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臧氏宗祠</h3><h3> 落成大典上的致辞 </h3><h3><br></h3><h3>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臧氏第十世 </h3><h3> 臧世新</h3><h3> 2018年12月1日</h3><h3><br></h3><h3>尊敬的各位宗亲、乡亲们、朋友们:</h3><h3> 大家好!</h3><h3> 我叫世新,来自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现在是一名机关干部。 </h3> <h3>35岁前的1983年,我12岁。考入初中,欣喜地发现语文课本里有一首诗歌,诗名是《有的人》,作者和我一样姓“臧”,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学过这篇课文,自己有所感悟,朦朦胧胧感觉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蕴含着很深的哲理。</h3><h3>(图为:现代杰出诗人臧克家,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人)</h3> <h3> 33年前的1985年,我14岁。当年以对越反击战为背景,“理解万岁”的口号响彻全国,在多次收听收看、现场聆听演讲的报告中,我了解到老山前线有位著名的战斗英雄四次参战,经历大小战斗60多次。任排长时,身负重伤、昏迷六昼夜、失忆三个月,在被评为一等伤残后靠顽强意志锻炼,3年后,又奇迹般康复,再次上老山前线,并且担任主攻营营长,而且他和我一样也姓“臧”——臧雷。</h3><h3> 在那个物欲尚未横流的年代,全社会的精神世界相对单纯,“崇拜民族英雄”、“精忠报国”依然是亿万青少年的梦想。</h3><h3> 因此,“著名诗人臧克家”、“著名战斗英雄”臧雷,就成了我少年时代最敬仰、最想见到的“臧姓“族人。</h3><h3>(图为:当代著名战斗英雄臧雷,祖籍山东省,生于重庆市)</h3> <h3> 27年前的1991年,我20岁。</h3><h3> 8月26日早晨7点,我从老臧庄骑着自行车赶往驻马店市区参加自学考试培训,在107国道上被疾驰的吉普车撞到,“凤凰牌”自行车被碾压得七零八落,而我住院26天,全身13处流血的伤口竟然没一处骨折、竟然没留下任何后遗症——</h3><h3> 遭遇车祸大难不死且未落残疾——这刻骨铭心又极为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健康地活着有多么美好!一个人活在世上,究竟怎样做才最有价值和意义???</h3><h3>(图片来源于网络)</h3> <h3> 23年前的1995年,我24岁。</h3><h3> 农历腊月十五的冬夜,83岁的白胡子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一定要争气啊,要为咱老臧家争光啊!一个多小时后,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h3><h3>(图为:1989年夏天的全家福,拍照后存在手机里,每当看到白胡子爷爷和慈爱的奶奶,心怀感恩,充满力量。</h3> <h3>15年前,我参与了确山县的臧氏宗亲祭祖活动。见到了白发苍苍的前辈编写的《臧氏族谱》,看到了360年前的祖茔地和先祖墓碑,心中有所感悟:</h3><h3> <b>愿以青春之躯,力所能及,做点实事,做点善事,追思先祖,启迪后人!</b></h3><h3><b></b> 当年便开始组织确山县宗亲拜访驻马店市多个县区的臧氏族人,交流互动,对接辈分,收集整理家谱资料;多次到“老臧庄”的迁出地、明清时期比较兴旺的集市——市区西侧的“臧集”村寻根问祖。<br></h3><h3>(图为:确山县《臧氏族谱》)</h3> <h3> 6年前,在做好祭祖工作的同时,为了教育启迪下一代,深化文化内涵,我创立了“确山县臧氏宗族金秋助学活动”,坚持每年8月份,在老臧庄小学举办金秋助学活动,对确山县籍考入本科院校的“臧姓”大学生进行资助,迄今已连续举办了6届。</h3><h3> 6年来,38个孩子受到现场熏陶,38个家庭得到宗族温暖,76位父母倍感自豪,学子们得以激励,族人们认可肯定,社会各界积极评价。</h3><h3>(图为:2018年8月确山臧氏第六届金秋助学)</h3> <h3>2013年4月13日,在大家普遍未注册微信的情况下,我通过网络搜索、查114电话沟通,积极联络,多方奔走,组织了12个地级市的50多位宗亲,在郑州发起并举办了“河南省臧氏文化研讨会”,成为全国范围内在省级(省会)层面举办“臧氏文化研讨活动”的先行者。</h3><h3>(图为:2013年4月河南省臧氏文化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有八位未照集体相。)</h3> <h3> 一年前,在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召开的“中华臧氏文化”研讨会上,本人非常荣幸地被22个省的200多位臧氏宗亲推举为“中华臧氏文化活动的牵头人”。</h3> <h3> 今天,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心路历程,汇报我的人生梦想,既有忐忑不安,又满怀感恩之情:</h3><h3> 因为站在这里,面对18个省的1000多名宗亲、朋友能够说出心灵深处的话,这是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荣光!!!</h3> <h3> 江西省臧氏一脉,身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族人们为了缅怀先贤、感恩先祖,同心勠力筹资80多万元,复古修复了古老的宗祠。</h3><h3> 浮梁县臧湾乡自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1年)就以“臧姓”命名,迁居江西以来,枝繁叶茂,南图、北图两支族人合修家谱达538年,字辈文化传承至今,规范完整,堪称典范。</h3> <h3> 非常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臧湾乡”被随意简化为“庄湾公社”,改革开放后,又改为“庄湾乡”。</h3><h3>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族人们为了将“庄湾乡”恢复成“臧湾乡”,先后多次奔赴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县、乡人民代表大会上连年提出议案建议,历时长达5年,终于在2016年1月1日如愿以偿恢复“臧湾”古名。</h3><h3> ——这体现的是臧氏宗族的时代责任,体现的是臧氏宗族的历史使命,体现的更是臧氏宗亲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h3><h3> 为此,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江西一脉宗亲表示最崇高的敬意!</h3> <h3> 我想:此时此刻,天下臧氏得姓始祖——僖伯公、江西一脉始迁祖——文昌公若天堂有知,看到我们臧氏一族人丁兴旺、和睦团结、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一定会:</h3><h3> ——为我们鼓掌!</h3><h3> 为我们喝彩!!</h3><h3> 为我们点赞!!!</h3><h3>(图为:天下臧氏得姓始祖僖伯公画像,由辽宁省著名企业家臧克先生请名家根据春秋时期服饰画作)</h3> <h3>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明文规定: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h3><h3> 乡愁是什么?`</h3><h3> ——在我心中:</h3><h3> 乡愁是族谱、</h3><h3> 是祠堂、</h3><h3> 是老宅子、</h3><h3> 是大槐树、</h3><h3> 是记忆中的小河、</h3><h3> 是梦境中的村庄......</h3><h3>(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打动了多少海内外游子的心?)</h3> <h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浓缩成两个字,大家想一想,会是哪两个字?</h3><h3> ——在我心中,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浓缩成两个字,那一定是:</h3><h3><b> 忠、孝。</b></h3><h3><b> 毫无疑问,新时代,“忠”的内涵就是:爱国、爱党、爱岗、爱家;而“孝”的内涵,则亘古未变,只不过新时期行孝的方式增添了一些新的气息。</b></h3> <h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b>文化自信。</b></h3><h3><b>同时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b><b></b></h3> <h3> 2016年12月12日,习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着重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h3><h3>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h3><h3> 今天,我们1000多人(其中18个省130多位宗亲)在这里隆重聚会,庆祝臧氏宗祠落成大典,是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之举,是秉承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之举,是教育启迪后代之举,更是传承家风家训之举,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h3> <h3> “臧氏”自起源2800年以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先贤辈出,在各个历史时期谱写了壮美的篇章。</h3><h3> 臧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臧氏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局面,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在未来的道路上,敦亲睦族,慎终追远,努力挖掘族史,深化文化内涵,将是臧氏文化研究中永恒的主题。</h3><h3><br></h3><h3>(图为:当代臧氏精忠报国的代表人物臧克茂,男,现年86岁,江苏常州市臧家村人。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文职特级。1999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为他荣记一等功。 2012年1月10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他再次记一等功。臧克茂先生是我国现代主战坦克炮控系统的杰出领军人物。)</h3> <h3> 宗亲们、乡亲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举文化自信旗帜,点燃心中的家国情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通过努力奋斗—— </h3><h3><br></h3><h3> 共圆我们的梦!</h3><h3> 共圆臧氏梦!!</h3><h3> 共圆中国梦!!!</h3><h3> </h3><h3> 谢谢大家。</h3> <h3>臧氏宗祠落实大典现场视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