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 ,鸟拍: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连续自动聚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佳能以上的连续自动对焦称为智能伺服对焦,尼康和索尼上的AF-C</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平时我们在拍摄时,一般会半按快门进行对焦,但这一方法不适用于某些场景和某些题材。比如说,你在快速连续拍摄的时候,没功夫每次都半按快门对焦;拍摄运动主体时,半按快门时对好了焦,全按快门时主体已经跑开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与单焦点模式AF-S不同,只要您保持半按AF-C快门,连续对焦将连续不断对焦于拍摄对象。</span></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而 AF-ON 键(尼康机后_也称后键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把“对焦”这一动作转移到了 AF-ON 键上,和快门分离开来,这种对焦方法被称为“后键对焦”。</font></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平时,你可以照常用半按快门的方法执行对焦动作;而需要后键对焦的时候,记得调整设置,把对焦功能和快门分离开来。</span></h3> <h3>连续自动聚焦在不同品牌以上的术语是不一样的。佳能以上的连续自动对焦称为智能伺服对焦,尼康和索尼上的AF-C,连续自动对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实现运动物体的对焦。因此,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设置不同品牌的相机连续自动对焦。</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尼康和索尼型号称为连续对焦的AF-C,然后我们将使用尼康的相机,以显示你如何设置它?</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首先,我们按住机身前面的AF键。它既可以旋转也可以按下按钮,所以我们此时仍处于不放手的状态。然后你打开相机机身上方的后刻度盘。让我们来看看第三支箭。</span></h3><h3>如果AF-C的显示意味着我们已经设置了连续AF,那么我们可以像单个AF单元一样拍摄对象。</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它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作为一个单一的焦点。举个例子,当我们拍摄一个静止的物体,一个单独的自动对焦时,我们只是指向这个物体,然后半按快门来对焦,然后按下来进行拍摄,然后连续的自动对焦,当拍摄像这样的静物时。我们也可以集中在我们的中心的主题,通过半按快门,然后按下快门拍摄!但与单次自动对焦不同的是,我们有连续的自动对焦,它不进行二次构图,当我们的相机以这种方式移动时,我们的对焦就会随着相机的移动而实时移动。它不能像单个焦点那样被锁定在一个点上,而且它不会移动到那里。</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例如,如果我们现在天空中拍摄这只鸟,如果我们使用单焦点模式,当我们用半个快门对它进行聚焦时,鸟就已经飞走了,它一定已经离开了你的焦点位置。所以我们拍摄一个移动的物体,例如,我们拍摄一个移动的摩托车,对于像这样的一个主题,我们最好使用连续的自动对焦,所以当我们使用连续对焦的时候。我们半按快门来聚焦我们的小鸟,相机的对焦系统就会持续开始对焦。因为这只鸟在不停地运动,很快它就会飞出对焦,所以我们的手的运动就是移动我们的摄像机,实时地把它对准鸟,然后摄像机就会继续打开焦点跟随鸟的移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专注。当我们拍摄静止物体时,我们的单个自动对焦和连续的自动对焦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拍摄一个移动的物体时,单个自动对焦就有点失控了。那么,我们现在还可以使用单一的自动对焦吗?</span></h3> <h3>接下来我们将告诉你们持续聚焦的缺点。持续聚焦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拍摄的主题必须在焦点分布的范围内。人们不想看到这张照片中使用的对焦。它基本上填满了整个屏幕。这是佳能的旗舰相机,它有这么多的焦点在全帧单反,如果你改变它准专业或入门级相机,它只能有这么多的焦点。</h3><h3>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焦距的多少,也就决定了相机的好坏,相机越好,它的焦点几乎全是全屏幕的。因此,就像我们的入门级模型一样,当我们使用连续对焦时,我们只能将图像中心的主体作为一小块。另一个问题是,当我们使用单一的自动对焦时,我们说它适用于像第二作文这样的主题,但是连续的自动对焦对他来说不起作用。</h3> <h1><i> 二 </i><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i>多次曝光与叠加影像之美</i></span></h1>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利用动感模糊</span></h3><h3>主要是利用快门速度来营造特定的模糊动感效果。一般可选择较低快门速度,来拍摄运动速度与相机移动频率一致的移动物体,使运动对象在成像过程中呈现带有虚幻模糊的动感效果。</h3><h3>比如拍摄行进的人流和车辆等,通过低速快门形成若有若无的幻影效果,这就是动感模糊。该拍摄技法也叫“动感追随拍摄法。</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但是在表现动感模糊时,需要有个对“度”的实际把握,如快门速度过低时,运动对象有可能“无影无踪”,此时就需要适当提高快门速度,避免“矫枉过正”现象。</span></h3> <h1><i> </i><span style="line-height: 1.8;"><i>利用动感模糊</i></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大都具有多次曝光功能,以多次曝光技法拍摄叠加影像也能获得一些特殊动感效果的影像。较简单的叠加影像可从两次曝光开始实践,其中一次选择较高快门速度、稳定相机曝光,先获得一幅比较清晰的影像;第二次曝光可通过重新对焦,故意将被摄对象调到虚化失焦状态,或适度晃动相机营造一个动感模糊图层,相机会自动将两次曝光的内容重叠,合成一个画面。</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样就能获得既有清晰影像、也有模糊影像的特殊效果。此法比较适合表现运动题材,效果好坏在于对曝光量的分配,对相机移动的频率,以及两次曝光中对快门速度控制等进行全面的均衡考虑。</span></h3> <h3> 三 追焦</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使用固定相机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如果快门的速度不够捕捉运动中的物体,我们就可能会拍到主体模糊而背景清晰的画面,但是如果此时平移相机,让相机随着运动主体做相对静止的移动,就能够拍出相对来说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的画面,这就是追焦。最容易练习的追焦就是拍摄骑自行车的人,相对来说自行车运动的速度并不是很快,我们能够轻松的追上他们的速度,大概使用 1/30s 的快门就能够让背景模糊了</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将相机固定,保持静态背景清晰,使用较慢的快门(低于主体运动速度的快门)可以拍出运动主体的运动轨迹,产生运动模糊。拍摄运动模糊需要保证相机的稳定,因此需要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物上。</span></h3> <h3> 运动轨迹的舞者: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先用慢门+三脚架拍摄舞者运动轨迹(光画)2、拍摄舞者定格瞬间照片3、两张用后期合成一张高端版本:讲究慢门和热靴闪光灯配合,需要技巧、机遇,不断拍摄才可以。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三脚架固定相机,慢门,思想预判可能要开始往哪个方向跳了,然后按下快门记录运动轨迹(光画),记录的同时,手持热靴闪光灯,对准被摄人按下提前设计好输出量释放闪光。即可形成上面的图像,类似多次曝光。想要达到上述效果复杂版,都需要对快门、感光度、白平衡、三脚架、热靴闪光灯、光画有基础,稍加不断磨练即可。</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很多相机都有B门,这个模式允许我们使用任何速度的快门,甚至包括超过 30s 的长曝光。使用 B 门时,按下快门按钮则开启快门,放开快门按钮,快门关闭,快门时间决定于我们按下快门的时间长短。</span></h3><h3>利用 B 门长曝光,我们可以拍摄光绘作品。将相机用脚架支撑固定,为了保证主体及其附近都能切实合焦,必要的时候需要将光圈缩小以保证景深,然后按下B门曝光,主体拿着光源体写字就好了。</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像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星轨,就是在长曝光下完成的,不过大部分星轨都不是一次拍完的,而是分多次长曝光拍摄,再将很多张照片中的星星的轨迹合成的。</span></h3> <h3> 四,直方图所说的“向右曝光”</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看直方图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右边的尖峰如果触及图形的边缘,意味着图像中有一部分高光“溢出”。在“溢出”的区域没有任何细节,因此无法在后期处理中进行任何调整。如果它在触及边缘之前飙升,那就没有关系。</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果左边边缘有尖峰,则表示图像的一部分完全是黑色的。您可能需要使用曝光补偿来调整曝光,让图像变亮。</span></h3> <h3> 这是瀑光正常的直方图</h3> <h3> 这是“向右曝光”的直方图,<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个向右是指直方图的像素分布,越向右,亮区像素越多。</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高调照片,有很多明亮的色调,没有很多的中间色调和黑色。直方图叠加在右侧, 但不要向右触及边缘。如果在高调照片中,直方图显示了很多中间色调,白白的皮肤可能看起来就会发灰。</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高调或浅色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直方图主要显示浅色调向右</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低调照片主要是暗场景,直方图将堆叠在左侧。在左边缘有一个尖峰,表示纯黑色。</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低调照片在直方图的左侧具有大部分色调。</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高对比度照片是指有很多非常暗又非常明亮的色调,中间没有那么多色调。直方图将显示左侧和右侧</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极端明亮和极端黑暗,中间色调很少。</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低对比度照片有很多中间色调,很少有明亮的色调。</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低对比度照片的直方图。</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摄影人常说的向右曝光是什么意思,在说这个向右曝光之前先说说另一个名词,宁欠勿曝,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别拍曝了,宁可欠曝一点也别过曝,这个提法是在胶片时代产生的,那时过曝的片子没法补救,但欠曝在暗房是可以处理的,所以有这样一个提法。</span></h3><h3>在数码时代,只要不是曝光成死白了,后期都可以处理。</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因为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压暗亮区基本上不产生噪点,提亮暗区却产生明显的噪点,所以,数码时代有向右曝光的提法,意思是在保证不过曝的前提下,让暗区充分曝光,有更多的细节,后期不会产生噪点。</span></h3><h3>所以在不过曝的前提下,可以向右曝光。</h3> <h3> 五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旋转或纵移效果的照片</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相机拍摄。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将快门设到1/4或1/6或视具体情况而设,在按动快门的同时旋转相机。条件是方向不能变。</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仅可以旋转,还可以向上向下拉动,形成纵向的轨迹。还可以任意移动哦。</span></h3> <h3>当然,使用一张纵移1/4秒与另一张1/800秒 使用双重曝光,不用ps 在像机上就能完成以下梦幻片子</h3> <h3>双瀑效果</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摇动相机拍出梦幻非常花影</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首先将相机快门速度定在最少二秒钟或以上,按下快门以后,第一秒钟静止拍摄,第二秒钟夹紧相机用前臂有节律感的摇动相机,摇动范围不可以出原来的构图框,静止的花影和摇动的虚影相结合,就有了不同于平常拍摄的梦幻非常花影。</span></h3><h3>在光线不强的情况下开小光圈就可以得到慢速度。在强光线下必须在镜头前加装减光镜(ND)。</h3><h3>摇动相机拍摄多拍几张,有偶然性。如果拍了好多,照片都没有实焦,可以另拍实焦照片,将虚实照片在PS中同时打开,将花蕊等需要实的部分,把实焦照片相应部分扣图羽化拖到虚影照片上补足。也可以将虚影照片拖到实焦照片上面,图层上建蒙板,前景色为黑色,不透明度为6左右,调整好笔触大小慢慢把需要实焦的地方擦出来。如果擦得过了头,将前景色改为白色再擦又回来了。如此,合并图层,再作一般性PS处理,即可也。</h3><h3> 当然,第一张晃拍,第二张实拍,二次曝光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h3> <h3> 以下是摄影师胡时芳老先生用此法的作品</h3> <h3> 六,HDR功能</h3><h3>HDR,即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开启该功能后,在拍照时实际上会连拍三张照片,分别对应欠曝、正常曝光和过曝,再合成为一幅照片,提升暗部和亮部的细节表现。</h3><h3> HDR是指高动态范围图片,由于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动态范围有限,在实际拍照时,如果现场光比特别强烈,若按强光确定曝光,弱光处就一片死黑,看不到层次了;若按弱光处确定曝光,强光处就一片死白。为了解决这个尴尬,HDR技术就出现了,HDR功能就是通过机器内部处理,压制强光部分不至于过曝光,提升弱光部分使之有一定层次,这个功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尽管我们可以后期进行一定PS处理,但肯定没有相机自带HDR功能拍照的好。</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HDR模式拍出的图像可以保留画面中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让你拍摄的照片无论是高光处还是阴影处都能清晰的表现出来。最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高光不过曝,暗部不欠曝。</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对于风光摄影来说,三脚架是命一般的存在,所以我外出拍照,都习惯带上三脚架(风光摄影就是一只喜欢自虐的狂人)。</span></h3><h3>三脚架的应用不仅仅止于晚上拍照,自从玩过HDR后,就应该习惯了白天拍照也用三脚架,拍3张不同曝光的图,让像机合成HDR,虽然在外人看来,大白天用三脚架拍照有点傻傻的,但假如有人问起,你就可以装逼了,在玩HDR、在玩堆栈,跟你这种菜鸟不同层次哈哈。</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高动态范围成像的目的就是要正确地表示真实世界中从太阳光直射到最暗的阴影这样大的范围亮度。</span><br></h3><h3>功能主要是高动态范围补偿,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动态范围有限,我们拍照时,会碰到现场光比特别强烈,若按强光确定曝光,就会造成弱光处就一片黑,画面失去层次;反之若按弱光处确定曝光,强光处就过度泛白。</h3><h3>HDR技术便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过机器内部成像处理,削弱强光部分不至于过曝,提升弱光部分使之有一定层次,这个功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当然我们在后期也可以通过软件加以处理,但肯定没有相机自带HDR功能拍照方便。</h3> <h3>实际上,许多反差(光比)较大的风光片都使用了这种技巧,以保障片子合成后是基本曝光均衡,大大提高宽容度。当然,如果反差过大时,依然需要使用渐变镜(灰)进行处理,但建议使用三角架(这就是专业摄影师为什么喜欢用三角架的道理。)</h3> <h3>哪些场景下应该用HDR。</h3><h3>1、风景照</h3><h3>大型风景照里,天空和陆地之间通常有巨大的反差,因此,如果你的相机只拍一张照片,很难处理这种反差。用了HDR,你就可以捕捉到天空的细节,同时也不会使陆地看起来太暗,反过来,在捕捉陆地细节的同时,也不会使天空看起来太亮。</h3><h3>2、阳光下的人物</h3><h3>我们都知道,光线对一幅好照片来说至关重要,太多的光照在人脸上(比如刺眼的阳光)会造成暗影、炫光以及其他不和谐的效果。HDR可以消除所有的不和谐因素,使你的拍摄主体看起来更美。</h3><h3>3、弱光和背光场景</h3><h3>如果你的照片看起来有点暗(如果你的场景有太多背光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HDR可以在不冲淡照片里光线合适的部分的情况下,增亮前景部分。</h3> <h3>下面这些场景就不适合开启HDR。</h3><h3>1、拍摄运动物体</h3><h3>如果你拍摄的物体正在运动(或者可能会运动),开启HDR会有几率使照片变模糊。因为HDR是拍三张照片,所以如果拍摄的物体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镜头之间移动了,最终合成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h3><h3>2、高对比度场景</h3><h3>一些照片由于明暗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会看起来更好看。开启HDR会使这种对比度变小,使照片失去本该有的魅力。</h3><h3>3、色彩鲜艳的场景</h3><h3>假如你要拍摄场景的颜色本来就很生动鲜艳,这个时候就不建议开启HDR,因为会使颜色变暗淡很多。</h3> <h3> 六 创意闪光“动”静物摄影:</h3><h3>拍摄“动”静物作品。我最常用的就是利用闪光灯的后帘同步功能,用慢速快门拍摄,用光方面要营造出大的光比来实现。下面结合几幅花卉作品来说明下:</h3><h3>拍摄这幅作品就是利用大光比,相机用慢速快门,闪光灯用后帘同步拍摄完成的,相机运动的轨迹变成了花的轨迹,改变了原来静的属性,变得动感强烈,同时也让静的物品变得动起来,这种拍摄方法突破了摄影常规,使作品变得新颖,</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堆栈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前期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拍出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同样的照片,然后在PS里合成模拟长曝效果。道理简单,操作就不太简单了。</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PS后期堆栈。 用了八十张照片(西安摄友“秦岭一颗松”倾情拍摄)</span></h3> <h3> 多重曝光: 虚实结合技法。第一依虚(适当减低),第二张实(正常曝光)</h3> <h3>ND镜的使用方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