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的传承

枫林踏雪

<p class="ql-block">  来到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新民村,一条几十米的制陶土窑吸引了我们众人的镜头。当地人称这座土窑为_龙窑。据说这是黄流新民村古龙窑是古代琼南崖州地区仅有的唯一一座龙窑。</p> <p class="ql-block">  龙窑看似简陋古朴,却是黎苗族的传统烧制器物的工艺,它延续了先辈们的工匠技艺和精神,龙窑传承和弘扬了黎族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 <h3>这个土窑可以烧制各种陶器,大缸,罐,盆,盘,土灯,碗,脸盆,执壶,酒壶,蒸器等器皿。每一件器物都印证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灿烂文化。</h3> <p class="ql-block">在现在的日用陶瓷基本都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今天,仍然保留手工制作传统的新民村龙窑意义非凡。这项工艺技术也是一道独特的非遗文化景观。</p> <h3>在这间低矮简陋破旧工坊里,我们见到了这座龙窑的主人,村民邢孔方夫妇。</h3><h3>邢孔方老人已经60多岁了,夫妇俩2.3个月烧一次窑,其它的时间就是务农种地。</h3> <h3>这里既是老夫妇两个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工作间。</h3> <h3>我们进屋时,她们老夫妇俩正在切陶泥的坯料,并把陶泥和匀(这是制陶的第一道工序)。</h3> <h3>现在邢孔方这座龙窑,是新民村唯一运行的土窑,也是唯一的传承人。</h3> <h3>第二道工序:把和好的泥料进行手工拉坯塑型,形成陶器的胚胎。</h3> <h3>邢师傅的老伴正在给成型的陶罐安装耳环。</h3> <h3>老伴在检查瓮的平整光洁度。</h3> <h3>第三道工序:晾干。晾晒时不能在强光下暴晒,要在室内自然晾干。</h3> <h3>第四道工序:上铀。一口简易的铁锅,锅中是调好的铀料。邢师傅手把器皿,在锅里一转,铀就上完了。</h3> <h3>第五道工序:进龙窑烧制。经过两天的加火烧制,温度降下来后就可以出窑出成品了。</h3><h3><br></h3> <h3>邢孔芳老人的作坊里摆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罐、盆、杯. 壶、缸、瓮和烟囱,带有铀褐色并有些光泽是成品,也有待烧的深灰色半成品。别小看这些土陶粗瓷器物,拿出任何一件手工器皿,都价值不菲,都要比现代的细瓷精陶贵上好几倍。</h3> <h3>在琼南地区,人们日常曾经使用的陶罐、盆、杯、缸、瓮等,许多都来自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一个名为“新民”的小乡村。</h3><h3><br></h3> <h3>新民村有着300余年的历史,世代相传,曾经是村民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因制作工艺原始和技术滞后,龙窑出产的陶器早已无法跟新时代专业制作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烧陶的手艺活儿正在被当地村民们所遗弃。早些年村里还有六口窑,当下只有邢孔方老人这一口龙窑了。</h3> <h3>这位年轻人是邢师傅新收的徒弟,他叫邢光浩,是学雕塑专业的毕业大学生。</h3> <h3>他把所学的雕塑专业与传统的陶制工艺相结合,不仅使传统制陶工艺得以传承,并增加了新的特色。</h3> <h3>真希望海南黎族的古老传统制陶工艺,在这位年轻人的手中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h3> <h3>我们采访的摄影团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