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心痛帕米尔》 </h3><h3>昆仑山麓啸声长,西望葱岭忆汉唐;</h3><h3> 博望定远步履远,中华何日定西荒!</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帕米尔位于新疆西南部,古代称为葱岭,向有世界屋脊</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之称。也称为“万山之祖”,世界龙脉之源!古丝绸之路中道南道在此汇合而从此经过!</span><br></h3> <h3>“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该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
<br></h3> <h3>帕米尔,古称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朝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
西汉时期,汉朝国力强盛,中原开始大规模对外通商,商人沿丝绸之路往来地中海各国,必须穿越帕米尔高原。
唐代,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字“帕米尔”。<br></h3> <h3>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中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帕米尔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帕米尔是无可争议的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帕米尔大部分地区被我们放弃了,这是扎在祖国心中如骨刺般的痛!<br></h3> <h3>我和帕米尔有不得不说的故事!从2000年开始,前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奔波劳碌在这块高原的东北坡下,结下了不解之缘!延帕米尔高原在我国境内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我们就从阿合奇县由北向南开始我的故事和美丽的高原自然风光之旅!</h3> <h3>阿合奇县</h3><h3>属柯尔克孜自治州,东接阿克苏的乌什县,北接伊犁的昭苏县,西南接巴楚县、阿图什市、乌恰县,西临吉尔吉斯坦!</h3><h3>从阿克苏出发经乌什县延兔子河一直往西180公里就到达阿合奇县。</h3><h3>这是阿合奇县委、政府办公大楼及广场,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在这个广场上做广播体操,我由于等待办事早早就来了,也跟着做操。刚开始大家都好奇的看着我,慢慢次数多了都习以为常开始打招呼!</h3> <h3>托什干河</h3><h3>翻译成汉语就有个很可爱的名字~兔子河。流经卡克夏勒谷地的托什干河为县境最大的河,它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自西向东流贯全县。东出县境经乌什县注入阿克苏河,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重要之流。</h3><h3>我看到有好多柯尔克孜牧民在河边捕捞一种鱼在路边叫卖,这种鱼是延河逆游,真是力争上游啊!是真正的高山冷水鱼,鱼肉口感很好!</h3><h3>托什干河谷风光,恰似千姿百态的万花筒,变化万千。早春二月,瑞雪飘飘,到处是一派银装世界。夏日来临,两岸田陌,万木苏醒,白杨婷婷玉立,绿柳婀娜多姿,城里城外,生机盎然。</h3> <h3><h3>玛纳斯之乡</h3></h3><h3>《玛纳斯》堪称柯尔克孜精神文化的巅峰,与藏族的 《格萨尔》、蒙古族的 《江格尔》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阿合奇县是玛纳斯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伟大的演唱大师 居素甫.玛玛依老人的诞生之地。</h3><h3>居素甫.玛玛依大师1918年4月出生于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著名玛纳斯奇,被国内外史诗专家誉为“活着的荷马”, 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演唱玛纳斯被国内有关领导称为“国宝”,是唯一一位目前世界上活着的能演唱八部《玛纳斯》史诗的大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侵入一生的心血创造出自己的演唱变体,这一变体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结构最宏伟、艺术性最强、悲剧性最浓郁、深受听众和读者及各族学者青睐的不朽之作。目前除了中国以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外,英国、德国、土耳其、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有研究玛纳斯史诗的学者。</h3> <h3>猎鹰之乡</h3><h3>在阿合奇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驯鹰狩猎历史,1989年,在阿合奇县 库兰萨日克乡谢依提古墓地(现八家户一带)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纯金质“飞鹰啄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柯尔克孜族人,在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步走向富裕的同时,依然传承着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捕猎绝技,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原始的驯养方式和捕猎方式。</h3> <h3>狩猎场景</h3><h3>猎鹰起源于东方,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生活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 柯尔克孜族人,传承着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讯鹰技艺,在这被白雪覆盖的阔克萨勒山、喀拉铁 克山上,演绎着一幕人与鹰和谐共生的传奇。他们在放牧的同时,经常骑马到高达近百米的高山顶上,将自己驯养的猎鹰放飞。</h3> <h3>库姆孜之乡</h3><h3>新疆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遗产丰富,男女老幼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表演时,使用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也就是说,它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时反映着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故又有着“奇妙之口”的美称。尤其是在阿合奇县的 色帕巴依乡,这里民间艺人很多,库姆孜弹唱尤为普遍,可以说全乡有50%以上的人都会弹唱库姆孜, 该乡于2000年7月由国家文化部考察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而该乡的民间艺术主要以库姆孜弹唱著称。</h3> <h3>当代柯尔克孜青年民族盛装服饰!</h3> <h3>舞台霓虹灯下的民族舞蹈!</h3> <h3>当年我沿着这座桥来来回回穿梭雪峰大山峡谷中,多次奔波于阿图什和阿合奇之间!有段故事就开始于这条400多公里的山涧之路!那时候的公路没有现在这么平坦舒坦!</h3> <h3>足迹(一)</h3><h3>2008年8月13日我坐阿合奇到阿图什的线路小车,车上5人,司机是一位看上去猥琐至极的维族,副驾上是一位穿着体面,看上去很有身份的维族,我在后座正中间,左右各是一位漂亮、善良的克族姑娘和一位怀抱几个月大孩子的中年克族妇女。一路上前年两位操着维语肆无忌惮、不可一世的大声攀谈着,几次车辆出现险情,那段山路左边是陡峭突兀的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巨石的可遮住天空的悬崖峭壁,右面或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或是水流湍急的河(这条河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经过柯尔克孜族自治州流入阿克苏地区,是阿克苏河的源头之一,地图上,它叫“托什干河”,汉语是兔子河,很好听的名字。),远方是雪山,雪山下面是荒芜的青黑山,从山腰到山脚是公路一直在盘旋,虽然是8月初,但山里的气候却是突兀多变的,昨夜或许是因为老天悲怜那死去的24名孩子而发怒降下了厚厚的白雪,路很滑、很急!</h3> <h3>足迹(二)</h3><h3>眼见着前面两位这种蔑视自己和别人生命的行为,我愤怒的大声叫停车,这两位却恶狠狠的冲我叫嚷,甚至动手,旁边的女孩赶快将我拉到一边,用她瘦弱的身躯护住我,大声呵斥,旁边的中年妇女也一直大声叫喊着!我分开这位善良的女孩说:昨天才发生的车祸,血迹未干,你们竟然蔑视灾难,蔑视县长下的紧急通告,我要向艾尔肯县长投诉你们,说着拿出了电话……那两家伙一看我认识县长就叽里呱啦一阵乱叫,恶狠狠的回到车上,旁边的女孩低声告诉我:他们说要在前面的边检站上扣下我,要我小心!车子终于开动了,车里终于安静了!虽然那位猥琐的司机时不时瞪我一眼,那位有身份体面的偶尔用阴沉的眼光扫我一眼,我心里一沉:我没有边防通行证,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边防站都是民族人执勤,搞不好真会扣下我……</h3><h3>过了半小时到了边防检查站,那俩货急不可待的跳下车跨入了边检值班室,我们没有下车,不一会,一个魁梧黑脸穿着迷彩服胸前抱着微冲的柯尔克孜汉子来到车边,直接冲我敬了个礼,要我拿出身份证和通行证,我拿出身份证交给他,旁边的女孩和他交谈了一会,他看了看我就把身份证还给我转身走了……那两位回到车上一声不作,就这样一路沉默的回到阿图什……下车后我邀请那位漂亮善良的克族女孩吃饭,想感谢她的拔刀相助,她告诉我:你很勇敢!我心里一阵惴惴不安,脸也发烧了,我当不起勇敢二字,但我越发的感觉到克族人的淳朴善良和正义感!</h3> <h3>阿图什市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素有"无花果之乡"美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东连柯坪县,东北与阿合奇县相接,东南接巴楚县,南与伽师县和疏附县相连,西邻乌恰县,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h3><h3>阿图什是赛福鼎同志的故乡。新疆第一所维吾尔现代学校诞生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村,被称为维吾尔现代教育的摇篮。</h3><h3><br></h3> <h3>足迹(三)</h3><h3>阿图什市广场</h3><h3>2000年开始,我在阿图什做广告前后滞留六年之久,后来做节水工程又来来往往的有四年光景。那时候我的店面名字就叫帕米尔广告装饰!那几年我晚上无事经常在这个广场上看耳祥能熟的经典电影,虽然是维语版的听不懂,也看的津津有味时常入迷,记得有一次看的感觉很安静,回头一看,广场上只有放映师和我了!维族放映师对我说:巴郎子,不看了吧?我们相对哈哈哈!</h3><h3></h3><h3>我在克州结识了许多朋友,关系非常不错的!艾山老人是一个精神矍铄爱说笑个头不高的柯尔克孜族老人,我当时租用的是阿图什民政局的房子,他因退休的事经常来民政局办事,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老人健谈,而我又比较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流传发展,我们就无话不谈,谈玛纳斯的传说、谈柯尔克孜北八部南八部、谈柯尔克孜族固守边疆的英雄故事、谈柯尔克孜族与维吾尔千年恩怨情仇!谈来谈去就成了忘年交!他住在乌恰县来趟不容易,但他每次来都给我带点小土产,来时矍烁的开朗的面孔笑容不断,办完事走时却很失落,我知道他的事没办成,但他从来都不抱怨……后来我通过朋友帮忙办好了他的事他的笑声更爽朗了……后来两年多没见过他,04年的秋天她女儿带来话说老人脑溢血卧床两年已于半年前去世了,说我是个好“巴郞”……后来我经常发呆,感觉到他又来了,穿着民族服饰,摘下毡帽,踢踏着长长的毡靴,笑容满面……</h3> <h3>足迹(四)</h3><h3>阿图什我有一位关系密切的维吾尔族朋友,他叫克里木,他是教师出身,汉语说的比我还流利,我认识他是在01年,人寿保险公司大经理,当时是我和一个维族因业务发生纠纷,他帮我解决了因翻译发生的误会因而我们就成了朋友,时不时我找他帮忙翻译维语,他也经常到我这里坐坐。03年夏秋交际,他邀请我和妻子到他老家(阿图什农村)做客。</h3><h3>在新疆只要有水什么都长,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瓜果,昼夜温差大,干旱蒸发量大,瓜果糖分储存多。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h3><h3>维吾尔人有个好习惯,无论到了哪里,只要定居下来就会种树种花种草,当然少不了果园。果园在当地称为园子。从四月底槡葚熟了的时候开始到九月,果园里瓜果不断,紫色的槡葚、黄色的杏子、红壤的西瓜、品种繁多的甜瓜、青色的核桃、玛瑙般的葡萄等等数都数不过来。</h3><h3>克里木的奶奶70多岁,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坐在炕上(维族的炕和甘陕的炕是不一样的,不用喂火,全是用木板做成,铺着厚厚的毯子),老奶奶从炕头的柜子里拿出好多当地干果,一个劲的要我们吃,热情的不容置疑。院子中有一颗紫色的桑树,树干大约小碗口粗细,老奶奶让我去摘,说起来到现在脸红,我把一树的紫色的桑葚全摘了哈哈。中午是克里木16岁漂亮羞涩的妹妹做的拉条子,拿甘肃话说我喋了两盘子哈哈!下午到他们家的无花果园连吃带摘祸害一气,到现在想起都脸红,前几个月在电话里问克里木当年我们走了奶奶说什么没有……阿图什的木拉格一点红葡萄文明于世,每年十一月前后大量下架,吃的是很无语,哈哈,小便糖分超标哈哈哈哈……</h3> <h3>苏里堂麻</h3><h3>新疆伊斯兰教始祖苏里堂麻扎被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是西域第一所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西域的发源地。</h3> <h3>喀喇汗王朝王庭遗址</h3><h3>宋喀喇汗王朝王廷遗址位于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库木沙克村,距市区10公里,是公元2-3世纪我国汉代疏勒国的古遗址和10-13世纪宋代喀喇汗王朝王廷遗址,这里傲然屹立的汉代古塔和烽火台;已经倾圮的宋代喀喇汗王朝王廷的断壁残垣;元代蒙古人的寺庙和佛塔残迹;依稀可辨的清代碉堡和哨所遗址。</h3> <h3>喀拉铁克山为南天山一线的分支,呈东北—西南走向,西与迈丹塔格相连,东伸入乌什、柯坪县境内,东北横贯阿图什北部,是与阿合奇交界的界山。</h3> <h3>阿图什大峡谷</h3><h3>阿图什大峡谷位于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西南约18公里的一条山沟里。阿图什大峡谷原名加依帕其木。“加依帕其木”是维吾尔语,“加依”译意为住人的地方;“帕其木”是当年一位很有名望的维吾尔妇女的名字,她信仰伊斯兰教跟随沙土克逃到此处避难,后来死在加依葬在加依,为了纪念她就用她的名字作了地名。美丽神奇的加依帕其木依山傍水,有大山的原始纯真,有泉水的清澈如银,有宗教遗址的神奇悠远,是新疆伊斯兰教创始人沙土克避难的地方,后来就成为穆斯林朝拜的圣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h3> <h3>阿图什天门景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