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高景“高、险、巧”

半天楼

<h3>  今天上午,中央电视台10频道《中国影像方志.陆河篇》摄制组在陆河县城螺河边录制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田高景节目。来自各地约4万多观众同时享受了这一文化大餐,博得了掌声雷动,齐赞技艺。</h3><h3> 河田高景历史悠久,取材广泛,文化积淀深厚,是勤劳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河田客家先民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它充分体现河田劳动人民代代传承、酷爱艺术、渴望祖国富强的鲜明个性和人生追求,突出河田客家人“集体创作、团队协作、友谊竞拔”的团队精神,对启迪民智、传承历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h3><h3> 高景由景床、景梗、景物三部分组成。景床是个长×宽×高=1.2×1.0×0.8米的粗木架,它用来固定景梗、景物,是基座;景梗是根长6-8米的锻造小纲条;景物由景童 、景旦和道具组成,景童由13-14岁以下少男少女扮演,景旦由5-6岁小童扮演,道具包括服装、饰品等,它们均为高景的有机组成部分。</h3><h3> 河田高景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高、险、巧”。“高”是指景旦所在的空中位置高,一般为7-8米,远远超过古民居屋脊高悬于空中,惹得万民翘首观看;“险”是指整台高景仅由一根6-8米长不规则小钢条独立支撑,景旦立于景梗正上方,看起来无依无托,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让观众提心吊胆、捏一把汗;“巧”是指高景各有机单元巧妙组合,奇特考究,高景制作中既要依照景梗形状来谋篇布局,又要严密隐蔽景梗所在,绝对不能暴露景梗的“来龙去脉”,留下悬念让观众去猜测、争论。</h3> <h3>图拍自县城螺河边。——朱显棠 2018.12.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