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之旅(八)一一枫叶红艳秋瑟瑟

金佛山人

<h3>  从俄勒冈回到芝加哥,离回国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了。俄勒冈的气候,比芝加哥要早一点,街道上的行道树、公园中的景观树和森林中的树木,树叶已经完全变色了。红的、黄红,成为一片彩林,甚至有的树叶已经开始凋零飘落,彩色的树叶堆积在土中,把大地也装饰成彩色的世界。草也变黄,有的土地已经翻耕过,准备越冬。</h3> <h3>  而在芝加哥,公园中的草地,仍是碧绿碧绿的,好似一点也不知道深秋已至。人行道旁的行道树、公园中的景观树,大部分仍然郁郁葱葱,只有少数开始变色,是季节变化的先知先觉者。</h3> <h3>  星期六休整了一下,星期天正好碰上芝加哥国际马拉松比赛。电视、广播电台、网络和报纸等早就在报道,预告所经过要封闭的路线,提醒市民早作准备。星期天早上六点,我还是像平时一样出门散步锻炼。还没有完全天亮,东方已经泛起红光,但天气预报这天是雨天,这一丝红光也只是转瞬而过。</h3> <h3>  一下子天空就布满了浓浓的云,但光线还是顽强的穿过厚重的云层,已经天亮了。平时在街道上步行,看不见警察,这天这条路上停了很多警车,警察和和执勤人员来了不少。他们正用木马在封闭街道,我们门前的这条街是马拉松跑步的线路,要把与它相交的道路口都封闭。而且要到前一条道路口去封闭,不允许汽车转弯到这个方向来,才能保证汽车不会误驶入这里,造成人车混行。</h3> <h3>  我们楼底下,是马拉松比赛的补水站。有好几队穿着不同色彩、统一运动装的自愿者,正分别列队,听组织者在交代纪律和注意事项。因为时间还早,对穿越街道的行人、这里住户上路行驶的汽车,还网开一面,没有严格管治。我看见警察栏住一个路口时,有辆汽车开到警察身旁,告诉他们家就在路口那栋建筑,放开木马,让汽车进入通行。但大部车,还是听从指挥,绕道行驶。</h3> <h3>  芝加哥马拉松是每年10月份都要举行,它既是IAAF金标赛事、AIMS认证赛事,也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之一。大满贯赛其他分别是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和波士顿马拉松。早在1905年9月23日,伊利诺伊田径俱乐部就主办了“古典时代”的第一届芝加哥马拉松,首届现代芝加哥马拉松在1977年举办。赛事举办以来,除了1987年只举办了半马之外,始终以全程马拉松作为赛事主体。</h3> <h3>  在芝加哥马拉松的赛道上曾产生4个马拉松世界纪录,芝加哥马拉松以平坦的赛道一度成为个人最好成绩与世界纪录的“快车道”。赞助商提供的高额奖金也吸引着精英运动员创造全美纪录和世界纪录,自2008年以来,芝加哥马拉松的赞助商为美国银行,因此芝加哥马拉松的官方名称为美国银行芝加哥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的赛事规模限制在45000人,接受全世界跑者(业余跑者、残障运动员、精英运动员)的报名,只要能在6小时30分内完赛都可报名。</h3> <h3>  对中国选手而言,报名通道分为普通抽签报名,合作旅行社报名以及慈善名额三种,与伦敦等马拉松类似,如报名人多要进去抽签,也是较易中签的WMM赛事之一。在这天的比赛中,我就看见了有中国选手。但估计就是普通中签的选手,跑步时插了一面小国旗在背上背着。我下去看时,前面的专业选手早就跑过去了,他同大队的群众选手在一起。如果要论名次的话,至少是几百名和上千名了。</h3> <h3>  芝加哥马拉松采取环绕赛道,赛事起点和终点都在密歇根湖畔开阔的格兰特公园,这条路线充分展示了芝加哥城市景观特色,参赛者将穿越29个社区。赛道可根据方位被分为三个部分,北部、西部、南部。每个方位的路线都能途径芝加哥标志性的建筑。MLB芝加哥小熊队的主场:瑞格利球场在北部,NBA芝加哥公牛队的主场:联合中心在赛道西部,MLB芝加哥白袜队的主场美国行动通讯球场,靠近赛道的南部,1994年世界杯的主场:军人球场在起点附近。<br></h3> <h3>  我们住处位于芝加哥西部,比赛人群先要经过北部才能来到这里。老天不合适宜的下起了雨,女婿家在室外大平台上就可以看见外面比赛场景。说来也巧,外面这栋一层的建筑,也是自助银行。名字特别怪,OId Second Bank,老二银行。旁边那个酒巴叫Ten Doors Bar,十门酒巴,数来数去,只有两门,把每扇窗都算成门,又不止十个。我本来用手机照了一张照片,但拷出来时确丢掉了。</h3> <h3>  第一批过来的是开着摩托的警察,应该是来清路的。紧接着来的,是驾车着残疾人车的残障人士,这是芝加哥马拉松赛事的特色。每届都是一样,让轮椅组最先开始出发,显示对他们的尊重。整个轮椅组人并不是太多,不像跑马拉松那么多人。他们之间的距离拖得较远。轮椅组过完好久,又有骑自行车的队伍和伴随着的汽车,可能是收容轮椅组掉队的。</h3> <h3>  都过完了好久,时间过了九点,正常跑马拉松的先头部队才到。雨下得很大,我没有去到道路旁观赛,就在客厅透过玻璃窗向外观看。外面的加油声不断传来,我再也不能淡定,跑了下去。雨还是下得很大,选手们都冒着雨水奔跑,浑身上下全部湿透。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没多久又被雨水淋了回来。</h3> <h3>  等雨完全停了,已经是十一点过了。我在家没有什么事,看书也实在看不下去,还是来到下边道路旁。他们的赛场的安保措施,感觉还没有我们国家做得到位。只是在有道路与之相接的地方,停了一辆警车,有一个警察。警察也在观看比赛,偶而回过头来看看身后和周边的情形,没有时刻蹦紧神精,亮出一双警惕的双眼。</h3> <h3>  沿线有很多人在观看,很多都是一家老少一起出来的。道路旁并没有拉隔离带,人们也自觉的站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违规跑到赛道上来。志原者站在道路边,手伸出端着纸水怀,或者巧克力,有需要的运动员自己伸手来取。补给站大概是一公里右左有一个,志愿者才会递东西给运动员,他们也很好辨认,穿着统一式样的服装,只是队伍不同,颜色有所变化。</h3> <h3>  城市马拉松,感觉更像是个市民欢乐的大聚会。家长带着小孩,有的还拿着小旗帜,看见亲友、同事,有认识的人过来,发出阵阵欢呼声。有个老兄更是欢乐,打扮成动画片中网红动物形象,做出各种夸张动作。在南边黑人聚居区,观看者在路边驾起音响,组织了一个乐队,在街头演唱。音响开得很大,比我们广场舞大妈的音响还吵,这天也没有人去干涉。</h3> <h3>  芝加哥马拉松路线,因要路过各种文化种群聚居区而闻名世界。先到的北面,是芝加哥白人聚居区,应该较为富裕,是较为主流和精英居住地。次后到达的西面,是大学教育区,要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路过。而最后到达的南边,则是黑人聚居区,按当地人的说法是社区不太好。中国城也在南边,也要路过中国城。</h3> <h3>  美国道路沿途,卫生间不多,也是我们外出感觉最不便的地方。这天沿途拉来了很多移动环保公厕,布置在饮水服务站附近。地方很好找,一般社区都有街头绿化和社区公园。到了下午关闭赛道时,马上就有清洁车来打扫,环保厕所也拉走,效率还是很高的。看似松懈的安保措施,也有高科技高技术的辅助手段,经常都能看见直升机在天空中巡逻。</h3> <h3>  都说芝加哥的枫叶很有名,回成都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准备去看一看。同成都一样,芝加哥的旅游网站,也有看红叶的指数。由于今天秋天温度高,虽然时间已到十月十四号,十月已经过半,红叶观赏指数仍然不高。往年到这个时间,已经是红叶观赏的最佳季节了。</h3> <h3> 芝加哥看红叶最有名的地方,是往北走的一个山谷。但这个地方很远,开车都要一天,必须要住一天。女儿女婿那段时间都很忙,再说红叶观赏指数不高,去了也看不见什么景。最后决定去威斯康州的日内瓦湖小镇,这里的红叶也很有名。它是一个旅游小镇,是芝加哥人和附近大中城市人们度假的地方,这里以有豪宅而闻名。</h3> <h3>  星期天九点就出发,先沿到机场的高速出发,快要到机场时转何到威斯康星方向的高速。转到这条高速设有收费站,交费倒不多,1.5美元。在俄勒冈州也走了高速,怎么没见交费。问了一样,才知道并不是俄勒冈州高速不收费,是在那里租的车办了年卡,会在租车费中一并结算。美国高速收不收费,是以州为单位计算的。伊利诺伊州除芝加哥城区和到机场高速不收钱费,其余都是要收费的。</h3> <h3>  红叶观赏指数不高,干脆就边走边看。他们知道我们去过芝加哥很多大学,推荐我们顺便参观沿途的一家中学。这家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招有国际学生,据说有好几十个成都的小留学生在这里接受教育。这所学校名叫湖森中学,在芝加哥地区,是最好的私立中学国际学校。不但是在芝加哥,就是伊利诺伊州,乃至全美国都是曲指可数的。</h3> <h3>  从主干道转向一条支路,两旁绿化非常好,两旁的树木,基本一上将道路完全遮挡住。转入学校区域,很奇怪,好像没有经过门卫,而且这个学校也没有看见围墙。这是中学,还是住宿制国际学校,安全防护还是重要的。我们的车直接就开到学校内部的停车场,也没有人来过问我们,总觉得这样的防范措施,有很大的漏洞。</h3> <h3>  湖森中学成立于1857年,是屈指可数的百年名校。是一所招收9-12年级走读和寄宿学生的全日制男女合校,学生共有390多名。湖森中学位于芝加哥北部30英里的国家历史纪念地,校园被森林覆盖,占地150英亩。学院提供优质的课程,强调学业优秀,以小班和师生间的密切交流而著称。学校给学生提供增强自信和培养价值观所需要的支持和关怀,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学习。</h3><h3><br></h3> <h3>  湖森学院无任何宗教背景,招收来自不同经济和社会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学生。森林湖学院采取小班制教学,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了解。学校鼓励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组织自己的社团,加入俱乐部等,有意识的培养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并且建立起自信心。我个人很倾向小班制,这样能充分做到有效沟通,提高学习效率。</h3> <h3>  学校有一个小湖,老师的宿舍建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学生与老师关系紧切,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老师开车到芝加哥,把他们搭去。约定时间返回,在大街上来回逛,看一下城市的风光和繁华,品尝一下食物的美味和芬香。校园风光虽好,但远离人烟,离最近的小集镇都有七八公里。没有公共交通,去集镇只能沿高速公路前行。高速公路没有人行道,在绿化带中行走,去来就要半天。</h3> <h3>  都看见这些小留学生取得成就的风光,看不见的是他们的孤独和悲伤。他们学业也重,第一年语言培训后,要合格者才能继续学习。日常管理也严,比国内民办寄宿学校有过之而无不极。为了保住学校的牌子,也要追求升入名牌大学的升学率,与国内名牌中学没有什么不同。说外国中学生不如国内学生辛苦,在这类私立名校是个伪命题。校园端头的建筑,是校长一家的住宅。</h3> <h3>  美国的私立高中,又叫先修学院。其实,就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东校园附近,就有一所先修学院。第一次看见这块招牌,觉得很奇怪,CoIlege和SchooI在上面都有。按中文翻译,大学学院和中小学都有,究竟是中学还是大学?CoIIege后面还有prep,是先修学院,是9到12年级,也就是高中。</h3> <h3>  私立高中,除学习中学课程外,还要大学的先修课程。取得成绩后,大学认可学分。加上大学入学成绩分数高,又修了大学课程,名校录取,自然就有优势。如此,他们的学习课业,可能比国内中学生还重。这所学校是一所教会学校,但临街的教堂,基本上没见开过门。我只在一天下午看见开了门,有一个人好像在参观。还有一次碰见说一口北京话的父子俩,考察完学校出来,一边议论一边朝市中区走去。</h3> <h3>  还是说一说湖森中学吧,校园景色很好。教学楼区域的草坪,经过精心修剪,按景观设计进行打造。湖滨处有观景亭廊,景观水池和喷泉。教学楼采用西班牙式的卷廊风格,红色瓦装饰的屋面,高大的枫树在教学楼旁,将其装扮得更为美观。预报的红叶指数真还准确,枫树只有树尖局部树叶开始变红,离最佳观看效果还有一到两周时间。</h3> <h3>  美国的学校非常重视体育锻炼,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每学期根据季节不同,参加的项目不少于三个,利于全面发展。体育优异,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程度,不亚于文化课成绩优秀。就是名校录取,也是一个重要的珐玛。我在芝加哥散步时,就经常碰见有学生穿着短衣短裤围绕校园的街道在跑步。早上天气寒冷,而学生们上衣穿着防寒服,甚至将帽子扣在头上,下面确只有短衣和短裙,可能是为了锻炼方便。</h3> <h3>  在湖森中学附近,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公立中学。参加完后,原路返回再上高速。美国的高速公路收费好像是一费制,不论远近。他们不像我们高速进入时要领卡,没有这个程序,所以也不知道你走了多远,一费制就最简单。当转到另一条高速上时,又要另外收费。费用不是太高,只有一两美元。如果买了年卡,根本不用从收费口走,旁边的车道,没有任何减速设施,高速通过。</h3> <h3>  下了高速,沿着普通道路还要开好久的车。伊利诺伊和威斯康星的这一片地区,全是平原,有可能整个五大湖地区都是如此。从车窗向外看,土地肥沃,像我们国家的东北黑土地一样。农场一家接着一家,有的路旁土地上还长有玉米桔杆,玉米已经收获,桔杆还没有来得及砍掉。农户住房都是一栋栋别墅,旁边建有高耸的粮仓。</h3> <h3>  注意了一下,土地中没有看见大豆和大豆桔梗,是季节不对还是这片土地不适合种大豆?中美贸易战,对他们的大豆销售造成困难,对特朗普的选票是个威胁。但据说这片投票,反而是支持特朗普的,有点搞不懂,他们脑袋是不是进水了。</h3> <h3>  一路上都是田园风光,没有看见工厂,有个错觉,好像到了一个缺乏工业化,很不发达的国家。在我们国家,走不了多远,就有工业园区,有工厂。有的烟囱还要冒着黑烟,传出正在生产的机械声。这里除了农田,还是农田。我们经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他们有农田,稳倒是稳,没有工业,怎么致富?GDP,政府的财政收入怎么保证,看样子我头脑中原来可怜经济知识,太跟不上时代了。</h3> <h3>  来到的威斯康星州,西北濒苏必利尔湖,东临密歇根湖&nbsp;。面积14.53 万平方千米,人口不到六百万人,首府麦迪逊。威斯康星州,名称来自印第安语,其意义是“草地”,但另一种说法威斯康星它可能来自奥吉布瓦语的词语“密斯瓦星宁”,意指“红石之地。”这也可能影响到威斯康星河的命名,现今奥吉布瓦语文中的“威斯库星”,意指“麝鼠栖息之地”。威斯康星之名最初只被用于威斯康星河,在威斯康星正式成为一州后泛指整个州。</h3> <h3>  1643年法国探险家让·尼克莱成为第一个到达这里的欧洲人,1763年归英国,1848年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30个州。威斯康星州的种族比例可分为:87.3%是白人,5.7%是非裔,3.6%拉美裔,1.7%是亚裔,0.9%是印地安原住民,1.2%混合的种族。威斯康星州45%为森林区,是美国花旗参的主要产地。农业以奶牛饲养为主,有美国奶牛场之称。威斯康星州居民多为北欧移民的后裔,北欧文化有较大影响。</h3> <h3>  威斯康星州西北滨苏必利尔湖,东滨密歇根湖,东北界密歇根州,西邻明尼苏达州,西南与南两方面与爱荷华及伊利诺依两州接壤。威斯康星州湖泊众多,有1万多个。湖泊众多的原因是,第四纪时全境除西南部外,均遭冰川覆盖,故多数为冰蚀湖。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受大湖调节,滨湖地带气候较温和。</h3> <h3>  日内瓦湖,与伊利诺州交界处不到二十英里。像美国很多地方一样,它也有个地道欧洲名字。在美国不但是小镇,大城市也一样,纽约就与英国约克市名称差不多,只是在前面加了个新(New)而已。因叫类似名字的实在太多,也为了有别于它,于是只好在"日内瓦"后加个"湖",以正视听。不过八千人口的小镇,每年却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游客到访,因此,与其说是个镇,不如说这里就是一个不小的度假村。</h3> <h3>  我们到达后,自助交费停好车,到街上逛逛。街上店铺林立,游客如织。铺面看上去倒都不大,但门脸儿设计都精心打造,别具匠心。每个店铺门口都在有限不大的窗台、门栏外一点小地方种植点缀着花草,虽是深秋,仍有的花在开放,这一点到像极了真的日内瓦。店铺中买的东西,有的还很时髦,我们国家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白网球鞋,大而堂之的成为热卖商品。</h3> <h3>  商铺主要是小手工艺品店,旅游用品店,小花店,小咖啡馆,小酒吧,小餐厅,小甜点铺儿,小服装店,小画廊等等,路人或购物,或慵懒的坐在椅子上看着过往行人,或为自己挑选着纪念品,或遛着小狗,或在开放式咖啡店外喝着咖啡摆弄手机,或与三几朋友神侃,或吃着自己家吃不着做不来的特色小吃,或二人勾肩搭背的自拍,或像我一样对着街景的各个角落拍。</h3> <h3>  小镇上售卖的食品和旅游纪念品,不像我们国家,样式品种都差不多,由同一家工厂批量生产。他们每家卖的都有所不同,多数是自已制造,是独特的。咖啡面包等食品,就不全是星巴克之类的,都有独特的口味和风格。女儿以前来过,对这里一家店铺售卖的巧克力面包,特别喜欢,专门去品尝。离开时还又去排队买了带回家食用。</h3> <h3>  这个小镇人不多,大型的文化设施是没有的,但为了丰富精神生活,街头设置了这种小的免费图书馆。是居民自发组织,还是镇政府主导,没有说明。就是这样一个小书箱,上有锁,如何借书,如何还书,手续怎样,没弄明白。我看有点像居民自发组织的,把自己看过的书,拿来共享,也可借阅自已需要的书。美国人比我们爱看纸质书,一年要阅读几十本。</h3> <h3>  街道尽头的这栋房屋,有点中国建筑的味道。硫璃瓦坡屋面,典型的中国材料和中国做法。隔得比较远,过去也没有什么可看的,没有走过去。不晓得是不是当地中国人修的建筑,或者是中餐馆,中国超市什么的。这边以欧州人种为主,中国人能溶入这个社会,还是很不容易。</h3> <h3>  这个带钟的建筑,很显眼,旁边还有国旗,不晓得是不是镇政府。但边上临街的屋檐上,挂有银行的标牌,至少应该是市民活动中心什么功能吧。外国的镇政府,党委应该没有,行政系统不晓得有没有我们国家齐全?建筑是单层,平面也不大,如果还有市民活动功能的话,办公室应该不多,官员不会太多。语言不通,否则可以过去看看,除镇长外,有几个副镇长,有多少政府人员。</h3> <h3>&nbsp; 这个小镇的所谓市中心,也就是以MAIN街为轴,十字交叉的五四百米不到的街区。街道上店铺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有几家房产中介,与我们城市一样,外面玻璃窗上贴满了房屋信息。这里因为是渡假地的原因,房屋平均价格比芝加哥还贵。另一面玻璃窗贴上收养宠物猫狗的广告,是要收费的。宠物广告和房地产广告都在一起,房地产是繁荣,还是要另做宠物生意店铺才能生存?离万圣节近了,好多家庭都在作准备,按传统,门前摆上南瓜。</h3> <h3>  网上的游记说,小镇的街心,总能碰到哈雷族。纹着身,裹着头巾,抽着雪茄路边聊着,哈雷摩托一排停放着,总能吸引到不少人驻足欣赏留影。骑哈雷的总是年纪较大,不是年轻人,因为这种车贵,便宜的都要一、两万美元,贵的远比汽车还要贵得多。想招摇过市,当然还是要有经济基础的。但我们去的那天没有看见,也许是天冷,露胳膊露纹身不方便。</h3><h3><br></h3> <h3>  从十字街口一直住下走,就来到码头。这里有一个小广场,是游客聚集地。广场中心设了喷泉,完全是西方造型,上面还有一个天使的雕塑。码头建筑也算是游客中心吧,里面设有售卖纪念品、水、食品的商场。中间过道较宽,有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但不多,与我们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相比,功能还有待完善。外面厕所不好找,这里还是考虑了的。</h3> <h3>  码头重点应该是乘游船,外面倒是有,售票也是外面码头设一个小亭子。游船分两种,一种是敞篷,一种是外面有玻璃窗,可坐在里面。现在是深秋,虽然出了太阳,但风大,在岸边都觉得有几分寒意。敞篷游船自然没人,有玻璃窗的这种游船,生意也不是很好。</h3> <h3>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坐游船到对岸,安排了上岸参观景点。景点就是一栋豪宅,可进入里面参观,但要停留好几个小时。地方小,实在没有什么可看。女儿说她坐船去过,觉得非常无聊,加上乘船时间,要四个多小时,实在是太长了,时间耽误不起。</h3> <h3>  就在码头看看景色也很好,秋高气爽,大平原秋风渐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绘画大师一般,挥动画笔,将湖的岸边涂抹着宜人的秋色,或浓墨重彩,或浓淡相宜。日内瓦湖离芝加哥约100公里,面积5500英亩,湖最深处约50米,周长33公里,宽3英里,长9英里。日内瓦湖波光粼粼,湖呈东西狭长状,小镇位于湖的南侧偏西。站在湖岸望去,但见碧波荡漾,水边是数不清的码头,湖的对岸北侧则是连绵的丘陵缓坡,树林层峦叠嶂,红黄颜色深浅相间,分外好看。</h3> <h3>  我本能性朝右转,那条道路一直沿湖朝前走,路旁都栽有枫树。枫树树龄较大,树型较高。树叶正在慢慢的变红,路旁都修有别墅。这个区域的别墅,面积和体型都不是特别大。但坡屋顶的造型还是很有特色,瓦屋面的色彩也有所变化,多姿多彩。</h3> <h3>  女儿女婿叫住我们,应该朝岸边往左转。到这里来主要是看豪宅的,豪宅在左边岸线上。刚过码头,有一栋像我们宿舍很规则的建筑。外观看上去虽然不太起眼,但在湖边配套有游艇码头,可见其内部挡次不会太低。建筑前面的两株枫树,比起刚才我们在湖滨的树木,枫叶已经完全红了,特别鲜艳。</h3> <h3>  在码头旁边有一条小河流入湖中,沿河两边划出很宽的绿化带,形成公园。都说资本主义国家对金钱利润的追求,是无孔不入,每一个铜板都充满了血腥味。这个区域靠近小镇和码头,应该是黄金之地,如果用来开发房地产,应该有很大利润。把这样黄金地段用地用来建设公园,看来底线还是有的。</h3> <h3>  日内瓦湖镇是一个非常漂亮高级的度假胜地,附近有高尔夫场、滑雪场、骑马场和热气球公园。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度假者到这里。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大企业和公司在该度假村举行各种会议和活动。是密尔沃基和芝加哥的度假胜地,那宾馆比较大、比较多就很好理解了。</h3><h3><br></h3> <h3>  这个区域有好几个大型宾馆,中型宾馆也有好几家。建筑沿湖都设有观景阳台,便于观景,风景优美之地的宾馆都是这样布置的。</h3> <h3>  这两栋别墅是介于普通别墅和豪宅之间地带,挡次也是处于两者之间。虽然面积不小,但占地与后面豪宅少多了。是不是觉得这两栋别墅面朝湖特别窄,没有充分利用景观。这样设计是有原因的,这里规定,房产税除考虑房屋价值外,朝湖的宽度,也是征税的因素之一。有什么需求,就会产生怎样的设计,古今如此,中外也如此。</h3> <h3>  进入豪宅区域,路变成只能供两人行走宽度的小路,并且在入口处建有两个低矮的门墩,像是一个入口。如果只有我和老婆两人,是不敢往里走的,怕是私人领地,误会成私闯人家家门。网上一个帖子曾经说,私闯人家住宅,主人是可以拿枪将闯入者驱出的,那多么令人可怕。</h3> <h3>  到这里来看豪宅的,远远不止我们一家人,美国人也很多,络驿不绝。我觉得来的美国人同我们心情一样,充满了羡慕,但绝对没有嫉妒恨。有对中年美国夫妇一直跟我们说着什么,女儿女婿连连点头称道。我们老两口比较苯,不懂英语,估计是在议论豪宅的豪华和价格。</h3> <h3>  湖滨小路上方,插了几块木牌,用英文写着私人领地,非请莫入。估计湖滨留有一条通行的小路,是原来规划就定下来的,或者是通过议会定了下来的。看来顶级富豪,在这里还是不如在国内受到尊重,待遇也不如国内高。如果在国内可能早就把湖滨的这条路封死,那能容忍自已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h3> <h3>  这里豪宅毗邻,造型各异。而其中最大一栋豪宅,便是本地富豪150年前在芝加哥大火后从事房地产掘得的第一桶金后于上世纪初所建。 看来不论中外古今,房地产业都属捞金快捷,大家趋之若鹜的行业。这栋最大的豪宅,面积有五千多平米,这要多少人才能把建筑打理清楚。都说富不过三代,这家主人富裕保持了150年,真不容易。</h3> <h3>  女婿和女儿开玩笑,你看爸爸妈妈这样喜欢散步走路,你要努力,买个如此的住宅,他们好散步。女儿说,我们不吃不喝一辈子,还不交税,都差得远。他们介绍,这里的有栋房屋(不是最大的那一栋),在挂牌拍卖,开价一千五百万美元,是不是吓死人。豪宅只有这几栋,再前边就没有了,我们也往回走。</h3> <h3>  豪宅每家门前都有一条小路,通向私人的码头。码头不止可停一艘游艇,豪宅面积大,可能来使用游艇的人也多。住在这里的有钱人买了房,也许每年只住几个星期,夏天驾船戏水,冬天滑冰滑雪,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房子背后则是连绵不绝的山林。和中国人业余时间多用于喝酒唱歌、洗脚泡澡不同,美国人更愿意亲近大自然,所以即使是很不起眼的小地方,也经常有很多人在户外活动。</h3> <h3>  经常有人感概,我就想一直住在这样的小镇,多悠闲,安静。其实,我还是喜欢喧嚣的城市。真的住在这样的安宁小镇,不出三、五天,估计就想离开了。喜欢这里,是因为平时见得少,难得的安静和整天身边太多的对着喧嚣,当偶尔成了周而复始的常态,未必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呢。</h3> <h3>  没有坐游船,我们决定开车从陆地进入这个游览地,时间还可以自已控制。我们是从参观过的湖滨豪宅上方道路走的,刚才还在想,这些豪宅开车怎么才能进入,原来上方有道路,还有一大片草地花园。弯弯曲曲从林中道路中穿行,导航显示游船参观的豪宅就在这片区域,但就是没有道路进入。停了车找了路,看导航也显示没路进入。真是,那个地方难道只有坐船才能去?等了半天,又没有人来,问都没法问,只好返回。</h3> <h3>  女儿去过那里,给我们介绍说,那栋豪宅,是这个富豪的后代,捐出来作为博物馆的。捐的原因很简单,是他的后代,上不起房产税。他又不想把祖先长辈的房屋卖掉,于是捐给政府,作为保留建筑。他们在住宅的这块场地上,建了一个小房子,供自已居住。西方人的思维和处事,与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区别。</h3> <h3>  植物品种,中国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就来枫树来说吧,美国枫树的枫叶很红,也很普遍,行道树、公园景观树都有枫树。而在成都,枫树很少,枫叶会变黄,没等变红,树叶就掉了。公园为了能有红色叶子的树,只好用槭树代替。9月中旬到美国前,成都到处桂花都开了,满街飘香。而到了美国,到处都找不到桂花树,上网一查,桂花树只分布在亚洲。</h3> <h3>  日内瓦回到芝加哥后,我们的探亲之旅,也就基本结束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