70余年这些个遗迹已被枯枝败叶所掩盖,但轮廓还是清清楚楚一眼就能分辨出来。</h3><h3>太阳渐渐升高,阳光穿过浓密的枝叶打到路上,古道一下就变得斑驳了有种说不出来的苍桑感。行进途中没人说话,只有脚下厚厚的落叶沙沙做响。</h3><h3>10:00左右几人气喘如牛登上了一个日军的重机枪阵地,在此远眺,古道如同一条细细的蚯蚓弯弯扭扭的在脚下蜒仲而去。而这个机枪阵地如同一条恶犬扼住了整个古道。试想!70余年前中国军人为了抗击侵略收复国土,在缺食少穿在没有任何掩护下有多少英勇的士兵牺牲在冲锋的路上!此时此刻心情是沉重的。</h3> <h3>沿着古道再向上一路经过小松山、大松山、茶铺、北风坡、一碗水、两碗水、灰坡于12:40一行人到达山顶,高大浓密的森林已然消失,只有大片的山竹和杜鹃花丛围绕在高山草甸周围。这里是野水牛,羚牛,云豹,野猪,老熊的家园。登高眺远,向东潞江坝子尽在眼底,向西界头近在咫尺。少许休息后告别保山越过山脊向腾冲方向继续前进。</h3> <h3>古道太陡!上坡气喘吁吁,下山战战惊惊一步一滑好不容易到了北斋公房,看到的只有残桓断壁杂草丛生,往日的繁华就像还给了岁月,消失在了空中。(注:北斋公房始建于唐南昭时期,期间几经毁损复建,在历史长河中屡经战乱)</h3><h3>过了北斋公房遗址就是马面关了(注:马面关又名马回关意思是此地太险,马不能过到此而回)此地本来就是天险路难走,再加上水毁、滑坡以及长期缺乏维护等原因路越走越窄变成了羊肠小道,路两边的人高的杂草直接把路遮了个严严实实只能蹚着走,这段路大家非常艰苦!</h3><h3>好不容易到了铁匠房(注:在滇西抗战期间在此击毙了一名叫铁金刚的倭寇军官,当地有一个顺口溜:任你铁金刚,过不了铁匠房。)开始爬山,但相对马面关的路就好走多了。于16:20到达朝阳店安全出山,了了心愿!</h3><h3>(注:滇西抗战期间,腾冲抗日政府曾三次设县政府于朝阳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