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之滨,承启致远——历下教育浙大培训五组学习之旅

王灵芝

<h3>  濛濛细雨,些许微风,落叶点缀在茵茵绿草丛中,铺织出片片红,片片黄,片片青,与湖边柔柳交相辉映,一扫冬天的蔼色凄凉。华家池,浅岸曲徊,深潭静流,“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最是那一池莲萍,沿湖边将黄绿色带向四周,带向远方。让冬雨中清冷的心,暖了许多。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h3> <h3>  翻开笔记本,最先看到的是《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树我邦国,天下来同。”古体词韵,文理艰深,含义深远,体现了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求真的精神,更抒发了浙大人树我邦国的豪情壮志。<br></h3> <h3>  我们历下教育五十人,怀揣敬仰来到浙大,课上领略教育大观,课下游历美丽校园,一座伸延湖中的小亭,一张铺满落叶的座椅,一辆随意放置的单车,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都留下我们的笑声和美好的回忆。<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33333">  回顾一:《前概念教学》</font></b></h1><h3> 主讲人:俞晓鸿 &nbsp;</h3><h3> 图文:王灵芝 砚泉学校</h3> <h3>  第一天上午,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领域的探索者俞晓鸿教授给我们进行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讲座。俞教授梳理了人们对前概念的探索,提出了前概念的基本原理,揭开了前概念与有效教学的关系,阐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而前概念是在表达学生的已有认知,元认知并不表达已有认知是什么。<br></h3> <h3>  俞教授的课使我们明确了,课前捕捉学生前概念是有效教学的起点;课中顺着学生前概念安排策略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课前、课后每个学生的增量是判断有效课堂的标准。这样一个有情怀又对孩子负责的教授,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更深刻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背负的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责任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二:《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b></h1><h3> 主讲人:徐力 &nbsp;</h3><h3> 图文:王军 趵突泉小学</h3> <h3>  12月3日下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温柔美丽、优雅知性的徐力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试”课程。徐教授课堂教学节奏舒缓、讲述温柔、启发巧妙,与全体学员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积极、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大家了解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源,以及压力对人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学习了管理压力、释放压力的方法,其中购物、逛街、瑜伽、运动、音乐等排解压力的方法颇受大家的认可。<br></h3> <h3>  不知不觉,一个下午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受益匪浅,普遍认识到:今后只有做好自我压力管理,才能更好的快乐工作与生活。 <br></h3> <h3>  有个小环节特别暖心,课间休息时,老师带我们所有学员做了手指操,扫除了下午的疲惫,让大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三《信息时代技术如何提升教学品质》</b></h1><h3> 主讲人:章苏静 &nbsp;</h3><h3> 图文:赵明芳 龙奥学校</h3> <h3>  外面秋雨绵绵,下个不停。上了一天课的我们坐在教室里却没有一点倦意。因为我们正在聆听杭州师范大学章苏静教授的报告《信息时代如何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章教授激情四射,我们的学习热情也不断高涨。章教授精彩纷呈的报告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高科技领域,给我们的大脑刮起了一场风暴,引起了老师们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对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动力和把手。<br></h3> <h3></h3><h3></h3><h3> 章教授从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和手机如何重构我们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细致周到的讲解,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易于操作的教学软件。章教授60岁的年龄,20岁的超前。在惊叹的同时,也给了我这个科技落后分子有力的冲击。60岁的她,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这些能力,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习不进步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这些现代技术手段运用起来。提高个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br></h3><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四:拱宸桥小学</b></h1><h3> 图文:于宪梅 历下实验小学</h3> <h3>  来到杭州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拱宸桥小学,这是一座创建于1910年的百年老校, 随着学校办公室主任的引领讲解,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德育室、国学院图书室、运河研究院。<br></h3><h3> </h3> <h3></h3><h3></h3><h3>  最后俞校长做了精彩的讲座一一所百年名校的文化追求与办学实践 。他介绍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就学校的发展他强调了四点:首先是学校精神的坚定;其次是对人的充分尊重;再次是管理过程的优化;最后是自我空杯的涅槃。 跨越百年的拱宸桥小学依旧焕发勃勃生机,蓬勃发展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守正道”一脉传承的文化与精神,学校以“浸润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为办学特色,2003年就走上了“国学经典教育”之路,借由经典的诵读和陶冶,为拱小的孩子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使孩子成为“有根的现代小公民”。十几年的坚持不懈,国学经典教育不但在学校结出了累累硕果使学校拥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自然而然地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拱宸桥小学的发展体现了学校文化育人价值的深化,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br></h3><h3></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主讲人:叶春辉</h3><h3> 图文:包利刚 盛福实验小学</h3> <h3>  四面青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斜风细雨中,美丽的浙大华家池校区更添无边魅力!不觉中迎来了在此培训的第二个学习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培训,在叶春辉教授独有的叶氏风格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如一幅恢宏画卷,灿然展开,耀眼生辉!从习总书记的治国大略到民族 昌盛民生富裕;从经济核心发展到中美贸易关系;从党的强国自信到政府的改革创新;从教育的科技前沿到未来人才的培育引导。大容量大信息量,多样案例,丰富数据,纵观古今,逻辑分析!振聋发聩的金玉之声,丝丝入扣的政策讲解,在头脑中不断储存,吸收!经历思想的洗礼,认知的革命!深深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大手笔大韬略,中国复兴大势所趋!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坚信教育的未来,弘扬民族优秀文明,勤奋工作,创新工作,汲知识,增才能。在教育之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点燃激情,实践中不断戮力前行!<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六:《理想课堂的文化创建与教师专业发展》</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主讲人:沈启正</h3><h3> 图文:董士静 友谊小学</h3> <h3>  12月5日,美丽的杭州城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上午聆听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沈启正的报告,受益匪浅。沈老师围绕着“理想课堂的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阐述了理想课堂的标准、核心、主体等问题,让我清晰地认识到理想课堂文化的几个要点。上午的报告中,沈老师结合大量鲜活的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位学习者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h3> <h3>  其中,令我震撼的是沈老师讲到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结构简单,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一节课要有师生的交流,重点突出,教师要深入浅出。“课堂是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看老师的表演。”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以往听课,我们往往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的是否流畅,预设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落实,教师的表现力是否充分等等等等,总之,眼睛一直盯着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回答有没有答到点子上。真的如专家所说,教师从头至尾都是表演,学生们是陪着上课老师把一节课表演下来。而学生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尤为令人担忧的是:课堂上当有一个学生答错题,其余学生为之责备、埋怨、惋惜,这是十足的学生为老师服务,而这与我们所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大相径庭。这实际就是教学理念的问题。<br></h3> <h3>  在教研的道路上,我且学且珍惜,期盼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有化茧成蝶的美丽蜕变。牢记初心,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回顾七:《从全教会看教育》</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主讲人:孙元涛</h3><h3> 图文:袁鸿霞 青龙街小学</h3> <h3>  12月5号下午,浙大教育学院孙元涛教授以一名海归学者的身份,结合一系列形象的数据,从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从学校变革面临的形势出发,重点阐述了基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学校变革。其中有很多困惑我们多年的问题,都在孙教授的讲座中求得了满意的答案。如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质量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利与弊等等。最后孙元涛教授为我们走向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还提醒我们,要警惕“模式陷阱、警惕“口号"迷局;树立四个意识:学情意识、年段意识、学科意识、课型意识,发人深省。孙教授的课,既是一种思想的洗礼、观念的更新,也是一次灵魂的碰撞,也启导出了我们自己更深刻的教育初心。我们必将借力学习,撸起袖子,铺下身子,通达理想中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阳光,自信,专业。<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八:《品牌价值与创建》</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主讲人:周俊</h3><h3> 图文:夏蕾 景山小学</h3> <h3>  幽默风趣的杭师大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学校的品牌 价值与创建》。周教授深入浅出,从大家熟知的麦当劳、星巴克、迪士尼、阿里巴巴开始讲授品牌的力量以及品牌的隐形因素、显性因素、整合因素等品牌文化。一段充满童趣的动画片拉开了学校品牌建设的序幕,这是杭州市实验学校的宣传片,吉祥物的卡通形象令人耳目一心,颇受小朋友欢迎。周教授就以此为例阐述学校品牌文化建设的内涵。“不能让学校精神贫困,精神贫困是最大的贫困”,周教授的话掷地有声,如警钟震耳。我们的学校品牌要为学生的发展奠基,而不是一句句响亮的口号。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都应建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建立体系,用心经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九:杭州市学军小学</b></h1><h3> 图文:夏蕾 景山小学</h3> <h3>  第四天下午,我们来到杭州市学军小学参观学习。一进校门我们便为这所漂亮整洁、大气开放的校园赞叹不已。步入校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孩子们别具创意的作品展览,所见之处,点点滴滴,细小之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让人不禁细细品味。讲解老师介绍说,学校尽可能的基于儿童文化来设计学校。的确不管是走廊上的雨伞钩,直饮水系统、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图书室还是走廊上学生的绘画作品,民俗作品,雨伞系列……无不闪烁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光辉。张校长着重阐述了学军小学的“童心教育”理念,提出五大实施策略即“以儿童文化为视角”、“以评价改革为导向”、“以童心课程为重点”、“以童心家园为载体”及“以学科工程为抓手”。尤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如何贯彻“童心教育”理念及取得的成效。</h3><h3><br></h3> <h3>  虽然只有短暂的半天学习考察时间,但是学军小学百年名校的深刻成熟的学校文化特点,鲜明风趣的教育语言,都让我们受益匪浅。<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回顾十:学习交流总结</b></h1><h3> 图文:王军 赵明芳</h3> <h3>&nbsp; &nbsp; &nbsp; 时间飞逝,转眼间五天的培训即将结束,我们聚集在温暖的教室内,小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外面冷风嗖嗖,教室内却热火朝天。五组在陆校长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发表看法,乔老师接地气的分析,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陆校长带领我们分析了浙大校歌蕴含的深厚底蕴。随后各组分享感悟,一组与我们分享了《用智慧充盈大脑,用行动赢得精彩》,二组是《浙大悦行,盛载而归》,三组从《海纳江河,唯学无际》这个层面与我们分享,四组的分享是《学思研行竞芳华》,最后夏蕾主任代表我们五组发言《历下人求是人,烟雨浙大寻芳华》。主要围绕殷主任向大家提出的三项学习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工作从三个‘’求是‘’阐述研训所获:求是课堂教学——不忘初心,返璞归真;求是教学品牌——文化育人,怡情润心;求是专业成长——技术革命,专业提升。我们的班长苗校长运用三个词语:感动、感谢、感慨,对我们的学习之旅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最后教研室谢群主任用一句话结束此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求策在浙大,花开在历下,理想在前,未来可期。为我们历下的老师们树立了极大的信心。</h3> <h3>  下午的结业典礼,老师们神采飞扬,仿佛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致我们逝去的青春。教研室殷主任向老师们表达了祝贺,对大家团结协作,认真学习给予了赞扬,展现了历下教学团队的的良好风貌。希望老师们学在浙大,做在历下,共同助力。<br></h3> <h3>  教育真谛是最美的芳华。感谢教育局领导的远大胸襟和广阔视野,使我们拥有这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们必将带着求是创新,知行合一的精神与态度,将此次研训所得带回学校,以局部带动整体,为历下教育的不断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h3> <h3></h3><h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天边的云彩。 那湖畔的柔柳, 是夕阳中的舞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池塘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莲萍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天的微笑!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带走最美的云彩……<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研修五组</b></h1><h3> 总策划:乔斌 </h3><h3> 卷首、结束语改编图文:陆萍</h3><h3> 总编辑:王灵芝</h3><h3>编辑成员:乔斌 、陆萍、王军、王灵芝、夏蕾、董士静、赵明芳、包利刚、于宪梅、袁鸿霞</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