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说……辽代瓷器

山谷

<h3> 自唐晚期辽国契丹族崛起,至北宋末年辽政权灭亡。二百多年间,契丹陶瓷特色文化!在中国陶瓷史占有重要地位。宋有五大名窰,辽代官窑生产毫不褪色。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此知之甚少!</h3><h3>辽代历时二百余载,与五代共始,和北宋同终。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有关辽瓷的资料当中感受最为突出的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制瓷历史上,契丹族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代表。契丹人所创造的文明,如精美的金银器、马具,如契丹文字的创造,如绘画,都显示出了一种博大与精深。而对于辽瓷的发现与研究,却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目前为止对辽代瓷制作了解非常肤浅!</h3> <h3>“辽代陶瓷”在我国陶瓷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契丹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照自己的习俗、爱好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质的文化,并不断地充实着、发展着。但是,他又毫不故步自封,不拒绝吸收汉文化、西亚文化、其它文化,“爱暮宋风”;从唐宋文化中不断地吸取有益的营养来充实与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呈现出汉文化为体,辽文化为基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就反映在陶瓷上面。</h3><h3>  因此可以说,辽文化是在与汉文化、与其他周边文化交融中得到了更大的丰富与新的发展。在“辽代陶瓷”研究的课题中,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起点和出发点。</h3> <h3> 关于窑址,从已有的资料看,大都是略略提及。由于长期的战乱以及天灾、人祸,许多窑址已大部分被破坏。几十年中,陶瓷爱好者研究者,曾先后五次去辽国故地考察。去河北曲阳、磁州、涿鹿,山西,大同、浑源瓷窑古窰址寻访,得到一部分标本。文献记载也是只言片语。尤其在今日“重宋轻辽”、不喜欢辽瓷粗俗以及经济利益驱动之下,对辽金陶瓷的研究更少有人间津。有者也只是片段的介绍、猎奇式的研究。因此,国内陶瓷界对辽金陶瓷的研究工作仍是弱项。对于和宋代鼎立辽契丹陶瓷文化,亟待提高!从某些方面讲,当时国力辽盛于宋。宋文化,和辽文化:在中华大地南北开花🌸硕果累累。</h3> <h3>辽代政权很重视陶瓷业的发展,五京都有窑场:</h3><h3>1. 林东上京窑、 南山窑、白音高洛窑 以烧制精细白瓷为主,兼烧釉陶及生活用瓷。</h3><h3>2. 赤峰缸瓦窑 辽代最大的窑场,烧制辽三彩以及磁州窑风格的瓷器。</h3><h3>3. 辽阳冮官屯窑 烧造生活用瓷,</h3><h3>4. 北京龙泉务窑 烧制三彩类建筑陶瓷最为著名。大型菩萨、罗汉等彩塑享誉世界。</h3><h3>5. 浑源界庄窑 黑釉瓷器在北方诸窑中独树一帜。</h3><h3>辽代陶瓷最个性化的器型是鸡冠壶;盘口壶。最具民族风格的品种是辽三彩、辽黄釉瓷器,辽绿釉瓷器;定窑风格的白瓷、磁州窑风格的白剔花瓷器,也都具有契丹族鲜明的特色。</h3> <h3>契丹文化独具特色,又和汉地文化紧密联系。当时黄河以北好多地区是辽国疆域 ,不可避免,定窑,磁州窑,等一些主要窑口分布在辽地。这些窑口一定为当时契丹政权烧制一批,官窑用具。既有宋风又具“辽骨”!形成契丹瓷器:粗犷中藏匿宋瓷柔美之韵味!这种独特韵味清香许久,耐人寻味。</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