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大富豪”全都是泉州人,居住在厦门市鼓浪屿。

魅力泉州~文明影视

<h3>~原创~</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民国“三大富翁”】</font></h1><h3><br></h3><h3>一,《中华民国首富黄奕住》</h3><h3><br></h3><h3>中华民国首富,富可敌国。</h3><h3>巨富南安人黄奕住是民国时期,中国华侨首富,是中国黄氏首富,是厦门首富,南安首富,也是印尼首富。</h3><h3>黄奕住,印尼前首富及糖王。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金淘镇,1945年6月15日逝世。</h3><h3>黄奕住是紫云派黄守恭后人。祖先曾任高官显职。后归隐在家务农。他幼时曾上数年私塾后失学协助父母种田。12岁时,他开始从师学习理发手艺。</h3><h3>他和另三房兄弟统称糖王家族,是民国初期-50年代末的显赫家族。家业遍布各领域。仅于中国厦门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黄奕住不单是印尼首富,更是知名慈善家和爱国人士。</h3><h3>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曾对中国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黄奕住与兄弟黄奕伦(伦公行事低调寡言,故少为人知),长子黄钦书,银行家胡笔江等创办了中南银行,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电话公司,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收购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和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正式成为厦门首富家族。</h3><h3>1919年4月5日,黄奕住将其所积资金约合2000万美元汇回祖国,结束了他侨居印尼35年的生活及事业,返回福建厦门市鼓浪屿定居。</h3><h3>黄奕住还于1921年8月7日,在厦门市(今镇邦路42号)创办了日兴银行,以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其资本的雄厚,为厦门各银行之冠。由于日兴号有良好的信誉,东南亚各地华侨纷纷把他们的游资汇存该银行,以备日后在家乡建筑房屋及兴办实业之用。</h3><h3>黄奕住还在厦门投资房地产。1919年至1935年,他在鼓浪屿建房160座,建筑面积达4.15万平方米,在厦门占首位。在鼓浪屿,几乎所有角落都有 他的房产,而且这些房产,如今九成还在。黄奕住所投资兴建的房屋,有五种:一是住宅类,包括“黄家花园”和观海别墅等;二是所办企业的营业用房;三是所办 慈勤女子中学的校舍;四是捐款给有关单位盖的房屋;五是建筑用于出租的房屋,如鼓浪屿日兴街两侧的房子。据记载,在1934年以前,在厦门私人出资兴建的 房屋中,以黄奕住的最多。1930年,黄奕住拥有的黄聚德堂投资股份245万银圆,这在1927年至1937年间厦门的22家房地产公司中,是最大的。</h3><h3><br></h3><h3>黄奕住在返国前夕,即已考虑今后如何运用其资财为祖国的复兴及建设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他创办银行,扶助发展华侨工商业,振兴祖国实业。他经营社会公用事业,建设家乡事业。</h3><h3><br></h3><h3><br></h3><h3>二,《越南华侨首富黄仲训》</h3><h3><br></h3><h3>黄仲训,原籍南安,后迁居厦门禾山文灶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县学(秀才)。光绪二十七年赴安南(今越南)堤岸助父经营地产、典当致富。曾带头捐资倡办福善医院(又名中华第三医院)。民国2年(1913年)挟资回国,以“黄荣远堂”名义在厦门和泉州广置楼屋。</h3><h3><br></h3><h3>黄仲训(1877-1956),原籍福建泉州。在清时,曾过考中秀才,后到安南(今越南),协助其父亲经商。其父亲黄秀荣(文华)为越中华侨的首富,死时遗产除大宗房地产外,还有典当13间,银行存款数百万元。其遗产由黄仲训与三弟黄仲赞掌管。仲训经营房地产业遍布越南、法、英、美、港、台等地,被称为“房地产大王”。</h3><h3><br></h3><h3>他曾在泉州新门街建造两座楼房,在厦门鼓浪屿建造一座“瞰青别墅”及50多座楼房,还花费近百万元筑堤填海,称为“黄家渡”,至今楼房栉比鳞次。他思想守旧又崇洋,子女均送到河内或巴黎受法国教育。1956年逝世。</h3><h3>人物成就</h3><h3>他与黄奕住同为鼓浪屿的华侨首富,言富侨者,必推此二黄。黄仲训的“瞰青别墅”与黄奕住的“观海别墅”,同为鼓浪屿胜地,游者都认为可互相媲美。但是,此二人的经历见识及行为却不相同,一为承袭父业而加以发展;一乃出身贫农白手起家。一入外籍以保私财,对祖国建设漠不关心;一打拒绝外人引诱,坚决不入外籍,晚年尽其资力,回国参加建设。这可视为华侨社会中的两种典型人物。</h3><h3><br></h3><h3>东南网3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清末秀才”、富得流油的“房地产开发商”、曾坐拥鼓浪屿别墅数十栋……这是闽籍华侨黄仲训的“标签”。</h3><h3>最近,黄仲训的孙女黄元镜女士专程从法国回来,委托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文博馆员梁春光,希望寻找黄家以前在泉州的老管家,以了解更多家族故事。</h3><h3>黄仲训热衷公益 建中山路修开元寺</h3><h3>黄仲训家族与泉州有着很深厚的渊源。</h3><h3>其父黄文华死于越南,但“慕桐城(泉州)朴素,士大夫多长厚君子,有邹鲁风,并令子择仁买宅,为他日退老计……”黄文华的墓志铭道出了黄家在泉州的原委,黄仲训的母亲死后一道葬在了泉州。墓志铭还提到“文山境”,即泉州市区新门街一带。</h3><h3>黄仲训生于1877年,1956年去世。这79年间,他经营房地产,在厦门鼓浪屿曾有“瞰青别墅”、“西林别墅”、“厚芳兰馆”等60多栋房屋。出现在泉州文史资料中,黄仲训的作为一样让人惊叹。1922年时,黄仲训打算将新门街改造成“文华街”,但因社会动荡,最后作罢。黄仲训还携巨资,倡导泉州扩建中山路为新式马路,提升市政设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历史文化名街。</h3><h3>教育方面,黄仲训捐资厦门大学,在泉州创办南华女校,并将一处产业献给建国商校。黄仲训以紫云黄后裔的身份,与华侨黄奕住、黄秀烺等合修开元寺檀越祠,还另外单独出资修法堂。</h3><h3>黄仲训家族生意主要在越南,据说家族在越南拥有房屋3万多间。有人曾说,越南西贡堤岸半个城市房地产均属于黄家所有;也有描绘说“黄家建造像城郭般的洋楼数百座,四周相连,中间盖了一个大市场及一座大医院”。因为越南时局变化,20世纪50年代,黄家举家从越南迁往法国,数百后裔如今以黄仲训父亲黄文华的名字为法语姓氏。你在法国巴黎遇到华裔拥有姓氏“HUI BON HUA”,那基本上就是紫云衍派黄仲训家族的后人。</h3><h3><br></h3><h3><br></h3><h3>三,《菲律宾华侨巨富黄秀烺》</h3><h3><br></h3><h3>黄秀烺(1859~1925年)字犹炳,晋江东石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生于晋江深沪。幼丧父母,与二兄秉猷共同生活,后偕二兄往来宁波、香港等地经商。二兄殁后,旋转往菲律宾谋生。初在同乡店中当记帐员,因勤谨诚厚,为林姓华侨巨商所器重,提供资金支持其从事商业活动。经20余年艰苦奋斗,成为菲律宾华侨巨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回国,定居于厦门鼓浪屿。投资5万银元,在厦门开设炳记商行,以信用笃著,获利甚丰。清末向清廷捐献巨资,受诰封为一品忠宪大夫。</h3><h3></h3><h3>民国元年(1912年),黄秀烺投巨款25万银元,在祖籍东石檗谷村营建古檗山庄,历经三年方告竣工。民国初年,大总统黎元洪曾颁赠嘉禾勋章,孙中山也题赠“热心公益”、“急公好义”匾额。民国14年病逝于鼓浪屿。</h3><h3>  黄秀烺幼失怙恃,和二兄秉猷生活在一起,念书不多,即随二兄经商,往来于浙江宁波等地。后二兄殁于客地,秀烺扶柩回归,家道渐落。</h3><h3>  不久,黄秀烺南渡菲律宾谋生。初在同乡店中当记账员,因为人勤谨诚实,被一林姓华侨巨商所器重,为他提供资金,支持他从事商业活动。秀烺苦心经营,留心讯息,每每赢利数倍,更为林姓华侨信任,遂与他合资共营较大商行。</h3><h3>  黄秀烺经历二十余年艰苦奋斗,遂成菲律宾巨富。</h3><h3>  黄秀烺年过半百,萌发身后留芳之念,于民国元年(1912年)从“炳记”银行中抽拨25万银元,在祖籍地东石檗谷村购地数十亩,营建“古檗山庄”,船载白银从厦门运到东石港上陆,几乎动用全村劳力挑运。“古檗山庄”历经3年方告竣工,这种“返祖”举动,在海内外轰动一时。</h3><h3>  黄秀烺虽不是文化界人士,但平日嗜好文墨,与文化界交往甚广,又结识许多政要贤达,即遍邀四方名贤题赠。从1916至1922年,秀烺亲自征集墨迹,他去世后,又征得一部分,至1932年其子祖移根据刻石原版刷拓编成《古檗山庄题咏集》,分赠亲友及各界人士,全集分上下两册,上册多为序、记、铭、赞,下册多为诗、词、联、跋等。共一百九十多幅,作者一百八十多人。</h3><h3>  惠赐墨迹者,均是当时社会名流,涉及政治、经济、艺术等诸界。黄秀烺亲书《题咏集》序,云“异日百岁之后,归骨于此,吾子孙祭于斯,奠于斯,绵绵延延,守而不失”。简约数言,抒寄了黄秀烺眷恋故土、“孤死首丘”的情怀。</h3><h3>  清末民初,黄秀烺支持孙中山革命,对家乡公益事业贡献甚大,如修建村落通往庄园的跑马大道,疏浚乡里的水渠沟道,每户赠送3株大龙眼树并号召村民种树绿化;独资修葺泉州开元寺万寿塔(俗称西塔),出资调解安海地区封建械斗,与黄奕柱等人捐建厦门轮渡码头,为创办漳厦铁路四出鼓吹宣传。至于怜恤孤寡,救贫济穷,不胜枚举,为社会所称道。</h3><h3>  民国五年(1916年),大总统黎元洪颁赠嘉禾勋章题褒“热心公益”、“急公好义”匾额以赠,并刊有“荣典之玺”的图章。</h3><h3>  民国十四年(1925年),黄秀烺因病在鼓浪屿逝世,享年66岁。其子孙族人,遵其遗嘱,扶柩回原籍安葬在“古檗山庄”,以遂其热爱家山故水的夙愿,参加安葬仪式的各方面人士上千人,盛况空前。</h3><h3><br></h3><h3><br></h3><h3>四,黄氏三位富豪捐资重修开元寺</h3><h3><br></h3><h3>据《重修开元寺志》吴享春撰文记载:</h3><h3>民国十三年甲子九月入寺兴工,乙丑八月,(开元寺)慈儿院开幕,圆师復以重兴之。工程既钜,不得仰慕檀施,按开元自黄守恭长者,捨园建寺以来,设祠立像,推紫雲黄氏为檀樾主,前度兴复,黄亦有功焉。於是约同黄孙哲先生,请祝堂黄老先生,函介绍,同赴鼓浪屿,谒见黄仲训(华商富豪),黄奕住(华侨首富,南安人),黄秀烺(华侨富豪,晋江人)三檀樾,劝请捐资援助,以成圆满功德。</h3><h3>黄仲训先生性嗜诗文,与圆师素有文字交即。首允同共仲讚,独建法堂而为之,倡次黄奕住(华人首富)先生独修东塔,黄秀烺先生独修西塔,三种殊特工程,三檀樾毅然擔荷。</h3><h3>开元圆师欣然而返,聘傅维早工程师,以尃职。</h3><h3>丙寅春,自赴南洋等募慈儿院基金,冀垂永久。至丁卯三种工程,次第落成。</h3><h3>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 吴享春</h3><h3><br></h3><h3><br></h3><h3></h3><h3>五,黄奕住,黄仲训,黄秀烺传略</h3><h3><br></h3><h3>据《黄氏宗谱》记载:</h3><h3>①,黄奕住:世业农,以家贫辍学買轮渡新加坡,而(印尼)棉蘭,而苏门答腊(岛),就时(做生意)于爪哇之寶壟。</h3><h3>②,黄仲训:黄仲训的父亲黄文华。皇清例授征仕郎累封修职郎封资政大夫赏戴花翎。文华幼失怙恃,家贫甚,乃窠觚就市,习计然术,弱渡安南。</h3><h3>黄文华在越南,开拓厚芳蘭地方,变荒野为闹市,即帮助越南人开发土地,自己的发大财,奠定黄仲训家族“地产大王”的基础。</h3><h3>黄文华纳栗太学,加中书科书衔。次子苏器(黄仲训)邑庠生,侯选训导,三男国器(黄仲赞)助赈捐,授道衔,常戴花翎,授例君(黄文华)得政封典。文华妻郑氏,封一品夫人。</h3><h3>③,黄秀烺(琅):幼失怙恃(死了父母),读书未卒业,随兄秉猷商于甬(宁波)。兄殁扶櫬(棺)归,而家渐落,于是发愤往菲律宾,为族人记室(书记)。</h3><h3>黄秀烺清诰授中宪大夫,民国五等嘉禾章。</h3><h3>旅外华侨,心系祖国。在海外的事业有成,回馈家乡。黄文华助赈捐资,捐献国家财政。黄奕住协助祖国经济建设,创办自来水公司,电话公司,银行业,捐资大中小学校;君每以少时失学为憾,故创办斗南学校于(南安故乡)栖霞乡及慈勤女子中学于鼓浪屿。对厦门大同中学,北京大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均倡捐巨资。</h3><h3>黄仲训奖四等嘉禾勋章,仲赞奖五等嘉禾勋章。</h3><h3>黄奕住,黄秀烺分别独资修缮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塔。黄秀烺在清代也受过诰封,入民国没有诰封了,却有大总统领发勋章。黄仲训,黄仲赞兄弟,黄秀烺都获得嘉禾章,黄奕住还得到一,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h3><h3><br></h3><h3><br></h3><h3><br></h3><h3>图文来源:百度百科和《黄氏宗谱》,还有网络资讯。</h3><h3><br></h3><h3><br></h3><h3>2018年12月6日(黄文明 收集整理)</h3> <h3>黄奕住</h3> <h3>黄秀烺</h3> <h3>黄仲训画像</h3> <h3>黄仲训厦门别墅</h3> <h3>作者:黄文明(历史文化爱好者)</h3><h3>摄影:黄文明(泉州市摄影家)</h3><h3>编辑:魄力泉州影视工作室</h3><h3><br></h3><h3>2018年12月6日编辑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