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山游记

劲松傲骨(吕启明)

<p>   鸡头山游记</p><p><br></p><p> 初冬,细雨霏霏,薄雾轻纱。周六游兴浓,与好友黑土地夫妇驱车登鸡头山。鸡头山位于中村乡道源村,海拔600余米。</p><p><br></p><p><br></p><p> </p><p><br></p><p> </p> <p><br></p><p> 我们一行四人,从凤凰盛世,经根宫佛国、密赛、城边、王家店、坑口、到道源。一路上公路两旁的梧桐叶、银杏叶片片金黄,水杉古铜,垂柳青青,马金溪碧水荡漾,在雨雾的笼罩下,如同行驶在仙道上。</p> <p>  二十几分钟,我们就到了道源村口,道源村傍山而建,一条4米宽的小路弯弯曲曲向村里延伸,直达山脚下。幢幢灰色的小洋房,矗立在山坡上。山上树木青翠中掺杂着簇簇黄,簇簇红,斑斓夺目,山尖白雾茫茫,有的像白龙腾升,有的俯瞰像云海。过了村庄,车到山前,下车换上登山鞋,刚要沿溪沟旁的山涧小道而上,一片红豆杉林映入眼帘, 走近红豆杉林, 红彤彤的小红豆挂满枝头,正想伸手去摘几颗吃时,众多晶莹含笑的小眼睛盯着我,便不好意思下手了,拍下几张照,就追赶前面的人去了。</p><p><br></p><p><br></p><p> </p> <p>′</p> <p>   </p><p> 沿山道而上,不到三十米,前面三人驻足不前,手上比划着什么?我急步上前,定晴一看,是块石头,有10余米长,1米多宽,如同一堵砌上去的墙,仿佛还在诉说着什么?</p><p><br></p><p><br></p><p><br></p> <p>  黑土地说:傲骨,你可以写首诗刻上去?我随口答道:我可没有这个能耐,能在这上面写诗的不但是高人,还的是有缘人!</p> <p class="ql-block">  雨停了,没磨唧,我们继续前行。山谷幽幽,野花飘香,熟透的五味子、高梁泡,似红灯笼挂满路旁。山涧清泉时而叮咚,时而哗哗,像乐声时轻时重,时快时缓,很有节奏感地流淌;鸟鸣声清脆悦耳,越往上行,各式鸟鸣声越杂,和着阵阵幽香,令人心旷神怡,也令人陶醉。湍急的山泉水沿山涧而下,形成了瀑和潭,有名的有坞潭、女儿潭,潭水清澈冰凉。相传坞潭,是山民沐浴的地方,四方形,水深不过半米,水流缓缓。女儿潭藏匿于树林里,水深不可测,像少女的心一样,周边菖蒲丛生,风吹过,人走过会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故得名女儿潭。瀑有飞瀑流泉、石坠瀑布。瀑布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但这里的瀑布四季川流不息,像飘动的玉带,向山下漂流而去,汇聚至马金溪。山下的村民全靠清泉生活、生产。石壁上的青苔和菖蒲绿郁葱葱,随着水的气流抖动。有:“小瀑飘玉带,青苔菖蒲拜。清泉汇钱塘,醉为山民爱”之感。口渴了,我趴在地上狠狠地喝了两大口,哇,还真甜!回家时,还带走了两塑料桶。</p> <p>  沿山谷小道而上,突然近前方矗立四株苍天红豆杉。人们称其为四杰红豆杉,有百年以上历史,诗曰:孑然幽壑足堪夸,沐雨经风迎彩霞,傲骨虬枝迷碧岭,浓荫叠翠胜黄花。</p><p><br></p><p> </p> <p class="ql-block">  这也可以说是原鸡头山村的风水树,鸡头山村有10余户人家,就居住在海拔500余米不到的山腰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搬下了山,旧址还隐约可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再往上基本上没有了路,好在前面是一片竹林,竹林里面的土被野猪等动物拱的乱七八糟的,杂草都没了,正好给我们通过提供了便利。穿过竹林,全是權木林,權木林中有几棵丁勾树,树上挂满丁勾,黑土地夫妇捡了一袋,准备拿回家泡酒喝,他说:丁勾泡酒祛风湿很灵验的。</p> <p>  山顶仿佛离我们很近,但爬起来很费劲,我在前面一边开路,一边观察欣赏着周边的环境,不时来到了山脊上,山脊上植物的种类少了,大多是些乌饭、橡子、映山红、黄山松、还有零星几株山茶树。山茶花开的正艳,黄蕊白瓣,显得特别醒目。山脊上的白石嶙峋,长满了青苔,充满活力。我们依偎在一块磷峋的山石上拍了合影。继续往上爬行,忽然眼前一亮,有几株映山红正含苞待放。映山红一般在四五月份盛开,不过十月小阳春也有开放的。</p><p><br></p><p><br></p> <p>  来到山尖,登顶的感觉真好,想拍一组“一览众山小”,但由于受到權木林的影响没有拍成,黑土地,像猴子似的爬上了松树顶部勉强拍了几张照。</p> <p class="ql-block">  下山路上,心情无比舒畅。一路喊山,一路高歌,惊吓了白娴鸟,可惜没有抓拍到,就淹没在茫茫林海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