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漫漫路,奋力求索

泛泛

<h3> 天蒙蒙亮,走进七中校园。一如三年前一般,晨跑的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学生挥舞起来的扫把,教师匆忙的脚步……又一个催人奋进的清晨,一起井然有序,熟悉又亲切!七中,早安!我又回来了,别来无恙!<br> 因着这次参加平罗中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有幸再次来到七中,三年前来七中轮岗的经历,历历在目。这次是来比赛,更是来七中学习!</h3> <h3>听课室内静悄悄,七中老师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h3> <h3>李珍老师以一封《写给巴特勒的信》带我们走进一个美轮美奂,眼花缭乱的世界奇迹,那里有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色彩斑斓的珐琅,一千零一个梦。学生们沉醉于其中,可是有人打破了这个梦,两个强盗将美好化为乌有,心痛,惋惜,愤怒,不甘。极强的画面感,让课堂有了身临其境之感。</h3> <h3>李珍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细腻深刻,从多方面多角度解析文本,层层深入,感染力强。</h3> <h3>小组合作学习,热烈讨论!</h3> <h3>以一封书信导入,是我对七中的美好回忆,也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我。也希望学生能体会到书信文字里的真情实感!</h3> <h3>和学生一起进行板书,巩固书信格式!</h3> <h3>《致蒋经国先生信》是一篇纸短情长,文采斐然的书信,所以需要多读,读感悟。一直以来,我极少在课堂有课文的泛读,总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这次我决心挑战自己,哪怕读的不好,我也和学生是共同来读的,学生可以帮助我进步。读一次,再读一次,慢慢的,我从中读出了文字的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是诱惑力,越来越想去读。学生也愿意和我配合,我们一起读,一起学习。<br>讲课结束后,评委们对我提出了一些思考和看法,听后醍醐灌顶,泛泛而谈的教学形式让文本得不到深刻的挖掘,浮于表面。课堂的语言需要注意,不能太随意。</h3> <h3>认真读书的孩子们真美!</h3> <h3>比赛结束后,七中组织了教学研讨会。张校长欢迎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的来,让七中的学生展示自己。希望评委老师能多给建议,教师们多学习,多成长!<br>陈玉玲老师首先感谢了七中领导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师生的共同配合。接着肯定了这次优质课比赛的积极意义,使语文课堂的发展呈开放态势。然后就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提出了以下希望和建议。<br>一、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不单是教书,更是育人。体现在语文学科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是一体的。语文课堂不应呈现单一化,应依据文本,使学生的语言能够实践于课堂,让学生精彩起来!<br>二、打破程式化的模式禁锢,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切入文本教学,做到教学真正为学生的需要服务。字词的理解应在相关的语境中去感悟体会。<br>三、文体意识要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要点,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去品读、去感悟、去思索、去发现文字的魅力。<br>四、课堂的实效性。关注学生,是课堂的关键,尽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思考,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br>同时还提到了板书和朗读的重要性。板书是一个课堂呈现的过程,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从而忽略。朗读在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br>最后,陈老师说到了聚焦的问题,希望语文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够思考怎么打破教学的常态,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面貌,促进平罗语文教学的发展。</h3> <h3>马冬青老师提到了语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读中品味语言,自然而然的去体会思想内涵。对于语文教学,说到了三个关注点,两个走进。<br>三个关注点:一是关注单元导读;二是关注课后阅读提示;三是关注课后练习题。希望对文本的解读首先从这三个点入手,自己思考感悟。而不是一味的相信网络资源。<br>两个走进:一是走进文本,感受文字优美的文辞。二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这就需要前期反复的读。只有读熟才能理解,才能更深挖掘文本。<br>最后,张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希望本次的比赛视频能变成教学资源,教研组能够以此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关注学生,关注知识,促进教师成长,教育进步!<br> 感谢这次比赛的机会,感谢七中,还有裴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的配合,感谢评委中肯的点评。<br> 比赛虽然结束,但是需要改进需要改变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深感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前行的方向。突然想起一句话:无言独上西楼,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希望有一天,和语文,和学生能够含情脉脉的相对,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路会很远,但愿意为之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