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在上海的日子17---汪公馆

冬日情怀

<h3>  如果想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生活,最好的办法其实是逛,逛,逛,逛老街,逛经典老旧建筑。</h3><h3> 逛老建筑,必须看一看名人公馆,上海有名的公馆当中,据说汪公馆是占地面积最大的。</h3> <h3>  其实汪公馆最早是何应钦内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王伯群的住宅,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娶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h3> <h3></h3><h3>  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耗资30万银元,为当时上海滩少有的豪宅,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h3><h3> 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有水池、小桥、假山、花坛,特别是有一棵超200年树龄的银杉树。</h3> <h3>  主建筑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h3><h3><br></h3> <h3>  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h3> <h3>  可惜的是,馆里的墙体和大多数物品,在文革时期也遭到了破坏,虽然现在做了粉修,但一些墙面上还隐隐约约的看到留下的文革标语。</h3><h3><br></h3> <h3></h3><h3> 记得《色戒》有一个片段,易夫人说了一句话:汪公馆里那些官是太太们牌桌上派的……</h3> <h3>  汪公馆与其他公馆不一样的特征,就是建筑外墙上刻有许多不同的标志。</h3> <h3>  这些标志,有的人说是当时提供建筑材料的公司的标志。</h3> <h3>  有的人说是属于某个神秘组织的标志。</h3> <h3>  1939年上海沦陷后,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故称“汪公馆”,成为汪伪集团在上海的巢穴。</h3> <h3>  1949年,解放军华东军政委员会接收,长宁区委和区文化局曾在此办公,1960年改为长宁区少年宫。</h3><h3> 1981年,当保志宁再次回到上海,听到当年的住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花朵”时,据说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h3>