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我的同学、我的母校情(副本)

静菡

<h1><br /></h1><h1> 昔日同窗动荡年,</h1><h1> 寒窗校舍陋桌椅,<br /> 青山环抱尘土扬<br /> 黄土坡顶师生缘</h1><br /><h1> 何无朗朗读书声</h1><h1> 涩年岁月求知难,</h1><h1> 读书无用荒学业<br /> 无奈时光在险峰,</h1><br /><h1> 光阴似箭一挥间</h1><h1> 一晃已过五十载,<br /> 两鬓染霜近暮秋,<br /> 轻舟已过万重山</h1><h1><br /></h1><h1> 即兴有感而发于2018年4月2号</h1><h1><br /></h1><h1><br /></h1> <h3><br /></h3><h1> 前言</h1><h1><br /> 同学,你可曾记得,五十年前,在那个四面青山环抱,黄土飞扬的小山坡顶上简陋的校舍,我们曾经同是南平大庆中学初中69届的同窗校友。</h1><h3><br /></h3><h1> 两年校园时光,受"读书无用论"大潮冲击,我们都没读过多少书,没学到多少文化知识。但我们这一届的每位同学,任何方面都不比别人差。我们是大庆中学骄傲的一届。</h1><h3><br /></h3><h1> 虽然只在学校学习了短短两年时间,虽然经历了很多不愉快,但这段短短的学生生涯,我永生难忘……</h1><h1><br /></h1><h1><br /></h1> <h1>  &nbsp;</h1><h1> 大庆中学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段接受和学习文化知识与文化教育的"最高学府"。</h1><h1><br /></h1><h1> 因为父辈的某种历史原因,因为成份歧视,我被迫从这条我曾经每天风雨无阻,上下学踩下无数次脚印,春夏秋冬浅草枯荣的黄土坡上,含泪告别了让我留恋不舍,指望给我更多文化知识的校园,踏入社会,走向坎坷未知的将来……</h1><h3><br /></h3><h1> 也终于,在我未满十八岁的那个花季之年,实现了童年时代唱过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励志儿歌中,一个懵懂少年无知而又荒唐的所谓的理想:(我有一个理想,一个美好的理想,等我长大了,要把农民当,要把农民当……)。</h1><h3><br /></h3><h1> 世道炎凉,这匆匆离别,从此告别与终结了我的学生生涯……</h1><h1><br /></h1><h1> 这匆匆离别,就告别了学校五十年……</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66年,政治动荡的年代,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少年,告别了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美丽繁华的大都市,告别了上海市区小学六年文化启蒙教育生涯,告别了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少年六年同窗小伙伴,跟随倒霉的父辈,来到福建南平一个偏僻荒芜的小山沟,开启了新的人生之路,成为了南平大庆中学建成后,第一届文革中的初一学生(初中69届)。</h1><h1><br /></h1><h1> 从此,尚未成年不谙世事,且素不相识的我们,在人生命运的转折点,成为了南平大庆中学的同班同学。</h1><h1><br /></h1><h1> 同学是缘,师生是情……在人生路上不可能交汇的两条平行线上,我们相遇了,这就是缘,一份你想抹也抹灭不掉的同学缘。</h1><h1><br /></h1><h1>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也许有过前世的同善修行,茫茫人海中,我们成为了同校的同学、同班、同窗、同桌……</h1><h1><br /></h1><h1> 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见证与经历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那场史无前例运动让我们年轻的生命更风华绚丽!</h1><h1> &nbsp;</h1><h1> 青春璀璨夺目,芳华绝代绚丽!</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绚丽多彩的一段经历,学校能给你丰富厚重的知识,给你难以忘怀的师生友情,给你校园生活无尽快乐与烦恼……</h1><h1><br /></h1><h1> 每天早课老师的点名声,会让你感到无比的自信与骄傲,不禁挺直了充满活力的腰板……</h1><h1><br /></h1><h1> 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乐曲音符🎵(虽然读得不是唐诗宋词,不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长征组歌"的诗词激情昂扬……激励着每一颗年轻向上的心。<br /></h1><h1><br /></h1><h1>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学到一点凤毛麟角的文化知识已经算很幸运了,学校基本属于无人管的瘫痪状态,老师们都去"闹革命"了,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无人过问,打架斗殴挺正常……每天忙着"批林批邓",没完没了的军训拉练,下乡支农改造世界观……"读书无用论"荒废扪灭了多少年少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h1><h1><br /></h1><h1>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这里学到了当时所能学到的有限的初级文化知识:物理的杠杆原理、机械原理、牛顿定律……数学的初等函数、方程、不等式、几何证明……化学的常见元素及原子化合原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各位老师的善举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厚道为上、以善待人……</h1><h1><br /></h1><h1> 任何事,包括学习,哪怕是凤毛麟角之少,只要用心了,都会在记忆中起化学作用,吸取、融入、化解、成果,这个定律永恒不变。</h1><h1><br /></h1><h1> 随笔花絮一下:</h1><h1><br /></h1><h1> 记得在大庆中学上的第一堂正儿八经的语文课:早晨第一堂语文课,进来一位个子清瘦,皮肤黝黑,戴无色镜框眼镜的男先生。"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你们上语文课"。也许有点紧张,他习惯性地用手把眼镜框往上推了推,"你们都是从上海来的吧,我也是从上海来的,6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然后就分配到这里来任课了。我姓卢,上海有个地方叫卢家湾,就是那个卢家湾的卢"。这段风趣的开场白,引起下面学生一片哄堂大笑……从此"卢家湾"就成了调皮学生私底下对这位卢先生的尊称了。"现在开始上课,今天先给大家做一个(咱们)这个词的词语解释",然后又推了推眼镜,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咱们)两个字。"(咱们)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在(咱们)和(我们)(你们)三个词语之间画了三条带箭头→的连接线。"(咱们)就是(你们)加(我们)等于(咱们)"。下面又是一片哄堂大笑……当时我想笑不敢笑,心里就暗暗地嘀咕了一句:那么(你们)就等于(咱们)减(我们)咯!……哈,这是真实的,绝不是笑话哦。</h1><h1><br /></h1><h1> 很多年以后,每每看到(咱们)这个词,就会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笑得前俯后仰……后来我告诉我的笔友,我初中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学的就是这么一个词语解释,大家都捧腹大笑,都说不可能,肯定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h1><h1><br /></h1><h1> 现在仔细想想,好笑中带点心酸,也许是那个年代老师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被抓了把柄,惹祸上身,所以才有这么荒唐的一个词语解释……这堂奇葩的语文课,我记忆犹新,隔了五十年,感觉就发生在眼前。</h1><h1><br /></h1><h1> &nbsp;</h1><h1><br /></h1><h1> 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一晃五十年过去了,岁月蹉跎但静美……<br /></h1><h1><br /></h1><h1> 老师你好吗?同学们,你们好吗?那座让我永生难忘的简陋校园还在吗?</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南平,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精致的小山城,是我生命成长的转折点,漫漫人生路,漫漫成长路……像一辆疾驰而去的列车,风雨兼程,一路向前,一路颠簸……</h1><h1><br /></h1><h1> 人生是一张没有修饰的白纸,那些年,我们曾在这里,用青春这支色彩斑斓的画笔, 画出了14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涩,画出了16岁花季朝气蓬勃的飞扬……画出了我们初中69这一届非同凡响的青春年华……</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五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离别了四五十年的同学相聚在万物复苏,春燕归来的美丽山城:南平。</h1><h1><br /></h1><h1> 春风十里桃李满天下,大地一片春意盎然……</h1><h1><br /></h1><h1> 湛蓝的天空,飘过流浪的白云,悠闲自在……</h1><h3><br /></h3><h1> 山上的杜鹃花又开了,满山红……<br /></h1><h1><br /></h1><h1> 远处青山苍松翠竹,风骨霸天……布谷鸟"布谷……布谷……"的鸣叫声清脆委婉,清新巧转的传播着春天播种季节的到来,犹如风情歌仙给静谧的大山谱上了一曲旋律悠扬动听的优美乐曲……</h1><h1> &nbsp;</h1><h1> 山区的春天多雾多雨,即使浓厚的云雾环山峰缭绕遮天,也关不住美丽春天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h1><h1><br /></h1><h1><br /></h1> <h1>&nbsp;</h1><h1> 深邃湍急的闽江水,翻卷着细碎浪花,涛涛东流……</h1><h1><br /></h1><h1> 潺潺流水声,娓娓道说着那些年我们一起同窗长大的故事,悠悠荡荡,娓娓动听……</h1><h3><br /></h3><h1> 江风习习,柔情拂面,仿佛在迎接五十年后"同学再相聚"的重返之学子。</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交织着少年的懵懂,青春的美好,中年的艰辛烦恼,老年的颐享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把人生之图织绘得如此完美……</h1><h1><br /></h1><h1> 昔日这群风华正茂的同班少男少女,经历了沧桑年代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人生磨砺的沟沟坎坎,在五十年后的今日又重逢相聚……兴奋激动,相拥而泣,谈笑风生……彼此在欢声笑语的兴奋中,在杯盏交错的欢悦中,从似曾相识,熟悉又陌生的面容中,努力寻找着当年曾经的同桌好友,亲密玩伴……</h1><h1><br /></h1><h1> 回忆起少年时代的傻,谈论起某位同学某件调皮趣事,都会引起师生们一阵阵欢快的笑声……</h1><h1><br /></h1><h1> 这次聚会,特别是我们80岁高龄的班主任老师蔡维声先生,携夫人不远千里,特地从泉州老家来参加同学聚会,并在会宴中发表了答谢词,那带着浓浓闽南口音的朗朗男低音阅读声,把他的学生们瞬间带回了那个熟悉的校园少年时光……</h1><h1><br /></h1><h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感慨万千。</h1><h1><br /></h1><h1> 五十年的时空穿梭,再相聚,似乎有点遥远,有点漫长……</h1><h1><br /></h1><h1> 从青葱少年的羞涩浮躁,青春飞扬的朝气蓬勃,中年负重创业,敬老养家,到两鬓染霜的花甲耄耋,每个人都早已青春不在,容颜不在。但多了一份饱经风霜的沉稳,多了一份花甲之年的淡定。</h1><h1><br /></h1><h1> 此时此刻,无论是一介布衣的清贫平民,还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或是身居高职的国家官员,还是傲骄清高的高知翘楚,都十分珍惜这份来自遥远的少年学生时代最纯真,最难忘的同学、师生之情。</h1><h1><br /></h1><h1> 聚会的席宴,菜肴丰盛,淳酒飘香,浓浓的师生情意满堂,绵绵飘溢在会场的每个空间,每个人的心中……</h1><h1><br /></h1> <h1><br /></h1><h1> 我特别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蔡维声先生!</h1><h1><br /></h1><h1> 感谢语文任课老师陈赴左先生(可惜陈老师已于20年前病故,在这里表示深深哀悼与怀念……) 。谢谢恩师曾经对我语文写作的赞许与鼓励!我永远感恩!</h1><h1><br /></h1><h1> 整整五十年没见到蔡先生了……</h1><h1><br /></h1><h1>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中,蔡先生是个厚道随和,平易近人,长相帅帅的,丝毫没有一点师长架子的青年老师。刚到我们班任班主任时还没结婚呢。</h1><h1><br /></h1><h1> 平时和学生在一起,不像师生,更像能玩在一起的兄弟哥们。别看他不苟言笑,但骨子里可坏着呢,经常会给女同学取外号……去学生家家访,会与学生家长,家长里短的拉家常,挺有意思的。</h1><h1><br /></h1><h1>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某年一个冬天,学校组织军训拉练,那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是一场在南方山区极少见的茫茫大雪,山上的积雪有寸厚,爬山行走非常艰难,走一步滑三倒……对于我们瘦小体弱的女生掉队,影响整个拉练行程,先生从来都不会责怪……清晨紧急集合,半夜三更临时赶路,他的睡眼惺忪,皮带扭反着系等等松松垮垮的模样,经常引起我们女生的窃窃偷着乐,被我们笑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的模样,更让我们乐的不行……</h1><h1><br /></h1><h1> 哈,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永远都不会摆架子的哥们老师……</h1><h1><br /></h1><h1> 特别一提,蔡先生在我最潦倒,最不堪的时候,从来没歧视过我,甚至暗中保护着我(具体事例写在另一篇文章中),先生为我做的一切,我永生不忘,永生感激!</h1><h1><br /></h1><h1> 匆匆离开学校,至今五十年了,五十年中我与先生彼此断了联系,完全没有任何音讯,还真有点一别从此两茫茫的感觉……</h1><h1><br /></h1><h1> 那天我们第一次电话联系上,从福建泉州到万里之外的上海,远隔万水千山,听到先生的声音那么真切地从电话中传过来,特别激动!特别感慨!</h1><h1><br /></h1><h1> 先生说他今年80岁了,还记得我16岁的模样,记得我在学校不喜欢说话,记得我成份有点高……问我五十年前离开学校后去了哪里,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先生一连串急切的问侯,让我一下湿了眼眶……那天我们在电话中一聊就聊了近两个小时。</h1><h1><br /></h1><h1> 这次因为身体原因,没能与先生见上一面,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h1><h1><br /></h1><h1>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生我永远感激你!感谢你在校时对我的帮助照顾,感谢你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感谢你教会我成长,感谢你引领我走向知识的远方……</h1><h1><br /></h1><h1> 我自傲的告诉先生,你的学生人生不出彩,在外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拼搏了几十年,没给先生您丢过脸!</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1><h1>&nbsp;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h1><h1><br /></h1><h1> 黑白老旧的照片已经泛出淡淡的微黄。青春已过,照片里青涩的少男少女,如今都已步入花甲之年。感慨之中,眼眶湿润……</h1><h1><br /></h1><h1>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段段绵绵回忆,一声声亲切问候,一个个深情拥抱,穿越时空,把五十年前的同学师生情,串联成一串绚丽多彩的珍珠彩链,永远流光溢彩,在我们心中绚丽闪光……这就是我心里的歌!</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遥远的学生时代,是沉淀在心底的同窗情,师生情……</h1><h1><br /></h1><h1> 同学,师生,是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一首永远在我们心中传唱的青春之歌!</h1><h1><br /></h1><h1> 青山不老,我们不老……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美好。</h1><h1><br /></h1><h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秋天枫叶染红了山岗,充满着诗情画意……秋天是幅色彩斑斓厚重的油画,秋韵满满……</h1><h1><br /></h1><h1> 祝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在秋韵浓浓的丰硕岁月,身体健康,永远年轻快乐!</h1><h1><br /></h1><h1> 青春有我们而绚丽!芳华有我们而璀璨!</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这位满面笑容,在聚会场发表答谢词,帅帅的老先生,就是我的恩师蔡维声先生。</h1><h1><br /></h1><h1> 这次特地携夫人,不远万里从闽南泉州来参加五十周年师生聚会庆。80岁的老人了,精神抖擞,身体棒棒的,依然"玉树临风"不减当年帅哦!</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这位颇有领导风范的发言者,是我的同班同学陈培磊,代表班级感言,也是这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者、发起人之一。</h1><h1><br /></h1><h1> 说是同班同学,其实我们之间从来没说过一句话,也没照过几次面。这次电话联系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电话里说话。</h1><h1><br /></h1><h1>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陈培磊是个很腼腆的男生。现在已经是个资金雄厚的私企企业家了,销售一条龙,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是一位很有善心的慈善家哦。</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照片中最中间这位戴眼镜的同学,是我们班的孙佳华。</h1><h1>&nbsp;</h1><h1> 孙佳华是大庆中学的翘楚,我们班的佼佼者,平时很寡言,貌不惊人,但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时,是大庆中学唯一一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厦门大学)的学生。现任职上海某金融公司的高管。很了不起,他是大庆中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班的骄傲。</h1><h1><br /></h1><h1> 左二是陈培磊,另外三位没认出来是哪位,只能抱歉无法介绍了。</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五十年前我们是哥们,现在还是哥们哦!</h1><h1><br /></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  &nbsp;</h1><h1> "桃李满天下"……</h1><h1><br /></h1><h1> 用镜头,把师生重逢的喜悦,把师生同堂的笑脸,融合在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中!</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相隔五十年了,白首相聚的老同学,重逢特别开心……</h1><h1><br /></h1><h1> 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完的同学情,我拉着你的手,你搭着我的背,久久不舍放开,仿佛五十年前青春年少时,一起背着书包,勾肩搭背,说着悄悄话,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同学情亲如兄弟……</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不是姐妹胜似姐妹,今日重逢,笑容灿烂美如花……</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陈培磊、洪依萍夫妇与老同学徐美芬合影。</h1><h1><br /></h1><h1> 洪依萍是比我低一届的校友,自小聪明伶俐,人称"女秀才",很多年不见了,差点没认出来。</h1><h1><br /></h1><h1> 唉,岁月真是一把锋利无情的镰刀……</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多年的老同学,相逢格外亲,让青山见证同桌深厚的友情……</h1><h1><br /></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酒宴大厅师生情意浓浓,敬一杯酒,道一声祝福,几十年的师生情意融入酒,一切尽在不言中……</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同学,师生,是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一首永远在我们心中传唱的青春之歌!</h1><h1><br /></h1><h1> 祝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在秋韵浓浓的丰硕岁月,身体健康,永远年轻快乐!</h1><h1><br /></h1><h1>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h1><h1><br /></h1><h1><br /></h1><h1><br /></h1><h1><br /></h1> <h1><br /></h1><h1>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1><h1><br /></h1><h1> 感谢同学陈培磊图片支持</h1><h1><br /></h1><h1> 部分(校友聚会)图片由校友沈大年、穆范舜同学拍摄,万分感谢</h1><h1>&nbsp;</h1><h1> 版权所有 请勿抄袭</h1><h1><br /></h1><h1><br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