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马晋·团扇·风筝

子余

<p> 纪念马晋先生逝世四十八周年</p><p> (1970.12.5——2018.12.5)</p><p><br></p><p> *</p><p> 纪念马晋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p><p> (1899.8.8——2019.8.8)</p><p> 修改</p> <h3>  马晋(1899——1970)字伯逸,号湛如。现代著名画家,擅长画马,对花鸟走兽画及书法篆刻均有较高造诣。生前任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当选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届、第二届人大代表,连任五届区政协常委。</h3>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1961年所作八骏图团扇,直径25厘米。</p> <h3>  初见马晋先生时,水晶茶镜文明棍,气场很大派头十足。及至与之交往后发现,原来先生平易近人,是个极其和善慈祥的长者,一点儿名人画家的架子都沒有,在风筝爱好者人群中,有着很好的人缘和威望。</h3>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1961年所作八骏图团扇,直径25厘米。</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对民间艺术也多有爱好,花灯、团扇、风筝等无不制作精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在上海举办过风筝观摩会,并由《人民画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作了报道。郭沫若亲笔题诗称颂马晋先生的风筝,这阵势在当时喜欢玩儿风筝的人群中,尚无能比者。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春节。</p> <h3>  马晋先生曾赠给我父亲一只与此款一模一样的沙燕,很长时间都交由吕振东先生放飞玩耍,等到还回来沒多久,就赶上“破四旧”了,可惜沒能保留下来。</h3>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在画家王家本先生的公子王石麒处,我曾见过一只与此图案相同的沙燕。他说是马晋先生赠送给他的。王家本在民国时期与陈林斋(陈大章的叔父)等曾开办“四友画社”,并与马晋先生同为湖社画会会员,素有交往。王、陈二人都是我伯父的好友,我家住的四合院就是伯父从王家本先生手里购得的。</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这只沙燕的福禄寿图案又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1899年8月8日生于北京,1970年12月5日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正在作画。</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正在授课。</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 </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绘制风筝。</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接受采访。</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讲解风筝。</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放飞风筝。</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制作的“送饭儿”。</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风筝作品。这是大约在1964至1965年期间,马先生赠送给汪维义的。汪老师收藏了五十多年后于2019年转交给御风堂艺术馆主孙贺收藏。</p> <p class="ql-block">  马晋风筝谱中的两幅,胡铁庄老师收藏。</p> <p class="ql-block">  马晋风筝谱中的两幅图。王鸿勋先生题字,御风堂风筝艺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1960年3月27日《马晋风筝观摩会》开幕式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北京画院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  观摩会展期为3月26日至4月8日共二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的第7期(本年4月份,总133期)《人民画报》介绍马晋先生的风筝。</p> <p class="ql-block">  1962年第2期(本年2月份,总164期)《人民画报》刊登马晋先生风筝作品照。</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先生为马晋先生的风筝题诗。</p><p class="ql-block">万里乘风直似仙,不离实际却通玄。</p><p class="ql-block">高瞻远瞩何多让,时代精神一线牵。</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先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1962年春天,从同学的包作业本的皮上剝下来的。年头儿不短了,但沒能保存好。</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两页画报分别来自同学关啟义和秦长有,拼在一起,正好凑齐一个对开页。虽然只是印刷厂试机印样,印得乱七八糟的,但那时能够得到马晋先生的风筝图样,也是视如珍宝的。等到后来有了马先生的真品实物,就对画报不那么重视了。</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住在豆角胡同2号。1965至1966年间,我跟着父亲和吕振东先生一起去过几次,有两次都见到刘汉祥先生也在。有一次马先生得了肩周炎,刘先生正在给按摩,桌上还放着针灸包。一次是马先生正为胡铁庄治印,还沒刻完,铁庄比我还小两岁呢,当时的羡慕与惭愧至今难忘。再一次是马先生刚写完一副书法,墨迹未干,用图钉往隔断上按。我父问:“虎皮宣?”马先生:“哪儿呀!洋纸的,一个小孩儿要学写字,给他写个样子!”在场几人无不顿露敬佩神色。</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风筝爱好者李頴。1961年从河北考进北京画院学习深造,北京画院委派了马晋先生为其专业任课导师之一,因此有了极多接近马先生的机会。李颕老师住在鲜鱼口豆腐巷离我家不远,每次李老师从马先生处借来风筝新样,我家父子便去李家学习,像是片鹰、仙鹤等还曾借回家中。后来经李颕和吕振东老先生二位的共同介绍,才得以与马晋先生结识。1964年,李頴提前毕业成为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并把家属接来北京,我父亲为他夫人介绍了一个临时工作。当马先生得知此事后也很高兴,对我父当面大加赞赏,其师生情谊溢于言表。1966年初,李頴从专工山水画改为了画政治人物画,与张仁芝合作了一幅《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关于焦裕禄的素描,刊登在1966年第二期美术杂志封面上,一时成了天安门广场风筝友的热议话题,我还专门找来了这本杂志,但此后李頴却不再去放风筝了。再后来搬到画院宿舍住,就失去了联系,听说是到日本去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家父伊福臻先生(1918—2000)。我父用纯手工(打眼都是用的老式手拉木钻)做了两只线桄子送给马先生,虽然并不是很规整,但马先生却很喜欢,回赠了双马图,又陆续送了打伞、扇子、沙燕等好几只风筝。并把我父叫至家中仼意挑选画框,我父深觉受宠若惊,忙说镜框已经做好了。马先生去过我家两次,有一年春节由胡铁庄领路到我家拜年,另一次是马先生为全聚德画的巨幅国画《水塘群鸭图》挂出后到全聚德办完事,蹓跶着就到了我家。一个大画家与一个普通的风筝爱好者之间竟有如此情谊,一是因为风筝结缘,同时也可看出老先生人品之高尚。</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送给我父亲的双马图,如今只剩了这残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晋先生委托我父亲代拴的一条蜈蚣,已经拴完还沒来得及送还回去,却突遭灭顶之灾。沒法向马先生交待,再也无颜面对,自此心灰意冷,几近崩溃。</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先生赠给胡铁庄的一把扇子。由此想起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吕振东先生带来马先生给我父亲的一封信和两份风筝画片,一份是美人儿打伞,另一份是扇子。扇面上蓝天绿草光鲜夺目地画了一匹栗子皮色奔马,题字“一日千里”并有落款钤章。汪荣汉先生立刻建议裱成镜芯,就是一幅絕好的扇面画。吕振东先生叹说:“跟马先生求风筝容易求画难,我姪子吕锡端早想跟马先生求幅画,至今未能如愿。”于是我父简单做了个架子,把这只扇子风筝送给了吕锡端。吕家爷俩自是大喜过望,回赠了大小螃蟹和知了等一堆风筝。事后我父心怀忐忑地向马先生作了汇报,却并没有受到责怪。后来听说马先生给不少风筝友都赠了画。</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琉璃厂我一眼就认出,这位就是当年合影中的少年王振亚。55年过去了,他如今也成了古稀老人。</p> <p class="ql-block">  王振亚回忆当年合影时的盛况。他与我同龄。与马晋先生合影那时他才十五岁。图中穿红衣的是我,抱花的是马晋先生的公子马龙先生。</p> <p class="ql-block">  当年为马晋先生拍摄了大量照片的,是作家萧三的夫人叶华,曾在新华社工作。叶华是1912年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后入苏联籍,1964年加入中国籍。2001年,叶华去世。</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萧三、叶华夫妇的小儿子出生,取名萧和平。1963年叶华带着萧和平向马晋先生学习制作风筝。</p> <p class="ql-block">  我和马晋先生哲嗣马龙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愉快的回忆。我与马龙老师交谈。</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高级美术设计师、马晋先生的儿媳、马龙老师的夫人。继承了马晋先生的绘画艺术风格与团扇制作技巧,入选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版有《团扇·工笔花鸟画技法》、《团扇·梁季兰工笔花鸟百扇画集》等图书。</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团扇作品。</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团扇作品。</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团扇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p> <p class="ql-block">  我和梁季兰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忆昔当年。我与梁季兰老师交谈。梁老师赠我【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马晋】。</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工笔花鸟画团扇展》2018年5月12日—5月17日在琉璃厂文化街宏宝堂展出。</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办团扇展,我到场表示热烈祝贺。</p> <p class="ql-block">  左一为马晋先生入室弟子赵又弘先生。右一为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淳一先生,淳一又名程茂全,其兄程茂桢与我曾是同事。右二为相声演员孟凡贵先生。</p> <p class="ql-block">  我与画家赵又弘先生交谈。</p> <p class="ql-block">  参观展览身心愉悦。</p> <p class="ql-block">  置此环境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咱与马龙、梁季兰夫妇及二位的老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整理马晋先生的风筝作品准备展览。</p> <p class="ql-block">  整理马晋先生的风筝准备展出。</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的弟子胡铁庄老师协助梁老师整理马晋先生的风筝准备展出。</p> <p class="ql-block">  唐琦民老师协助整理展品。</p> <p class="ql-block">  孙贺老师协助整理马晋先生的风筝准备展出。</p> <p class="ql-block">  风筝展准备就绪。</p> <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1日—4月15日《东城区风筝名家作品展》在角楼图书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  马晋先生原作一展真容。</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先生为马晋先生的风筝题诗,手迹真品也准备一起展出。</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与郭沫若女儿郭平英女士,共忆当年题诗经过。</p> <p class="ql-block">  梁季兰老师在《北京晚报》撰文回忆马晋先生。</p> <p class="ql-block">  九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费保龄先生到会祝贺展览成功。</p> <p class="ql-block">  胡铁庄老师正在复制师父马晋先生的风筝。</p> <h3>  胡铁庄老师复制的马晋先生风筝《齐天大圣孙悟空》。</h3> <p class="ql-block">  胡铁庄老师放飞其复制的马晋先生风筝金魚。</p> <p class="ql-block">  胡铁庄老师复制的马晋风筝谱中的红蝠。</p> <p class="ql-block">  胡铁庄老师复制的马晋风筝谱中的大红蝠。</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24日《梁季兰、胡铁庄收徒, 武义广拜师仪式》在北容酒楼举行。既学团扇,又学风筝。</p> <p class="ql-block">  敬茶拜师。</p> <p class="ql-block">  拜师学艺,继续深造。</p> <p class="ql-block">  师傅训徒,传承有序。</p> <p class="ql-block">  咱可是与胡铁庄老师有五十多年的交情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放风筝时,还都是念初中的小屁孩呢!</p> <p class="ql-block">  必须要对二位老师收徒表示恭喜祝贺。</p> <p class="ql-block">  “引、保、代”三师齐全,仪式正规庄重。</p> <p class="ql-block">  面对祖国的花朵,武义广老师脸上露出慈爱的微笑,传承有望。</p> <p class="ql-block">  再发一幅由风筝公司靳秉宽先生复制的马晋风筝谱中的《钟馗》。</p> <p class="ql-block">  最后凑一幅我与父亲共同根据马晋先生风筝图改制的《百福骈臻》。</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5日是马晋先生往生四十八周年纪念日,谨以此篇回忆表达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影:王鸿勋、唐琦民、胡铁庄、李俊玲、解海涛、孙贺 等,其余引用自网络平台微信群聊,侵权即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8日为纪念马晋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改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